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冠心病以后因为会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对心脏供血问题,从而产生心肌梗塞或者是心绞痛等问题。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但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以及轻度冠心病不适合介入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也有不同的方式,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都可以用于冠心病的治疗。需要哪种治疗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那什么人不适合冠心病介入治疗呢?这一问题在下面内容中可以了解到。
一、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
有些冠心病患者会出现三支以上的多支血管病变,这样的病变程度比较复杂,如果采取介入治疗的情况下,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又不能顾全整个病变,对病情缓解的帮助不大。这种情况得冠心病患者不适合采用介入治疗,适合外科手术方式。
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多干心病都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刺激而引起的,有些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合并糖尿病,这一部分患者在出现糖尿病的时候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如果进行介入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而患者却不能正常的感知到造成危险性加重。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机制以及所服用药物会和介入治疗以后的后续维持治疗相驳,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三、轻症冠心病患者
介入治疗虽然是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冠心病都适合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应该达到病情程度以后才推荐使用,比如如果冠状动脉血管已经粥样硬化堵塞达到50%以上或者是有中度的心绞痛,还有一些冠心病患者不适合采用药物治疗,这些情况下会考虑介入治疗,如果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微,冠状动脉出现了轻微硬化或者是硬化以后血管狭窄的程度比较低,只要是用药后有治疗效果,就不适合冠心病介入治疗。
什么人不适合冠心病介入治疗相关阅读
冠心病有效治疗方法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会给患者们带来很多危害,而现在冠心病的发病率还在持续的上升中,我们对于冠心病必须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了疑似冠心病的症状,需要及时的采取治疗,那么,患了冠心病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
冠心病的患者朋友们需要服用药物控制疾病,可以利用硝酸甘油,还有抗血小板的药物,就比如阿司匹林等药物,这类药物是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人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这样综合性的用药治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人体伴随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还可以服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能够很好的缓解病症,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可滥用药物。
冠心病的患者朋友们,除了利用药物控制病情之外,也可以考虑用手术疗法,手术治疗效果是相当不错的,能够改善局部不适应的症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如果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朋友们是不可以选择介入性治疗,另外如果患者的年龄比较大,没有办法耐受手术的风险,也不建议采取手术疗法来缓解病症,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手术治疗之后也应该要预防人体形成各种并发症。
冠心病怎样治疗就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有所了解。冠心病的患者朋友们要重视营养,应该要选择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还应该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量,患者需要吃清淡的食物,还应该要多补充维生素,患者还应该要保持大便通畅,性行为不宜过于频繁,这样能够减少对于心脏的负担,最后希望大家应该要避免过度性的劳累,也不要做剧烈性的运动,以免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
冠心病一旦出现就很难摆脱,因此对于这种严重危害性的疾病,我们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生活中做好对该疾病的相关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和影响,那么,预防冠心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防冠心病要牢记3招
第一招:了解易患因素。
男性在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冠心病家族遗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些人群定期体检是很重要的,并且要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一旦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第二招:纠正9个危险因素。
冠心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是从少儿期开始的。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时间。冠心病9个容易并可能被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运动、每日摄入的水果和蔬菜减少、大量饮酒和社会心理因素。
第三招:改善生活方式。
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残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研究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时喜欢吃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膳食结构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2~3次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大运动量。另外,精神压力对冠心病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平时应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通过培养业余爱好或运动来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
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了4倍。肥胖者因冠心病发作导致的病死率可达总病死率的30-40%。有学者提出,体重超出标准体重30%者,10年之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在冠脉病的发生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在其中的发病机制和交感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纤溶功能密切相关,而肥胖患者恰恰在这些环节可能存在异常。
肥胖者心脏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血液总量增加。
众所周知,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的收缩和舒张,维持者血液的循环流动,人体血液的总量越多,就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肥胖者由于血液众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重量也相应的增加了很多。为了适应这种状态,肥胖者的心脏会相应的增加收缩力,当心脏不堪负重的时候,它就再也无法正常的泵血,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严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所以说肥胖者增加心肌负荷的第一个原因是肥胖者血量增加。
2心肌收缩力下降。
肥胖者往往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室肌可能发生代偿性肥厚,而肥厚心肌的弹性就会下降,心脏本身得到的血液供应也不充足,结果造成心肌功能的进一步下降。
3合并有其他疾病。
肥胖者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合并症又进一步影响到心脏,导致冠心病。具体地说,高血压者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外周阻力增加,血脂异常者动脉壁容易出现斑块,变得不光滑,高血糖增加血液黏稠度,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时的阻力,这些改变均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肥胖者更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由此可见,肥胖者的心脏实在是危机四伏,需要提高警惕,及时防治。有人发现体重降低10%,冠心病时危险减少20%。因此,减重对于减少肥胖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至关重要。
毒损血脉与冠心病的祛毒疗法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听说过,电视里经常讲的病种。西医是怎么认识这个病,已经很多专家讲过了,也讲透了,今天我就不讲,我只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讲冠心病与“毒”的关系。
一般来说,毒作为病邪,往往可以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的。比方说,疖子、脓肿是有热毒。哪么,毒跟冠心病有关系吗?
