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需要空腹吗

乙肝五项需要空腹吗:
  乙肝五项不需要空腹检查的,乙肝五项是非常常见的临床检测项目,主要是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筛查,还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还可以对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对于人体产生的抗体进行评估和乙肝病定期的进行复查。单纯的化验乙肝五项是不需要空腹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检查。饮食不会化验乙肝五项的结果。
  由于饮食吃食物会导致血液中的血糖,血脂,转氨酶等几种成分升高,但是如果乙肝复查要是同时化验肝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的情况下,饮食是会影响转氨酶等的检查结果,也能影响肝胆的彩超超检查,需要空腹8-12个小时以上,早上不吃早饭,这就必须要空腹到医院检查。根据检测的结果,综合分析抗病毒和保肝药物。用来判断乙肝的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乙肝五项需要空腹吗相关阅读

警惕乙肝-丙肝共感染一种病毒的“藏匿”现象

有一次,一位病人因乙型肝炎到我门诊看病。我看他以往的病历,年幼时因心脏病手术曾经输血,后来发现乙型肝炎,最近几年肝功能持续异常。医生在为他检查时发现乙肝“大三阳”,病毒复制阳性。

除了乙肝病毒感染以外,医生还发现他丙肝病毒抗体呈阳性。于是给他检查了丙肝病毒的基因HCV RNA,结果为阴性。他这次来我门诊就诊的目的是想决定抗病毒治疗。在其他医生检查的基础上,我分析,他的乙型肝炎诊断很明确,而且目前肝功能异常,应该给予抗病毒治疗。

他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但病毒基因HCV RNA检测不到,很可能是以往感染过丙肝病毒,现在病毒已经清除。于是决定为他进行抗乙肝病毒的治疗。由于病人白细胞和血小板较低,不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于是选择长期口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HBV DNA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的水平,e抗原消失,肝功能也恢复正常。病人很高兴,定期到我门诊复诊、取药,治疗的依从性很好。可是没过多久,病人的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是耐药了吗?病人非常担心,再次到我门诊检查。

我为他复查了HBV DNA,病毒复制仍检测不出,说明病人的肝功能异常另有原因。于是,我又为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检查,排除了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病人的肝功能再次升高呢?我再一次回顾他的病历,再一次想到了丙型肝炎。

我又给病人取血,复查了HCV RNA。复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病人的HCV RNA为阳性,而且复制量很高。很显然,病人目前的肝功能异常是丙肝病毒所致。说明这位病人同时感染乙肝和丙肝两种病毒,这种情况被医生称为“共感染”。

那么,为什么这位病人在以前检测时HCV RNA呈阴性呢?我和同事讨论这个问题。同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可能相互抑制。”于是,我开始查阅文献。发现确实有两种病毒共感染时的相互抑制现象。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发现,2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66例患者的血液内检测出乙肝病毒的基因,证实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共感染,但乙肝病毒呈隐匿状态,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另一项研究显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同时感染了丙肝病毒,丙肝病毒基因HCV RNA的阳性率仅为4.7%,大部分感染者隐匿了丙肝病毒的感染。

分析我治疗的这位病人,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时,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HCV RNA呈阴性,给医生造成一个丙肝病毒被清除的假象。当病人经过阿德福韦治疗,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后,丙肝病毒的抑制被解除,开始大量复制,HCV RNA呈阳性,肝功能出现异常。

像这样的乙肝-丙肝共感染时一种病毒的“藏匿”现象容易导致医生漏诊。因此,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患者,如果在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被抑制的情况下仍有肝功能异常,应注意是否“藏匿”着另一种肝炎病毒的共感染,再次进行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基因的检查。

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急性乙型肝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经过保肝、对症及支持治疗在1~4个月内完全恢复,6个月内HBsAg消失,抗HBs出现。但是,妊娠期间发生急性乙型肝炎后,慢性化的比率高达18.2%,明显高于非妊娠急性乙型肝炎4.6%的慢性化比率。这可能因为妊娠期间母体为了容忍胎儿来自父亲的抗原,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免疫耐受性增强,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下降。

近年来已有少量使用拉米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病毒和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的报道。结合这些文献报道,我认为,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使用拉米夫定或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的适应证应该是:

①有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伴有HBV DNA复制≥ 4 log10 IU/ml,且没有下降趋势者;

②持续HBV DNA高复制≥ 6 log10 IU/ml,有慢性化可能者;

③妊娠晚期HBV DNA高复制≥ 6 log10 IU/ml,母-婴垂直传播风险较大者。

如何阻断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

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措施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相同: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或20 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由于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的母亲体内HBV DNA水平一般低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在实施上述主动+被动的母婴阻断措施后绝大多数可以阻断成功。所以,得了急性乙型肝炎的妊娠母亲不要过分担心。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最近有一位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年,尽管HBV DNA已经下降得较低的水平,但仍未达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他很犹豫是否要停用干扰素,来信问我:是不是停用干扰素就得长期服药了?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女病人。

