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位置在哪里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内关穴可以按摩、揉按,内关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如心痛、心悸;心痛、惊悸、胃痛;循环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痉挛、肠炎等。

内关穴位置在哪里相关阅读

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身体的一个穴位。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定位归经】
  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1)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
  (2) 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
  (3)配子宫穴治疗阴挺;
  (4)配大敦穴治疝气;
  (5)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保健方法】
  (1)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持续5-10分钟。
  (2)叩击法:一手握拳有节奏地叩击对侧三阴交穴,20次左右,交替进行。
  (3)摩擦法:手掌擦热后摩擦三阴交穴,20次左右。
  (4)拔罐法:常法拔罐即可。经常拔三阴交穴,可调补精血。
  (5)艾灸法:体质虚寒者,可以用艾条“灸”三阴交,每次10左右,以局部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女性体质虚寒者长期坚持可调经及防治妇科病症,强壮身体。此外临睡前灸还有助眠的作用。
  【适用人群】
  (1)性冷淡: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这样不但自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还影响夫妻感情,容易导致家庭不稳。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提升女人的性欲,让女人逃离性冷淡,重温浪漫人生。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按揉三阴交,提升性欲的效果最好。坚持一个月,定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
  (2)肌肤过敏: 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
  【注意事项】
  按摩最佳时间:中午11点,按揉三阴交健脾,晚上5~7点,按揉三阴交补肾,晚上9~11点,按揉三阴交畅三焦。

列缺穴

列缺:列,分解,裂开;缺,缺口。此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自此分支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故名。

【定位归经】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通行表里阴阳之气,邪气在表时可借宣散肺气之功祛风解表,邪气入里时又可借表经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疗伤风外感病的要穴。
  (1)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针灸学简编》)。
  (2)喘急:列缺、足三里(《医学入门》)。
  (3)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针灸大全》)。
  (4)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针灸治疗实验集》)。
  (5)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
  (6) 茎中痛:列缺、行间(《类经图翼》)。
  (7)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针灸大成》)。
  (8)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肾俞、气海、石门(《神灸经纶》)。
  【保健方法】
  (1)针刺法: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或向下斜刺0.3~0.5寸,或用恢刺法以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手腕部疾患。
  (2)艾灸法: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因此处皮肤较薄,不宜瘢痕灸。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1) 偏头痛: 主要表现为头部局域疼痛,头痛持续不断,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这种体质的人适合按摩列缺穴法。
  (2)咽喉炎: 主要表现为有异物感、发痒、咽干、咽痛、灼热、咳嗽、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列缺穴法。
  (3)腕无力: 主要表现为手腕无力同时手也是但是手握东西时也能用上劲小腿也感觉酸软无力非常痛苦。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列缺穴法
  【注意事项】
  (1)这个穴位使用广泛,作用强大,但是因为其下有很重要的肌腱通过,如果使用不当,一旦造成损伤必然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还是应当多加小心。
  (2)在这个穴位按摩时,手法可以稍重,方向要向上,使得气感向着头项部传导。
  (3) 在此穴位使用刮痧的方法时,一定不要强求出痧,避免损伤深层的肌腱。
  (4) 穴位处有疤痕、破损、皮疣等皮肤损伤时,不宜使用刮痧的方法。

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处,故名。

【定位归经】
  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在桡侧短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手三里穴有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颊肿等病症。 以下是手三里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齿痛:手三里、阳溪、悬颅。
  (2)喉痹:手三里、温溜、曲池、中渚、丰隆。
  (3)肩背疼痛:手三里、肩髃、天井、曲池、阳谷。
  (4)妊娠水肿:手三里、足三里、肾俞、脾俞、胃俞、悬钟、气海、交信、三阴交、阴陵泉、关元。
  【保健方法】
  (1)针刺法:直刺1~2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时可弹拔手三里。
  (2)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手三里穴常用与中青年、老年的疾病保健及预防,尤其适合以下几种体质的人:
  (1)腰腿痛: 手三里对因“肠腹时寒”引发的腰痛有很好疗效,而且手三里穴不仅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通过掐按等强刺激手法,也可以用于下肢疼痛的治疗,止痛效果好。
  (2)牙痛: 胃火牙痛,一般有辛辣之物引起,发作时下牙疼痛剧烈,此时可紧急掐按双侧内庭,颊车和手三里穴;肠火牙痛由大肠实火造成,刺激双侧合谷,曲池,手三里可以止痛;虚火牙痛属肾虚牙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牙齿根部有松动迹象,可以每天刺激合谷,手三里,太溪3-5分钟,以补足肾阴,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1)因手三里穴部位旁边多有神经分布,因此经验不足者不宜自行针灸。
  (2)针刺法治疗时,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针刺不当会引起的不适,因此技术一定要过硬。

