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替米沙坦片(沙汀宁) TiMiShaTanPian
替米沙坦片(沙汀宁)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替米沙坦片
商品名称:替米沙坦片(沙汀宁)
英文名称:Telmisartan Tablets
拼音全码:TiMiShaTanPian(ShaTingNing)
【主要成份】 替米沙坦。其化学名称为:4’-[(1,4’-二甲基-2’-丙基[2,6’-二-1H-苯并咪唑] -1’-基)甲基]- [1,1’-二联苯基]-2-羧酸。
【成 份】
分子量:C33H30N4O2
【性 状】 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 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规格型号】 40mg*7s
【用法用量】 应个体化给药,常用初始剂量为40mg,一日1次,在20-80mg剂量范围内,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与剂量有关,若用药后未达到理想血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80mg。本品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合用,此类利尿药与本品有协同降压作用。因替米沙坦在用药4至8周后才能发挥最大药效,因此在考虑增加药物剂量时需注意用药时间。
【不良反应】 1.感染 常见:感染症状(例如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及鼻窦炎。 2.神经系统: 少见:焦虑。 3.眼部: 少见:视力异常。 4.耳及前庭功能: 少见:眩晕。 5.胃肠道: 常见: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少见:口干、胀气。 罕见:胃部不适。 6.皮肤和皮下组织: 常见:湿疹样皮肤病变。 少见:多汗。 7.肌肉骨骼系统: 常见:关节炎、背痛(如坐骨神经痛)、腿部抽筋或腿痛、肌痛。 少见:肌腱炎。 8.全身反应及用药部位: 常见:胸痛、流感样症状。 另外,自替米沙坦上市以来极少数病例报告发生红斑、瘙痒、晕厥、失眠、抑郁、胃部不适、呕吐、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肝功能异常、肝脏疾病、肾功能受损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见【注意事项】)、高钾血症、呼吸困难、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症、虚弱及疗效的缺乏的病例的报道。未知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 作为独立于其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事件,已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及其它相关病例的报道。 实验室检查发现: 偶尔会观察到血红蛋白下降或血液中尿酸升高,在用替米沙坦治疗期间较安慰剂更常发生。在用替米沙坦治疗期间会观察到肌酐的增加或肌酐的升高,但是这些实验室结果的变化发生的概率与安慰剂相似或稍低于安慰剂。另外,自替米沙坦上市以来,已有血肌酸激酶(CPK)的升高的报道。
【禁 忌】 1.对本品活性成分及任一种赋形剂成分过敏者。 2.中晚期妊娠(第2个及第3个三月期间)及哺乳期妇女。 3.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 4.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
【注意事项】 1、低血容量病人需进行纠正或严密观察下使用替米沙坦片。 2、肝功能损伤:替米沙坦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胆汁分泌,胆汁淤阻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清除率下降,这些病人应慎用替米沙坦。当调整的剂量低于40mg时,需考虑更换药物。 3、肾功能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作用可能引起个别易感病人的肾功能改变。当病人肾功能与RAAS有关时(如病人发生充血性心衰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时可引起少尿和/或进展性氮质血症,偶见急性肾衰和/或死亡。病人接受替米沙坦治疗时可能出现相似情况。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儿童用药】 由于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不建议18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期使用:美卡素在妊娠的妇女中的使用没有足够的资料。在动物中的研究表明有生殖毒性(见临床前安全性数据),对于人类的潜在的危险未知。动物研究并不显示致畸作用,但是有胎仔毒性。因此,作为一个防范措施,替米沙坦最好在怀孕的第1个3个月不应使用。事先在计划怀孕时,改用一个合适的替代治疗。中晚期妊娠时,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会损伤正在发育的胎儿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因此替米沙坦禁用于中晚期妊娠。当发现怀孕时应尽早停用本品。 2.哺乳期使用:尚不清楚替米沙坦是否经乳汁分泌,因此本品禁用于哺乳期女性。
