风寒入里引起的咳嗽,早期不能使用收敛和镇咳的药物,容易造成肺气不得宣发,外邪不能达表的情况,引起风寒入里、症状加重。其次,禁止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禁食生冷,对于食用生冷的食物,为了防止痰湿内生,加重咳嗽,可以喝一些生姜陈皮红糖水,起到散寒解表、止渴的作用。也可吃一些辛温发散的药物,通宣理肺,消咳喘,如麻姜胶囊等,还可在做粥时加入苏叶、生姜、陈皮或葱白等辛温发散的食物,有利于风寒咳嗽的好转。
风寒咳嗽怎么办相关阅读
长期不感冒是免疫力差吗
进入冬季,感冒易发。然而,有很多人听过关于感冒的传言,比如,每年必须感冒两次,才能保持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长期没有得感冒是身体免疫力已经“麻木”的信号,反而对身体无益,而且一旦得病,很容易病情严重。那么,“感冒”真如此类传言所说,有着增强体质的功效么?
病毒变异多 一次感冒无法免疫
“这种说法确实误导了不少人,但是错误的。”对于感冒可增强抵抗力的传言,医生表示,人体生病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大的方面看主要是两个:空气、气候等环境因素,体质、饮食习惯等后天因素。是否感冒是身体内在的免疫力和自然界的病毒相抗衡的结果。如果体质好,可以与病毒共存,并不会发病;如果体质下降,免疫力减弱,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导致生病。“这就如同打仗,兵力不足加上装备差,自然很难抵挡外来入侵。”
年轻人通常身体状态好,免疫力相对强大,正常情况下并不会轻易得病,即使偶然感冒,也容易恢复。然而,由于感冒病毒存在明显的变异,这一次感冒让身体产生的抗体,往往对下一次接触到的感冒病毒没有作用——这也正是人们会反复感冒的原因。用医生的话说,“如果感冒病毒不会变异,那么治疗感冒就会特别简单,只要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打一针疫苗,一辈子都不会感冒。”
此外,长期没得病,并不说明免疫力没有工作。正相反的是,看似并不严重的感冒,在短时间内会让身体大伤元气,如果产生高烧症状,就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健康状态。感冒这种常见“小病”和难以治愈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大病”更无直接关系。医生认为,是否患上“大病”,主要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生活习惯有关,与是否感冒并无关系。
板蓝根预防感冒不可取
板蓝根冲剂是将中药板蓝根研细、加工、提炼而成的粉状冲剂。板蓝根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丹毒、痄腮等症。很多人喜欢用板蓝根预防感冒,这样对吗?
由于疗效可靠,一些人便把服板蓝根冲剂当成了家常便饭,有点头痛脑热就服两包,遇到感冒流行期更是“预防为主”,一服就是半个月。板蓝根冲剂有无预防感冒的作用?这样做可不可以?
