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进入心导管室后,平躺在手术操作台上,然后护士协助医生给患者的其中一侧上臂消毒(桡动脉入路)或其中一侧腹股沟消毒(股动脉入路),覆盖无菌治疗巾,铺好无菌巾及大单,准备好造影穿刺针、导管和药物,开通静脉输液通路,接好心电监测设备等等。
2、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
医生在患者的右桡动脉上打局麻针并“穿刺”,成功后依次置入鞘管,这个鞘管远端在血管里、近端在外面用于操作导管。 穿刺点定位:约桡骨茎突上一横指,桡动脉搏动较强处。此处桡动脉搏动一般较为良好,且血管走形较直,便于穿刺。且此处桡动脉离桡骨骨面较近,便于术后压迫止血。 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的是广为使用的 Seldinger 穿刺法,如下图所示。
3、造影导管的进入
医生通过手上的穿刺鞘管,沿着穿入的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到冠脉开口处,并顺序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4、造影结束,退出鞘管、导管并加压包扎止血。
造影结束后,经桡动脉穿刺部位拔出造影导管,应缓慢退出,以免损伤血管。拔出部分鞘管,摸清穿刺内口(血管穿刺口,而非皮肤切口),将桡动脉止血器气囊上绿点对准标记的穿刺内口,固定后向气囊中打入15-20 ml气体(与此同时缓慢拔出全部鞘管),远端能感受到桡动脉搏动为宜;造影后 6 小时可去除止血器,换用无菌纱布普通包扎。
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步骤相关阅读
什么是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冠心病一级预防,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动脉硬化形成。动脉硬化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病理基础,要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降血脂。二级预防,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展,防止心绞痛复发及心肌梗死的发作。
冠心病原因
冠心病原因:冠心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主要是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粥样硬化主要是动脉硬化引起,什么原因会引起动脉硬化呢?其实从总体来讲,动脉硬化也是人体老化的一种反应,但是对于那些有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有遗传病史的人,他这个动脉硬化就会发生的比较重。如果它发生在冠状动脉,就容易在局部出现斑块导致冠心病,所以一般它发生的原因,第一跟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父母也有冠心病的遗传病史。第二它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说高脂肪的饮食,然后缺乏锻炼,那么这些又导致了。比如说患者还有其他疾病,比如说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者糖尿病。这些因素越多,他出现冠心病的风险也就越大,那么也就会容易导致冠心病。
冠心病的检查
冠心病的检查:如果是怀疑冠心病,我们建议检查是来分级,也就是说从简单到复杂,然后这样按层次来检查。先说最复杂或者说最能够确诊的检查就是老百姓也经常知道的,冠状动脉造影,因为冠状动脉造影是能够明确诊断,到底得不得冠心病的一个最可靠,最实用的检查。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麻烦,第一个需要住院,第二它还需要打造影剂。另外病人还要忍受一点小的痛苦,所以一般如果不是病人说特别疑难的病例,或者说这个病人是一个不稳定心绞痛,那么我们打算做支架的病例。一般不首选冠状动脉造影,在这之外比较简单的检查,最简单的就是做心电图,但心电图诊断率并不是那么高。如果病人病不在发作的时候做,有时候病人确实做不出心电图异常。再进一步的检查,还有运动心电图,也就是在运动过程当中,看看病人在运动的状态下,心电图有没有变化。如果病人在运动的时候心电图有改变,比如说有缺血,我们常说的有ST-T波的改变,那么提示这个病人有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是在运动的时候病人出现了心绞痛。但是有些病人不适合做运动或者说病人的风险比较高,做运动的时候病人就有发作心绞痛或者心梗的风险,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让病人做冠状动脉的ct,但是冠状动脉的ct应该说,它比冠状动脉的造影还差一点。因为它是一个一层一层的断层,然后再用电脑合成,所以它的准确率并不是100%。但是它对一些严重的冠心病或者说排除冠心病,它的这个诊断价值还是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