太渊穴

太渊,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太,大也。渊,深也。穴为肺经原穴,八会之一脉会。言其脉气所大会,博大而深,故名太渊。

【定位归经】
  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中即是本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太渊穴位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肺脏原气留止之处,具有补益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同时又是八会穴之一,为买脉会,居于寸口,是脏腑气血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之功,对于各种类型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气虚损症有很好的预防保健功效。
  (1)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阴交穴治咳血。
  (2)配神门穴、太冲穴、行间穴、鱼际穴治呕血。
  (3)配四缝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顿咳。
  (4)配俞府穴、风门穴、膻中穴、中府穴、三里穴治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
  (5)配列缺穴、经渠穴治掌中热。
  (6)配公孙穴、隐白穴、肺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烦怨不卧。
  (7)配列缺穴、人中穴、颊车穴、吕细穴、合谷穴治牙齿疼痛。
  (8)配大陵穴、乳根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庭穴治呕吐。
  (9)配肺俞穴、上管穴、条口穴、隐白穴治不可卧。
  【保健方法】
  适当的按揉太渊穴还可以促进大家的身体的健康,主要有以下两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尽量选在凌晨5时左右,肺经主时,或5时至7时左右,大肠经主时的时间段按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艾灸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艾灸燃后放于太渊穴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喘息或气急等症状。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艾灸太渊穴法。
  (2)哮喘:主要表现为喘息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和胸痛。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艾灸太渊穴法。
  (3)气虚损症:主要表现为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按摩太渊穴法。
  【注意事项】
  (1)肺经的经气运行时间是早上3~5点,太渊穴又刚好在号脉的地方,可以用来探测心跳的速度。如果跳动的速度不平衡、不规律,可以先在床上按揉太渊穴一段时间,大概2~3分钟,等心律平稳一点了,再穿衣起床。
  (2)按摩力度不宜太大。

鱼际穴

鱼际,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际,边际也。凡两合皆曰际。穴在拇短展肌、指对掌肌之边缘,其处肌肉丰隆,形如鱼腹,又当赤白肉相合之处,故谓之鱼际。

【定位归经】
  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功能主治
  (1)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实热病证。
  (2)掌中热。
  (3)小儿疳积。
  配伍
  (1)配大椎穴、合谷穴、外关穴、列缺穴治咳嗽。
  (2)配尺泽穴、太渊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阴交穴治咯血。
  (3)配风池穴、少海穴、少冲穴、合谷穴、复溜穴、临泣穴、太白穴治寒热。
  (4)配风池穴、腋门穴、中渚穴、通里穴治头痛。
  (5)配太溪穴、照海穴治咽喉肿痛。
  (6)配合谷穴、间使穴、神门穴、然谷穴、肺俞穴、肾俞穴治失音。
  (7)配尺泽穴、肩髃穴、小海穴、间使穴、大陵穴、后溪穴治肘臂挛痛。
  (8)配合谷穴、腕骨穴、支正穴、少海穴、昆仑穴治狂易。
  (9)配太白穴治霍乱逆气。
  【保健方法】
  (1)按摩法: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鱼际穴,可缓解治疗咳嗽、咽痛、身热(平时可经常两手对搓,也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鱼际,感觉酸痛时,再稍稍坚持一会儿)。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治疗牙痛。
  (3)刮痧法:用刮痧板棱角刮鱼际穴,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
  (4)刺灸法: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挑治。
  【适用人群】
  咳嗽:可有发热、胸痛、咳痰、咯血、打喷嚏、流涕、咽部不适、气促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刮痧鱼际穴法
  咽痛:感觉咽痛,并伴有中度发热或高热,严重时还会出现扁桃体肿胀化脓。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刺灸鱼际穴法。
  身热: 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按摩鱼际穴法。
  【注意事项】
  (1)治疗急性咽喉炎不能用灸法,红肿疼痛的不能用灸法。用指压法,顺着经脉上下左右的移动,而且作用力的重点往上。
  (2)皮肤针叩刺法,敲打鱼际穴,要求敲出血来。
  (3)日常用两手对搓,或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鱼际,感觉酸痛时,再稍稍坚持一会儿,能增强肺功能,从而改善容易感冒者的体质状况,提高其抵御外邪的能力,有益保持身体健康。

