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患者在生活中过度关注细节,追求完美,追求确定感的人就是强迫人格倾向,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因素的触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一些思维和行为,产生困扰,就会得强迫症;且大多数有一种“不允许自己不完美”的心理倾向,这种人更容易得强迫症。
得强迫症的原因?相关阅读
怎么克服严重的强迫症
怎么克服严重的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通常具有强迫性人格,比如注意细节、追求完美、追求确定性、以防万一,做事比较小心谨慎,但这些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可能强迫性人格对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所以也不需要治疗。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如果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尤其是家里人会非常痛苦,这时可能就需要治疗。严重的强迫症患者最重要的是需要药物治疗,就是服用抗强迫药物;
现在大部分抗抑郁剂都有抗强迫的作用,但这些药物的剂量需要比较大,比如抗抑郁剂舍曲林可能吃100毫克、150毫克就可以,而强迫症就需要吃200毫克或者更多。
另外,除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比如目前很流行的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的治疗非常有帮助,可以找一个认知行为治疗师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如果强迫症的病人早年有创伤病史,跟父母的关系也有问题,这时候可能也需要做精神分析方面的治疗,这样对全面的康复、实现个人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强迫症算是病吗
强迫症算是病吗:
精神心理障碍严格意义上都不叫疾病,因为疾病在英文里叫disease,障碍叫disorder。实际上所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叫障碍,即disorder,而不应该叫disease;因为disease是属于病因特别明确,有器质性改变,确定病理学、组织学改变就叫疾病。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都叫症,而不叫病。
精神心理领域,强迫症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疾病单元,强迫症与正常人有明显的区别,强迫症可能会表现为跟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行为,并且自己有主观的痛苦,没办法正常的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所以患者可能会有非常大的苦恼,会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
另外,强迫症从纵向考虑,一个人在没有得强迫症之前是一个样子,患上强迫症以后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纵向比较也有变化,需要去治疗。所以如果按照精神心理的问题,强迫症跟躯体疾病不一样,但是如果从精神心理领域强迫症也是一种病,也是需要治疗,并且可以得到明显的好转。
强迫症有什么症状
强迫症分两大类,第一是思维层面,第二是行动层面。强迫症即重复想一些事情或者重复做某些动作,但往往是没有必要重复的事情。患者一方面忍不住这样做,一方面又觉得不应该这样做,自身形成一种对抗,从而产生痛苦。比如强迫症患者会忍不住数楼层;反复想自己的每个月工资;出门之后多次返回反锁大门;用肥皂反复洗手等等,这些事情本身没有必要,但是患者又控制不住地去做、去重复。所以,强迫症是控制不住地去想和去做,但是又觉得毫无必要,从而产生痛苦。这是强迫症的表现,背后的原因还是跟性格有关,患者的潜意识感到担心。比如一个患者被狗咬之后反复的打狂犬疫苗,总是担心疫苗失效,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一旦感染,肯定会导致死亡。表面上看这个患者是害怕死亡,其实通过心理咨询发现了背后的真正原因。患者的父亲早早去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这个患者认为自己当初没有给予父亲足够的关注,否则也许能够避免父亲的死亡。现在,只要他的母亲有任何不舒服,他可能一天都会焦虑不安,工作效率下降。其实这个患者真正担心的是亲人离他而去。再加上小时候,他的父亲是一个较真的人,会把所有作业给检查一遍,字稍微不工整就要给擦掉重新写。所以这个患者做什么事情都要检查很多遍,自己觉得很累,效率会下降不少。所以,所谓强迫症还跟自己的性格有关系,而性格又跟小时候成长模式有关系。
得了强迫症怎么办
多数情况下强迫症需要治疗。无论是强迫思维还是强迫动作,让人很痛苦,影响到生活和工作,比如效率下降,就需要治疗。治疗不外乎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自我调整。药物可以用抗焦虑抑郁药,而且剂量要比普通的焦虑抑郁症药量要大,比如舍曲林,一般是一片、一天两次,而对强迫症,是用到一天三次,或者总量要用到四粒。药只是改善一部分症状,但是强迫症的病人,其核心的原因更多的是在内因,在于思维模式、性格特点。而这部分,即便是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也比普通的焦虑抑郁症的要求要更高。因为患者的要求很高,容不得半点瑕疵,有些治疗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心,效果不佳,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慢慢引导患者自我觉察。所以强迫症第一是药物;第二是心理治疗;第三要自我调整。
强迫症跟焦虑症有什么不同
强迫症是属于特殊的焦虑,表现为不仅担心,还要通过一些仪式化的思维或者行为来克服这种焦虑,然后发展出一套重复性的动作或者思维,造成一些困扰。有些人会表现出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没办法停下来,而焦虑症更多的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