【药物相互作用】 1.保钾利尿剂或钾补充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减少利尿导致的钾的损失。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氨苯喋啶或阿米洛利、钾补充剂或含有钾的盐替代品可能导致血钾显著的增加。如果伴随使用是由于有明确记载的低钾血症,应当谨慎使用,经常监测血钾的水平。 2.锂: 在同时服用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有血清锂的浓度和毒性可逆的增加的报道,但该情况很少出现在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合用的过程中。如果必需联合使用,建议仔细监测血锂的水平。 3.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给予抗炎剂量的乙酰水杨酸,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降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降压效果。在一些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如脱水的患者或有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中,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抑制环氧化酶的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肾功能恶化,包括可能的急性肾衰,通常是可逆的。因此,联合给药应当谨慎,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患者应当补充血容量,在同步治疗开始时开始后,应考虑定期监测肾功能。 4.利尿剂(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 先前的大剂量利尿剂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血容量的减少和开始使用替米沙坦治疗时低血压的风险。 5.其他的降压药:替米沙坦的降低血压的效果可被其它降压药的伴随使用增加。 根据其药理特性,可以预计以下的药物可能会增强包括替米沙坦在内的所有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巴氯芬、阿米斯丁。此外,酒精、巴比妥类、麻醉剂或抗抑郁药可能会加剧体位性低血压。 6.皮质类固醇(全身途径): 降低降压效果。
【药物过量】 尚无任何过量使用病例报告,替米沙坦过量最可能的表现是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也可能发生。替米沙坦不能经血液透析消除。一旦发生过量,应对患者做密切观察,并做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应根据服药的时间和症状的严重性。推荐的措施包括催吐和/或洗胃。活性炭治疗过量可能有效。应密切监测血电解质和肌酐。若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平卧,并尽快补充盐分和扩容。
【药理毒理】 替米沙坦能使与AT1受体具有高度亲合力的血管紧张素II从结合部位上解离。替米沙坦无AT1受体部分激动性。它能选择性结合于AT1受体,且作用时间持久,而对AT2及其它AT受体亚型无亲合力,这些受体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替米沙坦可能升高血管紧张素II水平,AT2及其它AT受体亚型被血管紧张素II过度激活后产生何种效应还不清楚。替米沙坦可降低醛固酮水平,它不抑制人类血浆肾素活性或阻断离子通道,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激肽酶II) ,ACE具有降解缓激肽的作用,因此应用替米沙坦不会加强缓激肽介导的不良反应。在男性患者,给予80mg替米沙坦几乎可完全抑制血管紧张素II引起的血压升高。抑制效应持续24小时,直至48小时仍可测到。
【药代动力学】 1.吸收:尽管吸收量有所差异但替米沙坦能被快速吸收,其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0%。替米沙坦与食物同时摄入时,血药浓度时曲线下面积 (AUC) 面积减少约6% (40mg剂量) 到19% (160mg剂量) 。空腹或饮食状态下服用替米沙坦3小时后血浆浓度近似。AUC的轻度降低不会引起疗效降低。剂量和血浆浓度之间不呈线性关系。剂量超过40mg时,Cmax与小范围内的AUC增高不成比例。替米沙坦的血浆浓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Cmax和AUC约比男性分别高2倍和3倍。 2.分布:替米沙坦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 (>99.5%) ,主要是白蛋白与α1酸糖蛋白。其平均稳态血浆表观分布容积 (Vdss) 约为500升。 3.代谢:替米沙坦通过与葡糖苷酸结合后进行代谢,结合产物无药理学活性。 4.清除:替米沙坦的血浆浓度呈双指数下降,终末清除半衰期超过20小时。随着剂量增加本品的最大血浆浓度 (Cmax) 与一个小范围内的血浆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 不成比例升高。服用推荐剂量的替米沙坦未发现与临床意义相关的药物蓄积。女性的血浆药物浓度高于男性,但这不影响疗效。替米沙坦口服 (和静脉应用) 后几乎完全以原型经粪便排泄,累积经尿液排泄量小于剂量的1%。总体血浆清除率 (Cltot,1000ml/min) 稳定维持于正常肝脏血流量 (1500ml/min) 的较高比值。 5.老年人:替米沙坦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无差异。 6.肾功能损害:研究观察到轻至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浆浓度加倍,但进行血透的肾衰患者血浆浓度降低,替米沙坦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因此不能经血透清除。肾功能损害患者对本品的清除半衰期无变化。 7.肝功能损害: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肝功能损害患者对本品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升高,其清除半衰期无变化。