(0)

相关推荐

  • 上星穴的位置在哪里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是人体督脉上的一个穴位。上星穴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穴位,主要可以治疗头面部的一些疾病。上星穴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

    12-17
    22
  • 内关穴是什么

    内关穴是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面的一个穴位,它是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在临床上非常常用,主要用它来治疗心脏病、胃病;还有一…

    11-20
    24
  • 失眠针灸穴位

    现在失眠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选择了针灸的方式来治疗。针灸治疗失眠需要辨证取穴,除了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等主穴之外,还需根据具体的病因在配穴进行针灸。 失眠是生活中很常见…

    11-15
    17
  • 三阴交的位置

    三阴交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穴位,也是常用的保健、养生的穴位。三阴交穴在人体的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时,正坐,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并拢,小指的下边靠在内中踝尖上,…

    11-21
    16
  • 气海穴有什么作用与好处

    气海穴是人体重要的一个养生保健的穴位,它具有补肾固精、温养益气和强壮体质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针灸和针刺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气海穴主要用于治疗的疾病有:第一,气…

    11-20
    10
  • 照海穴的位置在哪里

    照海穴在临床上非常常用,它可以治疗肾阴虚、阴虚火旺等疾病。平时在家里也可以通过自我按摩照海穴作为保健,照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也是八脉要…

    11-16
    14
  • 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穴在临床上用的非常多,它的作用主要是疏风清热、活血止痛、通经活络。外关穴主要治疗感冒、发热等一些热病,还有头痛、耳鸣、耳聋等这些头面和五官科的病症;还可以用于肋间神经痛和颈肩部…

    11-21
    12
  • 照海穴的作用与好处有什么

    照海穴在临床上是用的比较多的一个穴位,主要能够补肾、养阴和清热。照海穴能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妇科疾病;还能治疗失眠、癫痫等神智方面的疾病;还可以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喉干痛…

    11-20
    30
  • 什么是少海穴

    少海穴位于手掌内侧,是心经的腧穴。从中文名字来讲,很多穴位都有很深刻的含义,海是百川归入海,指包容量特别大,从中医的角度为气血的包容。少海穴位是向心气血汇聚点。少海穴位于心经上,可…

    11-22
    27
  • 上星穴有什么作用与好处

    上星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上星穴在临床上是经常要用到的一个穴位,它主要能够清脑、明目、安神,还能够通鼻窍。上星穴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头晕,以及感冒和鼻炎引起的鼻…

    11-15
    36
  • 外关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外关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还有头痛、耳鸣、耳聋,这些五官科的病症。另外,还可以治疗颈肩部的疼痛和肋间神经痛,就是一些胁肋部的疼痛。比如平常岔气的时候,也可以揉按外关穴来…

    12-17
    19
  • 太阳穴有哪些作用与好处

    太阳穴在临床上应用的非常广泛,它的好处就是能醒脑、提神和明目。日常生活中有头疼、头晕,或者是眼睛干涩、不适、眼睛流泪,还有就是有黑眼圈,都可以按摩太阳穴来缓解这些症状。平时在家里也…

    11-20
    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