这位女病人在我院参加干扰素临床试验,效果很好。不幸的是,在治疗8个月时出现了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无法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可她的e抗原水平已经很低,距离血清转换仅一步之遥。是停用干扰素还是继续治疗呢?我建议她停用干扰素。因为她继续治疗后很可能加重她的甲状腺疾病。她很犹豫,但也十分害怕甲状腺疾病加重。这时,我告诉她干扰素有时还会有“后续作用”。

于是,她停止了干扰素的治疗。我继续在门诊对她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正像我希望的那样,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她停药后不仅HBV DNA没有反弹,而且还发生了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继续随访2年,这位病人一直保持乙肝没有复发。

那么,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呢?科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干扰素停药后,一些在治疗期间未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病人还可能继续发生血清学转换,甚至有3%~5%的患者发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真正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这就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不过,这种“后续作用”一般都发生在干扰素治疗期间HBV DNA小于10的3次方或/和表面抗原定量低于1000 IU/ml患者的身上,对于治疗期间HBV DNA没有下降的患者或表面抗原较高的患者,在干扰素无效停药后,还得依靠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控制疾病的进展。

最近向我提问这位病人是否停药,主要取决他对干扰素的耐受情况。如果干扰素对他的副作用或伤害较大,难以耐受,可以停药观察。但如果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可以继续治疗3-6个月。

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女性怀孕有什么风险

最近,我收到一位乙肝丈夫的求助信。信中说她的妻子发现乙肝多年,2011年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以后每年复查肝功能均不正常,ALT最高107 U/L。但她一直没有抗病毒治疗。2015年底,他的妻子怀孕了。刚发现怀孕时,她的ALT为62 U/L。但是,在怀孕大约3个多月时,她的ALT骤然升高到1167 U/L,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这位乙肝准妈妈的肝功能在怀孕期间为什么会突然恶化呢?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感染女性怀孕有很大风险。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显示,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女性妊娠期不仅容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贫血、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而且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母亲。

这是因为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多,胎儿的代谢和解毒作用依靠母体肝脏完成,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合成蛋白质和糖代谢的能力均明显降低,对胎儿的发育不利。另一方面,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容易造成产后出血;妊娠期肝脏对一些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激素代谢能力下降,胆汁代谢障碍,这些激素刺激子宫,或胆汁淤积于胎盘,可促使子宫收缩,或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更危险的是,由于妊娠期肝脏负担增加,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肝病更容易加重,甚至发生重症肝炎,危及母亲和胎儿的生命。因此,我国的《乙肝指南》建议育龄女性在生育前若有治疗适应症,应尽量在孕前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这位乙肝准妈妈在怀孕前ALT持续异常至少4-5年,最高ALT已经超过了正常值上限的2倍,早已符合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但她没有治疗,带着异常的肝功能冒险怀孕,因此导致怀孕后肝功能突然恶化。

乙肝治疗时意外怀孕怎么办

许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都特别担心药物对胎儿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可以导致胎儿出生缺陷的药物只占少数(约2%~3%),大部分药物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而且服药对胎儿的影响与胎儿在子宫内暴露药物的时间相关。

妊娠期间服用恩替卡韦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在2015年以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对上市的药物都要进行妊娠期安全程度的分级。根据药物在妊娠期间的安全程度把药物分为5级:A级: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B级: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没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C级: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但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D级:临床有资料证实对胎儿有危害,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权衡利弊后再用;X级: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期禁用。

但只有0.7%的药物被归为A级,一些动物试验中无妊娠和胚胎毒性的新药被归为B级,而大多数药物都被归为C级。但是,美国FDA也同时指出:医生、孕产妇及其家属往往过高地估计药物在妊娠期间对胎儿的危害性。动物试验的结果不等于人类就具有相同的结果,而且动物试验应用药物的剂量往往是药物上市后推荐药物剂量的几十倍或上百倍。

因此,妊娠C级药物并不意味着不能在妊娠妇女中使用,如果这种药物对妊娠妇女的益处大于风险则可以使用。例如:治疗流感的奥司他韦被美国FDA归为妊娠期安全程度C级的药物,但在治疗妊娠期流感时,又成为美国FDA推荐的妊娠期可以使用的药物。

近年来,对药物妊娠期安全程度的分级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争议,认为把药物归类为妊娠安全B级或C级有可能不准确,且对医生和病人产生误导。因此,2015年6月以后美国FDA不再对新上市的药物进行妊娠期安全程度分级,只是把动物或人类妊娠用药试验的结果或数据写在药品说明书中供医生参考。

恩替卡韦在上市时被美国FDA归为妊娠期安全程度C级的药物,不建议在妊娠期使用。实际上,这些药物在动物试验时都使用了超过人类应用最大剂量的几十倍。在正常剂量下可能影响甚微。检索该药上市以来的文献,没有检索到恩替卡韦对妊娠及胎儿有影响的文献,却有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的成功报道。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妊娠用药登记处2017年1月31日发布的总结报告中,已经收集到58例妊娠12周内服用恩替卡韦的报告,2例(3.4%)新生儿异常。从目前的资料看来,目前尚无恩替卡韦对胎儿有影响的临床证据。

妊娠母亲的服药时间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有何关系?

