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陷心肝,血热动风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邪陷心包,邪入肝经动风所致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抽搐痉挛,齿血鼻衄,肌肤衄血,口臭虚烦,毛发枯焦,肌肤甲错,浮肿日甚,尿多或尿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邪陷心包,邪入肝经动风所致。
临床表现
神昏谵语,抽搐痉挛,齿血鼻衄,肌肤衄血,口臭虚烦,毛发枯焦,肌肤甲错,浮肿日甚,尿多或尿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症情分析
邪陷心包则神昏谵语,邪入盱经动风则抽搐痉挛,水枯则血燥化热,血热妄行则齿衄鼻衄肌肤衄;精气夺则毛发枯焦,肌肤甲错,阴不敛阳则虚火内炽,口臭虚烦,真阳衰败,脏腑虚寒,水失统制则浮肿日甚。肾失开合,尿多或尿闭,舌红脉弦细数,均为邪陷营血之象。
常用中药
犀角、地黄、赤芍、丹皮。
常见病
肾病综合征
症见神昏在谵语,抽搐痉挛,齿血鼻衄,肌肤衄血,口臭虚烦,毛发枯焦,肌肤甲错,浮肿日甚,尿多或尿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治宜清营凉血熄风,方用犀角地黄汤甲减。
预防调护
1、患儿水肿时,应卧床休息,限制食盐进量。血中尿素氮不高而小便中有大量蛋白者,应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饮食。
2、注意保护患儿,预防各种感染,如有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