回答是“此法并不可取”。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板蓝根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约有10%~30%的感冒是由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板蓝根对其无效。
如果不能确定本地区的流感病原体,随意服用药物未必能起到起好的预防效果。即使是患了病毒性感冒,小孩也不宜随意使用板蓝根,因为小孩身体娇弱,用药剂量宜小,药味宜少,药性宜缓,而板蓝根冲剂中的板蓝根、大青叶等均属大苦大寒药物,苦寒败胃,小孩过多服用难免导致胃气受损。
板蓝根属于清热解毒类药物,如果用它来治疗风寒感冒不但无效,还可能损伤身体。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板蓝根会引起蓄积中毒。
服用板蓝根冲剂还会使少数人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头昏眼花、气短、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血压下降,如抢救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
由于板蓝根性味寒凉,故用于实热之证,因大量服用板蓝根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年老体弱及体质寒的人身上,这些人往往会出现头晕、冒冷汗、脘腹冷痛、不思饮食、便溏等症状。
咳嗽,风寒感冒,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初期咳嗽时间不长应该用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适合服用通宣理肺丸。但是通宣理肺丸也不宜服用太长时间,一般服用时间是发病1-2天,不能太长了。
风寒感冒表现症状为白色鼻涕、白色痰,舌苔白色,全身疼痛、咽喉痒、浑身发冷,脸色苍白。
荆芥熬粥制成荆芥粥有解表散寒的作用,用荆芥泡的水熬粥口感更好。葱白粥也有解表散寒的作用。想要感冒咳嗽好的快也可以配合通宣理肺丸。
风寒感冒如果不介入治疗会入里化热转成肺热咳嗽。风寒感冒咳嗽两天以后就可以服用川贝枇杷膏。但是川贝枇杷膏含糖量不少,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儿童和老年人也不宜长时间服用川贝枇杷膏。痛症治疗期和脾胃虚寒者慎用。
慢性气管炎患者可以服用止咳定喘丸。慢性气管炎患者服用止咳定喘丸可以预防哮喘急性发作。芡实健脾化湿,可以健胃,能减少脾湿的生成,糯米也有健胃的功效,早晨食用芡实糯米粥效果很好。将芡实先煮30分钟,再加入糯米煮20分钟即可。
止咳橘红丸对于脾虚湿盛、痰特别多的患者效果更好;羚羊清肺丸适合发烧的患者服用。
缓解突发性咳嗽的方法:发生刺激性呛咳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深吸气来止咳。
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
祖国医学虽对病原体没有直接观察,但已注意其自然环境,气候的外在因素对感冒的影响,所以对感冒的治疗还必须区别是时令之邪还是非时之气。 时令之邪是指风、暑、湿、燥、寒,这是五行所分,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为四时之正候。
中医认为感冒与四季时令有密切的联系,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某一种病毒的流行亦不无与某一季节的特异气候有关系。《伤寒论》是以邪气伤人立论,伤寒的“寒”字实指“邪”字,伤“寒”即伤于“邪”气,如暴寒,是非其时而有其气。
“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卒相似者,此则时行不正之气也。”
病有体异,木火型的人与痰湿之体就不同,木火体既感寒邪亦易化热化火,痰湿之体既使感受热邪,并不一定有火毒之证,并进一步指出人的体质有强弱,受邪有轻重,年龄有大小,地域有燥湿,气候有寒热,治疗上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必须灵活圆通,因地、因时、因人而异,治病求因。
四时感冒亦称四季感冒,即冬季感冒、春季感冒、夏季感冒和秋季感冒。现分述如下:
一、冬季感冒
冬为寒水主令凑理密固,常与寒邪有关,即狭义的“伤寒”之说,若气候反温,感其气发病者,则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冬温法中求治。
◎风寒郁闭
