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现代佐证
半夏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等,有良好的镇咳作用和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胰蛋白酶、降压、凝血、抗癌、促进细胞分裂等功效。
别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等。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归经:归脾、胃经。
地道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甘索陇南地区的质量最好。
忌服人群: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5~10克,煎汤、生用。
半夏功效主治
1.理气宽胸。半夏味辛,辛则能发散。半夏之辛可以散逆气,理气宽胸,除烦呕;辛入肺而散气,并以散而结气,用于胸闷、气短、打嗝、胸中痰满、脸色枯黄、肢体沉重、腹胀、不消化等病症。
2.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治疗寒痰及形体寒凉、饮冷伤肺等造成的咳嗽、痰多,半夏可大和胃气,除胃湿,促进饮食,太阳痰厥头痛(头痛有经络之辨,太阳即在后,痰厥指痰气上逆)非半夏不能治愈。
3.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适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
4.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喉咙肿痛、口舌生疮、外伤性出血、牙痛、头痛、胃痛、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须注意的是生半夏有毒,如服用后出现口腔及咽喉部黏膜有灼热感和麻辣味,胃部不适、恶心及胸前有压迫感等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半夏禁忌与配伍
羊肉+半夏
半夏辛温性燥,羊肉味甘大热,若同食,则损伤阴液。
雄黄半夏
半夏畏雄黄,二者不可同用。
乌头+半夏
半夏反乌头,二者不可同用。
陈皮+半夏
陈皮辛散苦降,可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半夏具温燥之性,燥可去湿,为中医化湿痰、止呕恶的主要药物。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下而痰清,化痰之力尤佳;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清而气自降,理气和胃之力尤胜。二药相使为用,理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作用显著。我在治疗慢性胃炎因寒邪而脘痛、呕吐、打嗝、嗳气者以及湿痰咳嗽者,多以陈皮与半夏配伍用之,每收良效。
半夏从医50年经验方
生用:拣去杂质,筛去灰屑。但是生半夏毒性强,一般不适宜口服。炮制后毒性减弱,一般用于口服。
煎服:单味或者配伍其他药味一同煎服,如与南星一同煎服,可治疗肢体沉重、痰湿、咳嗽、嗜睡、腹胀、不消化等。一般用量为5~10克。取10克制半夏,10克小米,水煎服,去渣取汁,每天1剂,治胃弱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失眠。
喝煎服的汤液时,应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