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茯苓
桂枝图片
茯苓图片
单用功效作用
桂枝。茯苓。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
更多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10~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
更多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配伍功能
桂枝温阳通脉,化气利水,平冲降逆;茯苓健脾利湿,补益心脾。二药参合,相互为用,温阳化气、利水除饮之功益彰。
主治
①水湿痰饮为患,症见奔豚、心悸、眩晕(梅尼埃病)、胸痹、咳喘、背心冷等;②溃疡病,胃下垂,证属脾阳不足,饮停心下(胃脘),腹部触诊胃肮部冰冷,有振水声;③风湿性心脏病,有心力衰竭征兆者。
常用量
桂枝6〜10克;茯苓10〜30克。
相关经验
桂枝、茯苓伍用,出自《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用于治疗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心悸目眩,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者。笔者每遇耳源性眩晕,常与姜半夏、姜竹茹参合,茯苓以30克、桂枝以15克为宜,量小力逊,用时宜审。奔脉,古病名。出自《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又名贲脉、奔豚气。《难经》列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症见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胱、咽喉,发时痛苦剧烈,或有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多由肾脏阴寒之气上逆或肝经火冲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