无汗,全身酸痛,头痛,身痛,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舌不红,苔白,咳嗽,咽痒,咽痛(有寒有热),微喘,可用麻黄汤,或用麻黄葱豉汤,有汗用桂枝汤,加味香苏饮为蒲老常用方:苏叶、香附、陈皮、甘草、桔梗、枳壳、前胡、杏仁。
加减法:邪表加豆豉、葱白;邪里加豆豉、栀子;邪气伤阴加豆豉、生地;冬天咳嗽重,表郁闭肺时加麻黄,即合三拗汤意,为治外感咳嗽的效方。
◎冬天偏温感冒
冬天偏温的,发热甚,微恶寒或不恶寒,头痛鼻塞,心烦,舌红苔黄者,蒲老喜用葱豉桔梗汤:葱白、豆豉、桔梗、甘草、薄荷、连翘、竹叶、栀子。本方为辛凉透邪,但药不宜太凉,太凉则冰伏其邪。
◎体虚感冒冬温
若体虚感冒冬温,咳嗽咽干,发热头痛,可用加味葳蕤汤:葳蕤(即玉竹)、葱白、豆豉、桔梗、甘草、薄荷、白薇、大枣,并发肺炎喘咳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含有皮疹者用越婢汤。
◎冬天流感
冬天非时之气的感冒(流感),症见舌红,干咳无痰,发热但不高,偏热者用桑杏汤;舌不红偏于寒象者用十神汤:葛根、升麻、陈皮、甘草、川芎、白芷、苏叶、麻黄、香附、赤芍、姜枣;寒热并重者用柴葛解肌汤:柴胡、黄芩、半夏、桂枝、生石膏、葛根、花粉、羌活、甘草、生姜。
二、春天感冒:
◎风温感冒
风为主令,叶天士称为风温感冒,温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桑菊饮,挟风加薄荷、牛蒡子,挟湿加芦根、滑石,使其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热势必孤。即《内经》“风淫于内,治从辛凉”。有汗,但往往是汗出不畅,蒲老经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有的有汗,有的无汗,有的恶寒,但唇红、面赤、微渴、微烦、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缓是其主症。
风温也怕表气郁闭,温病是内热外达,最忌表闭,蒲老生动地把温病比喻为室内的一盘炭火,要使室内降温,一要开窗子,二用冷水泼火,室温才能降得下来。开窗子就是宣发表闭,泼冷水才是清热泻火,言简意赅,比喻精当,实为温热病治疗的经验概括。
温病一由新感引动伏邪,二是内热盛,由内而外发,所以要用辛凉宣表,防止表闭,用牛蒡子、薄荷、荆芥、豆豉宣肺开表。如热毒盛时,银翘散亦可合黄连解毒汤。银翘散的配伍十分得当,银花解毒,连翘清热而不碍表。银翘散不可久煮,辛凉药久煮则失去解表作用,银翘散的服法亦十分讲究,一次6克,每日三次,才能保证疗效。
银翘散的加减应用:银翘散加葱白,可加强解表作用,咳重加杏仁、前胡,咽痛加全蝎、蝉衣,全蝎为散风解毒之主药,或用露蜂房代之,僵蚕能解毒、散风、消肿,蒲老喜用。蒲老治病药少,量轻,而疗效确切,此为关键所在及用药之奥妙。
◎春天寒疫
春天的寒疫,即春之非时之气,类似冬天之伤寒,春应温而反寒,是气候的异常变化,这类感冒用十神汤加减,咽痛加僵蚕,蝉衣,此时之寒疫重邪,非此方不解。轻的可用加味香苏饮,此方不仅治春时之流感,还可灵活运用治疗肺炎、扁桃腺炎等。
◎暮春或夏日流感
暮春或夏日流感可用增损双解散,疗效确切。蝉衣、僵蚕、姜黄、大黄、桔梗、黄芩、甘草、栀子、连翘、当归、生石膏、滑石、薄荷、白芍、荆芥、防风、芒硝。
三、夏日感冒
◎暑湿感冒
属热属暑,长夏则兼暑兼湿,一般都有头痛发热、流清涕、咽喉肿痛等症,可用银翘散加六一散,暑必挟湿,使湿从小便出,通腑也,或加郁金、藿香等芳香化浊。
香薷饮为夏天感冒常用方,加鲜藿香、连翘、神曲等,往往可以提高疗效。夏天的感冒往往是因热受寒,方中香薷芳香化浊解表,醒脾利小便,厚朴行气祛湿,扁豆健脾利湿,实为暑湿外感之良方。舌红加黄连,小便不利加滑石,即为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还可治疗夏天之菌痢,不治痢而痢自止。
◎胃肠型感冒
藿香正气散(包括五加减正气散),亦为夏日感冒兼有胃肠道症状者之效方,症见吐、泻、胸闷、全身发紧、恶寒者,中医认为是“秽湿”之邪,外寒内饮之病,蒲老的经验是方中的白术应改为苍术。
四、秋天感冒
秋则燥气偏胜,有凉燥、温燥之分,秋为小寒之气。凉燥用杏苏饮,温燥用桑杏汤,甚则用清燥救肺汤。偏寒者用三拗汤疗效甚好,用小量的麻黄对付小寒之气,有热象用石膏,而麻杏石甘汤是重用石膏,此时石膏不须重用,寒重加葱豉汤,热重加芦根,身重或淋雨者用麻杏薏甘汤。
五、体虚感冒
表气虚兼营卫不调者,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气虚感冒用补中益气汤。产后感冒可用桂枝汤,调营卫祛邪,或用熟料五积散,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肉桂、白芍、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治疗感冒兼有身痛明显者,脾虚感冒可用六合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木瓜、藿香、砂仁、厚朴。