【贮 藏】 密封。
【包 装】 40mg*7s/盒。
【有 效 期】 24 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41741
【生产企业】 威特(湖南)药业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替米沙坦,其化学名称:4’-[(1,4’-二甲基-2’-丙基[2,6’-二-1H-苯并咪唑]-1’-基)-甲基]-[1,1’-二联苯基]-2-羧酸。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替米沙坦是一种口服起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已知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位点)呈高亲和性结合,该结合作用持久,但无任何部分激动剂效应。由于替米沙坦导致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从而可能引起的受体过度刺激效应亦不可知。替米沙坦可致血醛固酮水平下降。替米沙坦不抑制人体血浆肾素,亦不阻断离子通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激酶Ⅱ)亦可降解缓激肽,由于替米沙坦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故不会出现缓激肽作用增强导致的不良反应。替米沙坦对其它受体(包括AT2和其它特征更少的AT受体,功能尚不清楚)无亲和力。在人体,给予80mg替米沙坦几乎可完全抑制血管紧张素II引起的血压升高,抑制效应持续24小时,在48小时仍可测到。首剂替米沙坦后3小时内降压效应逐渐明显。在治疗开始后4周可获得最大降压效果,并可在长期治疗中维持。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服药后降压效果持续超过24小时,包括下次给药前的4小时。这一结果在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服用替米沙坦40mg和80mg后波谷与波峰的比值持续地在80%以上。恢复到基线SBP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此方面关于DBP的数据不一致。对于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可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而不影响心率。替米沙坦的抗高血压效果与其它类型的抗高血压代表药物具有可比性。(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阿替洛尔、依那普利、双氢氯噻嗪、氯沙坦和赖诺普利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如突然中断,数天后血压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不出现反跳性高血压在直接比较两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中,替米沙坦治疗组的患者干咳发生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替米沙坦对于改善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作用目前尚未可知。毒理学在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中所用的剂量,与临床治疗剂量相当,能引起红细胞指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和肾脏血液动力学改变(血尿素氮与肌酐增加)以及血压正常的动物血钾升高。在狗可见肾小管扩张及萎缩。大鼠和狗也可见消化道黏膜损伤(糜烂、溃疡或炎症)。这些药理学不良反应,从临床前研究得知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共有的反应,可以使用口服盐类补充剂预防。在上述两个种属都可见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与肾小球近球细胞肥厚/增生。上述变化,亦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它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共有的反应,无临床特异性。动物实验显示,替米沙坦对于胎仔产后发育有些潜在的不良影响,包括体重减轻,睁眼延迟,死亡率增高。体外实验未发现致突变性和相关的诱变活性。在小鼠和大鼠实验中未发现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吸收:口服后,替米沙坦被迅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值约为50%。替米沙坦与食物同时摄入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面积减少6%(40 mg剂量)到19%(160 mg剂量)。空腹和饮食状态下服用替米沙坦3小时后血浆浓度近似。AUC的轻度降低不会引起疗效降低。剂量和血浆水平无线性关系。在40 mg以上剂量时出现Cmax与AUC轻度的不成比例增高。性别不同,血浆浓度不同。女性与男性相比Cmax与AUC分别高出近2~3倍。分布:替米沙坦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99.5%),主要是白蛋白与α-1酸糖蛋白。平均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ss)约为500L。代谢: 替米沙坦通过母体化合物与葡糖苷酸结合代谢。结合产物无药理学活性。消除:替米沙坦按照二次幂药代动力学消除,最终清除半衰期>20小时。最大血浆浓度(Cmax)不随剂量增加而成比例增加,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也不完全随剂量增加而成比例增加。