回答是肯定的,在十余年前,我在心血管监护病房工作期间,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常常有低热,烦躁,便秘,舌质干红,脉数等表现,属于热象,但是结合西医的病理,有心肌的坏死,其坏死的原因与疮疡病是相似的,都是与身体里的反应有关,比较符合毒邪损伤经络败坏形体的表现。因此按热毒的治疗方法,加用传统中医药的解毒药物,及给毒邪排出体外的泻下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进一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毒的产生与瘀血的突然加重与正气的虚弱有关。根据此想法治疗了数十例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还算不错的疗效。
后来进一步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病人,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中都发现与毒有关的表现,包括理化检查的表现,将治疗心肌梗死的“祛毒排毒”方法用于以上两类冠心病的治疗,比传统疗法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此法成为我治疗冠心病的常备治法之一。从表现与疗效证明了毒与冠心病有关。
太深的科学道理不能讲多,现在介绍一下,中医认为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体内产生毒邪。如何预防毒从内生的问题,帮助大家掌握更多的预防冠心病的方法:
(1)吸烟:查文献得知,烟草是属于热性的东西,吸食过多,可以伤阴,化热化毒,损伤血脉,败坏形体,因此戒烟应该成为预防冠心病的一个措施
(2)饮酒:酒性温,大家都知道,少量饮有活血作用,大量饮也可化毒伤阴,比如饮酒厉害的人,手掌都较红,这是肝阴不足,阴虚有热的表现之一。
(3)好静少动:因为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才能健康,缺乏活动的人,身体内经络中气血运行会相对缓慢,甚至气滞不畅,也可以化热化毒
(4)多荤少素:总的来说,素食以蔬菜为主,性质多属凉性,而肉食,特别是牛羊肉多为热性,少量食用牛羊肉,有温暖气血,助气血运行,补益精气的作用,过多食用也可以化热成毒。
(5)毒从外感:抵抗力低的人,容易遭致病毒感,细菌感染,这些感染也可转化成毒邪,损伤血脉,引起或加速冠心病的进展。
由此,我们建议,预防冠心病要从预防毒从内生与毒从外感入手,戒烟、限酒、适度活动、多素少荤、增强抵抗力是预防的一般性措施。除此之外,有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也可以使用。不过需要得到医生的指导,清热解毒的药物药性多数较强,偏寒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日常生活中用的象金银花、金莲花、野菊花、连翘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延伸阅读—中医关于毒的认识
毒是个什么东西?大家一定很迷惘。我以前也和大家一样,很迷惘?随着临床时间的增加,诊病阅历的增多,对毒这个东西也有了一点点认识,下面就跟大家交流一下:
毒在《内经》中有三个含义:一是指外邪,以热邪为主,也有寒邪,所以有热毒与寒热之分;二是指药物,《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这个毒是指药力的大小;三是毒药,这类药物基本没有治疗价值,只是能毒死、毒伤人兽。
饮食习惯与冠心病的关系
“疾病是吃出来的”,像是一句笑话,但却含有一定道理:许多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皆来源于饮食不卫生;现代所谓“富贵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和“病从口入”密切相关。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引起血脂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1912年,俄国学者给家兔喂养含有高胆固醇食物,发现动物先出现血脂升高,继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病变。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继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上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下降,主要应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即减少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出现西方化,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因此,在生活改善的同时,应注意不要贪食肥甘美味,以防止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的发生。
此外,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冠心病的突然发作。如暴饮暴食,不仅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可引起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血液会大量向胃肠道分流,使其它组织的血供相对减少。饱餐后外周血压明显下降,原有高血压者血压下降更加明显,饮酒时外周血管扩张也可引起血压下降。当血压下降明显时,则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饱餐时摄入了大量高脂食物,可使血中脂质浓度迅速升高,血液粘度上升,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易于形成微血栓。加上聚餐饮酒时常情绪激动,心肌耗氧量增加等,便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