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随着发病率的上升,目前成为终末肾病的一个原因,那么一旦发展为终末肾病往往比其他疾病治疗更加棘手,因此预防大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主要是遗传,以及高血糖,高血压等一些活性物质的代谢的异常引起的。
  分为三期,它的治疗主要是从几个方面,第一,控制血糖及其控制血压和饮食治疗,在早期高灌注期,高蛋白饮食可以加重高灌注、高滤过,所以说主张以优质蛋白为主,如果是肾功能已经衰竭,要求降低到每公斤体重零点六克的蛋白质摄入,早期可以控制在零点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那么终末期肾病可以进行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透析治疗,也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和活体移植,或者是其他移植来源都可以。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哪些人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病人短寿的原因之一。必须对糖尿病保持警惕。如果仍不放心,就找医生检查血糖浓度。要一生平安,不要终生遗憾。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哪些人应该警惕糖尿病呢?

许多内科疾病平时没有异常表现,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一些症状。病人中,最初没被确诊的,有很多人后来都诊断出是糖尿病。西方国家2%的人患有糖尿病,而患了此病但没诊断出来的,也不低于这个数字。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糖分,血糖浓度就会偏高,于是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且都能缩短人的生命。

Ⅰ型 糖尿病对胰岛素完全依赖,但较少见,只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贯穿病人一生。我医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Ⅱ型。这种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不是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对体内产生的胰岛素产生抗性,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这么多人患糖尿病却没被诊断出来(英国每隔10分钟就增加1例),原因是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而患者对不适、疲劳已经麻木。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体重下降、疲劳、异常饥渴、排尿增多,也可能是长出顽固的疖子,出现不易彻底根除的感染。这些症状在Ⅰ型糖尿病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容易诊断出来。Ⅱ型糖尿病有时只表现为过度疲劳,而大多数人把这归结为岁数大了的缘故,这种想法不对。医生只需片刻功夫,检查病人尿液中的糖分含量,就可发现其是否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如果结果呈阳性,一般再进行血液化验就能确认诊断结果。

Ⅰ型糖尿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还要短期住院治疗,监测血糖含量是否正常。Ⅱ型糖尿病初期只需调节饮食结构即可,如果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就要吃药和注射胰岛素。不管是哪种糖尿病,都不能吃过多的糖、 脂肪和肉类。糖尿病的治疗相当重要,许多患者常死于与此相关的心脏疾病、中风和高血压。

饮食方面,少吃糖和油炸食品,多吃蒸煮食物、粗粮和蔬菜。不少人忽略了酒精的热量,每天晚上喝很多,这样,再长久的努力也是白费。(多喝酒就会少吃饭,或是接受过多的治疗,而且酒精刺激会导致血糖含量偏低。)

糖尿病病人平时要随身携带葡萄糖药片,以防出现晕厥等紧急情况。类似情况如果发生,一定要告诉医生,他们会检查血糖含量是否正常。如果注射胰岛素,即使感觉不适也不能贸然停止,否则会产生反作用。而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但最让人害怕的还是Ⅱ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蔓延速度。美国早就证实了这一点,这反映了新一代与老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缺乏锻炼,不爱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致命的错误,不要让自己掉进这个陷阱。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

◆ 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 ◆ 习惯吃得很饱

◆ 偏食 ◆ 用餐时间很不规律

◆ 常常在外面吃饭 ◆ 喜欢肉类或油腻的食物

◆ 常喝含糖饮料 ◆ 每天喝大量酒

◆ 肥胖 ◆ 平常几乎不运动

◆ 常感精神压力大 ◆ 常熬夜

◆ 高血压 ◆ 高血脂

不同时段血糖自我监测的适合人群

国外大规模糖尿病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降低和延缓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

但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血糖控制达到上述标准的比例很低,即使在城市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也只有25%左右。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没有进行科学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糖化血红蛋白常常被看作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医师评估糖尿病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手段。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是由全天24小时的血糖决定的,因而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一次血糖监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果根据一次血糖测定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

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

那么,我们通常选择哪些时点?各个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如何掌握呢?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自我检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每周监测1-2天全天五个点或七个点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每天7个点的血糖为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有下列情况时应加强监测:

①开始使用胰岛素(尤其带胰岛素泵者)治疗的患者。

②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③ 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④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⑤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⑥ 怀孕的糖尿病患者。

⑦ 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提起糖尿病,通常都只会想到中老年人。然而近几年,在我们的周围有些孩子才几岁就患了2型糖尿病。从长远来看,小小年纪就与糖尿病相伴,一旦控制不良,若干年后,各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等不幸将接踵而至,会给患儿的一生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由于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的队伍越来越大。据报道,在日本,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平均每1O年就能翻一番,2型糖病已占儿童糖尿病总数的80%,远远高于1型糖尿病。在我国,目前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2型糖尿病。

同成人糖尿病一样,糖尿病患儿需要充分的运动,这不但是治疗的需要,也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运动可以给糖尿病患儿带来许多益处,如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促进患儿骨骼与肌肉的发育。

原则上患儿每天需参加1小时以上的适量运动。最好能定时、定量运动,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防治知识有哪些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2.什么人较容易患上糖尿病?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向心性肥胖人士;身体活动不足;四十岁或以上的人士。

3.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若不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会迅速引起死亡。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的结果。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