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的药物是否会造成胎儿异常,还要看用药的时间。从这位乙肝准妈妈用药时间来看,她的胎儿在子宫内暴露恩替卡韦的时间应该在受精后的3周以内,即使药物是一种对胎儿有肯定影响的药物,由于她停药及时,也就应该属于“全或无”的影响:要么胎儿死亡,要么没有影响。因此,即使恩替卡韦对胎儿有肯定的影响,只要在发现妊娠后及时停药就没有关系;况且她现在已经怀孕8个月,说明恩替卡韦对她的胎儿无影响。

服用恩替卡韦治疗期间意外怀孕怎么办?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建议:若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期间意外怀孕,“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需换用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继续治疗,可以继续妊娠。”从指南的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建议服用恩替卡韦期间意外怀孕时一定要中止妊娠。权衡利弊就是要孕妇及其家属全面考虑,不仅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还要考虑中止妊娠对将来怀孕可能造成的影响。流产造成生育延迟,而年龄越大生育能力越低,年龄越大胎儿异常的风险也越高。

另外,流产手术和流产药物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女性,常常在流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乙肝活动,肝病进展,这对以后生育的影响就更大了。在国外,只要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不能确定,很少有医生建议孕妇人工流产,一般建议停止可能不安全的药物,继续妊娠,严密监测。

提醒其他乙肝准妈妈若在服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治疗期间意外怀孕,不要盲目停药,而应换用其他可以在妊娠期间服用的药物治疗。

(0)

相关推荐

  •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不能生孩子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

    12-19
    18
  • 乙肝最终会怎么样

    乙肝病毒感染人类以后对个体的影响与很多因素有关。乙肝的结局首先与感染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个体在出生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将来90%都会发展到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如果成人感染乙肝病…

    10-08
    20
  • 乙肝五项怎么看

    乙肝五项最早是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如果能检…

    09-19
    13
  •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是一个令人担心的疾病,在预防乙型肝炎时都希望大多数人有抗体,乙肝检测抗原时,乙肝检测标志物有很多项,其中有一项叫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病…

    09-14
    13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几种情况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分为两种,一种是表面抗原阳性,载量小于1000,一种是表面抗原阳性,载量大于1000。前者是没有传染性的,后者是有传染性的。如果是后者,需要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如果肝…

    08-19
    15
  • 乙肝携带者发病率高吗

    乙肝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像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等等,如果是乙肝携带者发病率并不是非常高,做好日常保护措施就可以了,一般发病率和性格以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

    12-15
    13
  • 乙肝怎么治疗

    乙肝怎么治疗:   乙肝病毒的存在可以导致肝脏的炎症的持续存在。肝脏的炎症,会损伤肝脏功能,导致肝功能障碍,出现慢性乙肝的症状。比如乏力、肝区疼、腹胀、纳呆、不想吃饭等。长期炎症也…

    09-12
    12
  • 乙肝大三阳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乙肝大三阳由于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所以早期的症状也是比较多的。这时候会有疲倦无力的症状,而且是休息都没有办法缓解的。还会出现讨厌油腻食物的症状。另外,出现黄疸是乙肝大三阳…

    08-20
    12
  • 打过乙肝疫苗还能被传染吗

    国家都是要求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要打乙肝疫苗,一般打三针,出生的时候打一针,六个月打一针,最好是打完三针以后,要去查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有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那有可能还会得乙肝。要看自…

    09-20
    13
  • 乙肝五项二四五阳性什么意思

    乙肝五项出现了2、4、5项呈现阳性的情况,其实属于一种正常的情况,表明患者得到了抗体的保护。这种情况是不需要进行处理的。不过,建议患者还是有必要注意一下,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12-16
    11
  • 怎样应用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乙肝疫苗对于乙肝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无论是成人还是婴幼儿,都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的方式来预防乙肝。乙肝疫苗一共需要注射三针,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注射。在注射乙肝疫苗之后,体内…

    11-02
    11
  • 乙肝小三阳可以喂奶吗

    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发现自己有乙肝小三阳,等到宝宝出生以后是可以母乳喂养的,因为乙肝小三阳一般都处在稳定期,传染性比较弱,而且孩子出生以后会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所以母乳喂…

    08-20
    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