总之,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如流感,其传染力甚强,对人的健康和工作都有影响,感冒虽然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可引发肺、心、脑等脏腑病变,应予以重视。《内经》“伏其所主,必先其所因”,四时感冒的治疗,体现了蒲老治疗外感病必须掌握季节气候的正确论断,验证临床,疗效卓著。
儿童常用药,贮存讲究多
有孩子的家中,多多少少会储备一些常用的药物。可是在临床工作多年,我经常发现一些家长不会合理的保存药物,现举一些药物保存注意事项,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不要丢弃说明书
说明书和和药物“分家”是最常见的现象。说明书是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介绍了用法方法,还介绍了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保存时间和方法,可是许多家长却不注意保存,随意丢弃说明书,药物怎么吃,或者何时过期也不知道,等下次着急用时就傻了眼,只好重新买新的。
(二)吃药分清饭前和饭后
药物的吃法很重要,一定要分清是饭前还是饭后吃。因为食物对有些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有一些影响, 所以药物饭前服用和饭后服用的效果可能会很不一样. 饭前常用药,一般要求吃药后15分钟到半小时以上再喂饭,不能刚给孩子吃完药就喂饭。饭前常用的药有,孩子呕吐时吃的吗丁啉,腹泻时用的思密达,辅助消化的胃蛋白酶,乳酶生,消炎用的头孢克洛、青霉素V钾等,还有一些温和的中药比如六味地黄丸等,饭前服药,药物能保持有效浓度并迅速而完全地发挥作用。
饭后口服药,大多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硫酸亚铁、甲硝唑、黄连素等,必须在饭后服,否则会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因油类食物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所以 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等药物需要在饭后口服效果好;还有一些药物,比如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它们如果空腹吃,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所以可在饭后1小时左右服,可以减轻上述不适的症状。
(三)一日三次的含义
大部分药品说明书都标明一日服三次。许多人服药,常把一日三次的“一日”,理解为白天这段时间。把用药时间定在上午、中午和下午,或是三餐前后。其实不然,“一日”是是指一天24小时而言。因此,正确的服药时间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两次服药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疗效;两次服药间隔时间过短,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合理保存很重要
药品都应放在干燥、低温、阴凉、密封甚至避光的状态下保存。阴凉处指不超过20oC,大多的药物都可以这样保存;凉暗处指避光但并不超过20oC,比如鱼肝油和维生素C,遇光就会变质甚至失效;冷处指2~10oC,比如抗病毒用的干扰素应放在冰箱内,但不要冷冻。总之,药物用完,拧紧盖子很重要,如下次使用时,发现变色或快过期就要赶紧扔掉。
(四)药物宜“精”不宜“多”
家里尽量少贮存药物,药物宜“精”不宜“多“。一般来说,准备一些酒精和碘酒,创可帖以及发烧用的退烧药就足够了,如果孩子爱感冒,再买一盒抗感冒药和消炎药就足够了,不要买太多的药物,否则长期不用,白浪费的钱财。一般来说,所有紧急的用药物,医院的急诊药房都可以买到,所以家里不要贮存太多的药物。
(五)成人药物不能给小孩用
在临床中,经常看见一些家长把成人的药物减半给小孩子用,其实,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成人很不一样,一定要给孩子买儿童专用的药物,并且按照说明(通常是按照公斤体重算药)给孩子用药。这样才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