4.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小便及夜尿频繁,排尿量增加;常感感饥饿,食欲增加;体重下降。

(2)视力下降;四肢出现麻木刺痛;

(3)皮肤干燥、搔痒,皮肤疥肿溃疡经久不愈,多见足部。

(4)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5.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患了糖尿病后如不注意控制,可出现血脂升高,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剥离而失明,肢端坏死等。

6.正确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7.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1)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主食以豆类(如豆面、豆粉等)、谷类(如荞麦面、玉米面、燕麦等)为主。

(2)掌握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牛奶半斤,鸡蛋一个,瘦肉或禽鱼肉二两,豆制品一两。

(3)严格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食用油以植物油、鱼油、橄榄油和花生油为主。

(4)最好少饮酒或不饮酒。

(5)可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8.预防糖尿病四个点

多懂点:健康知识、防治措施多懂点。

少吃点:油脂食物(黄油及煎炸食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少吃点。营养科学,平稳膳食。

勤动点:每周锻炼五天以上,每天运动30分钟。

放松点: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糖尿病人怎样吃水果

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糖类应来自含高膳食纤维的蔬菜、豆类、全麦谷物、燕麦和水果。可见,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

但是,水果中通常含有较多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避免吃水果后血糖快速升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控制摄入量:每天不要超过100~200克,尤其不要一次集中食用,分开食用最佳。

②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这样可以控制糖类总摄入量。一般吃100~200克(2~4两)水果,大致要减少50~100克(0.5~1两)主食。

③在餐间(如早餐和午餐之间)或睡前吃: 避免同时摄入水果和主食。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④选择含糖分较少的水果。

什么水果含糖分少呢?

依靠查《食物成分表》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为食物成分表上面的数据检测的是水果中的糖类(既有糖分,也有淀粉,甚至还包括一部分膳食纤维)。

何况,即使同一种水果,也会因产地和生长环境不同,而含有不同的糖分。比如,同一品种的西瓜,有很甜的,也有不怎么甜的,含糖量差异较大。根据水果口味甜与不甜来选择,既简单易行,又比较可靠。

简单地说,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多种水果,每种水果都不要选特别甜的。最好的做法是,糖尿病患者结合血糖监测结果,自己摸索出吃水果的合适时间、品种和数量。橙子、柚子、猕猴桃、苹果、西红柿、黄瓜、梨、草莓等糖尿病人都可以吃。

(0)

相关推荐

  • 孕妇有糖尿病可以针灸吗

    孕妇有糖尿病可以针灸吗:   古书里有记载,孕妇针灸治疗有很多穴位属于是禁忌症,因为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导致孕妇出现早产、流产的情况。孕妇有糖尿病可以针灸,但应该注意两方面的原因:第…

    11-22
    11
  • 2型糖尿病如何预防

    2型糖尿病如何预防:   2型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通过日常的健康管理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首先是控制体重和减肥,因为超重和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

    11-18
    14
  • 糖尿病会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吗

    勃起功能障碍跟糖尿病有很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有很大的概率会引起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的病人容易勃起功能障碍,是因为阴茎的勃起是一个神经血管的问题,勃起是阴茎海绵体充实,它引起勃起功能障…

    12-04
    12
  • 糖尿病肾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液血糖含量比较高,造成肾小球的滤过屏障损害,患者早期出现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会蛋白尿越来越多,最终会损害到肾功能。患者平时需要注意饮食习惯…

    12-15
    16
  • 糖尿病足的表现

    当出现糖尿病足时,患者会在走路时突然有下肢疼痛的感觉,所以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患者常常会出现休息痛,手足麻木、刺痛的感觉;足部下垂时会呈现紫红色,而且皮肤比较干燥,没有弹性。 糖尿病…

    12-23
    15
  •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糖尿病致死主要是因为它的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最为常见,患者日常要穿一些宽松的鞋袜,穿一些宽松的衣物等,此外还要做好病情观察,还有就是要做好日常…

    11-07
    12
  •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是多少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整个糖尿病人群体中,15%到20%的人存在糖尿病足的风险。据报道,在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2%到3%左右,由于糖尿病足治疗困难,花费高,所以糖尿病人平…

    12-02
    22
  • 糖尿病足如何早期预测

    糖尿病足早期预测主要是检测患者的踝肱指数,该指数的正常范围是在0.9~1.3。如果低于0.8说明患者患上了糖尿病,如果低于0.5或高于1.3,则说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11-01
    15
  •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后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进行修复时,要注意控制血糖,选择适合的鞋子,可以进行泡脚,每天也要做好足部的检查工作。想要更好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重要的还是要治疗原发病,饮食与运动一起调理,严重时…

    11-30
    18
  • 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

    糖尿病神经病变用药,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神经维生素族类的营养剂;第二、抗氧化剂;第三、临床止痛剂,用于患者疼痛的针对性治疗;第四、中医中药,如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以上是目前治疗…

    11-06
    11
  • 糖尿病肾病饮食

    糖尿病肾病饮食:   对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肾功能正常者饮食蛋白摄入量为零点八克每公斤每天,肾功能不全者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零点六到零点八克每公斤每天。蛋白质的来…

    12-12
    11
  • 糖尿病足好治吗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有不少患者在患病之后担心无法治愈,其实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只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做好先相关的护理工作,还是很好治疗…

    11-28
    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