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虚寒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培肾固本,温阳益气,培元补虚。
【大椎】位于项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气海】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处。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 4寸(6横指宽)处。
1、温和灸。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1〜2次,每次灸30分钟左右,10天为 1个疗程。
2、回旋灸。施灸者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3、宜采用回旋灸的方法。施灸者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每周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4、宜采用回旋灸。施灸者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每周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
5、温和灸。施灸者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每周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艾条,打火机
脾肾虚寒艾灸穴位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关元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气海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脾肾虚寒偏方验方
温中散寒,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大便秘结,脘腹冷痛等病症。
补肾益精,润燥滑肠。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便秘,症见大便干涩,小便清长,腹中冷痛等。
温补脾肾,润肠通便。适用于冷秘(阳虚便秘)。
通阳补虚,润肠通便。适用于阳虚便秘及老年习惯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