以推荐剂量服用时,未见临床相关的替米沙坦蓄积作用。血浆浓度女性高于男性,但对疗效无影响。口服(或静注)时替米沙坦几乎完全随粪便排泄,主要以未改变的化合物形式排出。累积尿液排泄小于剂量的2%。总血浆清除率(CLtot)(约1000mL/min)与肝血流(约1500 mL/min)相比较高。老年人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在老年人和年轻人无差别。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透析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浓度较低。替米沙坦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透析不能清除。肾功能不全患者替米沙坦半衰期不变。肝功能不全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肝功能不全患者绝对生物利用度增加约为99%。清除半衰期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变。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使用尚无足够数据显示本品能否用于妊娠妇女。动物试验未显示致畸性,但显示胚胎毒性。因此,慎重起见,在妊娠前三个月不要使用替米沙坦。在计划妊娠之前,应采取适宜的替代疗法。在妊娠的中末期(第二及第三个三个月期间),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导致胎儿的损伤甚至死亡,因此替米沙坦禁用于妊娠中末期。一旦确诊妊娠,应尽快停用本品。哺乳期使用由于本品是否经乳汁排出尚不得而知,故哺乳期间禁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 1、锂剂锂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可逆性的血锂水平升高和毒性反应。也有个别病例是锂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用引起的。因此,锂剂和本品合用须慎重。如需合用,则合用期间应监测血锂水平。 2、有些药物可影响血钾水平或引起高血钾症(如ACE抑制剂、保钾类利尿药、钾离子补充剂、含钾的盐替代品、环胞菌素A或其它药物如肝素钠);如果本品需与这些药物合用,建议监测血钾水平。基于使用其它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经验,本品与上述药物合用,可致血钾水平升高(参见注意事项)。 3、药代动力学试验已经研究了本品与地高辛、华法林、氢氯噻嗪、格列苯脲、布洛芬、扑热息痛、氨氯地平等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升高地高辛平均波谷血药浓度20%(个别病例升高39%),因此须监测地高辛血浆浓度。 4、本品可加强其它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其它临床上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尚不能证实。 5、基于其药理学特性,下述药物可加强抗高血压药物包括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巴氯芬、氨磷汀。另外,酒精、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安眠药或抗抑郁剂可增强体位性低血压效应。 6、当与替米沙坦合用时,辛伐他汀代谢物(辛伐他汀酸)的Cmax有轻度升高(1.34倍)且消除加速。
【药物过量】尚无过量使用的病例报告。替米沙坦过量最可能的表现是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也可能发生。替米沙坦不能经血液透析消除。一旦发生过量,应对患者做密切观察,并做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应根据服药的时间和症状的严重性。推荐的措施包括催吐和/或洗胃。活性炭治疗过量可能有效。应密切监测血电解质和肌酐。若发生低血压,患者应平卧,并尽快补充盐分和扩容。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替米沙坦片(沙汀宁)说明书相关
吃了替米沙坦片能减肥吗?
WooHoo Natural瘦身宝减肥胶囊价格参考:¥249
减肥是不少爱美女士的愿望,但药物不能乱用。那么吃了美卡素(替米沙坦片)能减肥吗?
吃了美卡素(替米沙坦片)是没有减肥功效的,患者不能麻木服用。
美卡素(替米沙坦片)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了高血压新定义,认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了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建议将全身血管床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损害、危险因素、亚临床疾病和心血管事件。新的定义结合了有无危险因素、疾病早期的标记物和靶器官损伤,更准确地说明了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病理异常。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
以上就是关于美卡素(替米沙坦片)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用药。
网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民提供健康优质服务的生活,网的企业文化就是通过独创病患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健康私人医生的服务。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欢迎您联系网的药店或者拨打订购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