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

强迫症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持续多年或时轻时重。病前性格特征明显、发病年龄较早和病程较长者,预后欠佳。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不显著、病程;较短、无阳性家族史者的症状也有可能自发缓解。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强迫症表现,但内容逐渐变得荒谬不可理解、无焦虑、痛苦等相应的情绪反应;自知力差,不积极要求治疗或否认有病而拒绝治疗;随着病程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逐渐显露。

二、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因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可产生抑郁情绪,甚至出现消极观念,但从无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的对外界缺乏兴趣、思维迟钝、行为缓慢及情绪低落有别。

三、颞叶癫痫:偶可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呈发作性,并有其它颞叶癫痫的症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等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

三、其它:电抽搐治疗适用于强迫观念强烈,并伴有浓厚消极情绪者,对症状顽固、久治无效,极端痛苦的患者,可试用精神外科治疗。

美国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强迫性储物症患者的脑部活动模式和其他强迫症患者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发现将有利于寻找能有效治疗强迫性储物症的方法。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了包括12名强迫性储物症患者在内的45名强迫症患者。和另外17名健康人的脑部活动后发现,强迫性储物症患者大脑中负责处理问题和作决定的部分的活跃程度比其他强迫症患者低,而他们大脑中负责导向、记忆和情绪控制的部分的活跃程度比正常人低。

研究人员说,强迫性储物症患者总是将没用的东西如废旧报纸、衣物等统统留在家里,并堆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使家中“垃圾”堆积成山。与其他强迫症患者相比,强迫性储物症患者更加焦虑、沮丧,社交能力更低。

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阅读

强迫症是病吗

强迫症是病吗:
  精神心理障碍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叫疾病,因为疾病在英文里叫disease,障碍叫disorder。实际上所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都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都叫症,而不叫病。
  精神心理领域,强迫症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疾病单元,强迫症会表现为跟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行为,并且自己有主观痛苦,所以患者可能会因为痛苦影响到工作、生活。所以如果按照精神心理的问题,强迫症跟躯体疾病不同,但是也是一种病,也需要治疗。

儿童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儿童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会患强迫症,但儿童患强迫症可能更复杂。
  儿童出现强迫行为,或者强迫思维时就诊断为强迫症。
  从病因上分析,儿童患强迫症应该从环境方面考虑,比如父母可能对孩子要求过严,对他们控制过多,而不是让他自由成长;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一岁到两岁孩子处于肛欲期,即孩子在训练上厕所阶段,这时如果父母过于要求严格,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强迫性行为,就会导致将来孩子出现强迫性人格。所以,当孩子出现强迫性行为时,可能需要家长多加注意,放松对他们的控制,给予适当的引导。

怎样疏导强迫症孩子

怎样疏导强迫症孩子:
  孩子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这时家长可能就需要注意。因为孩子这些强迫想法和强迫行为,可能提示孩子遭受到一些不好的对待,或者父母可能在对待他们有一些缺失;这时父母就需要反思,孩子在家庭或者学校是否遇到困难、遇到成长烦恼,家长就需要多关注孩子、多陪孩子。
  稍小的孩子可以跟他在玩游戏的过程,让他把内心的冲突表达出来;稍大的孩子就要聆听他们的内心,比如孩子可能遭受不公正对待。家长应该注意:不要认为强迫症是一种疾病,一定要吃药,而是需要从养育环境方面进行调整。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办法

强迫症如果比较轻,自我调理还是会有一些帮助,即告诫自己有些动作没有必要,可以强迫自己离开环境,或者找另外一件事情做。比如锁门,只要动作完成以后,强迫自己哪怕再担心也不能回来;比如检查自己的身体,告诉自己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死,但是现在自己身体还很健康;比如反复数楼层,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到底何在;比如反复洗手,其实是怕细菌、怕死亡,但是要宽慰自己身体很健康,即便皮肤有点细菌也允许。从认知上改变模式,能接受不完美。

强迫症是精神病吗

精神类疾病包含焦虑、抑郁、强迫,创伤后障碍综合征,创伤后意识障碍综合征等等。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所以,精神类疾病应该包括强迫症。

(0)

相关推荐

  • 强迫症暴露疗法

    强迫症暴露疗法:   强迫症也可以采取暴露疗法进行治疗。暴露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它也可以称为冲击疗法。它的治疗的原则是让患者一下子面对他惧怕的这种客体。   在治疗师的陪伴下…

    10-20
    12
  • 强迫症如何检查

    诊断强迫症首先需要自我检查,观察自己是否有强迫观念、强迫行为,这些都会表现为反复怀疑自己,反复重复的检查已完成的工作。此外,体检也会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和躯体检查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强迫…

    11-20
    10
  • 彻底和强迫症分手从此轻松潇洒生活

    打开网络,一搜“强迫症”上面充斥着一堆堆所谓强迫症患者绝对不能看的图片,搞笑的内容。身边总有朋友在我吃饭的时候,把强迫症挂在嘴边,仿佛说自己有强迫症好像显得很时髦很特别。我要说强迫…

    11-16
    17
  • 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症状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就是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说回忆、怀疑、反复地求思竭虑。强破行为就是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反复检查、反复…

    12-28
    28
  • 强迫症吃什么药

    强迫症吃什么药:   强迫症吃什么药,强迫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自我治疗。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强迫症常用的药物。常用的药物主要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研究表明,强迫…

    12-23
    16
  • 强迫症怎么引起的

    强迫症是由于遗传因素,或是自己的性格过于强硬导致的,还有就是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导致强迫症的发生。想要治疗改善强迫症,患者可以试着自己克服,或是自我反省,这样就会有较好的效果,强迫症并…

    11-26
    11
  • 女性强迫症的症状

    女性强迫症的症状:   女性得强迫症的可能性比男性要高,一般可以把所有的强迫症状归为两大类:   第一类症状是强迫行为,是指患者反复去检查,或者反复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强迫洗手、强迫…

    12-08
    7
  • 得强迫症的原因?

    强迫患者在生活中过度关注细节,追求完美,追求确定感的人就是强迫人格倾向,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因素的触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一些思维和行为,产生困扰,就会得强迫症;且大多数有一种“不允…

    12-02
    10
  • 强迫症如何检查

    诊断强迫症首先需要自我检查,观察自己是否有强迫观念、强迫行为,这些都会表现为反复怀疑自己,反复重复的检查已完成的工作。此外,体检也会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和躯体检查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强迫…

    11-30
    20
  • 强迫症是什么病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少数的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病情好转恢复正常,但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而更加严重,强迫症属于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去重复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或者…

    10-23
    14
  •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其实患有强迫症的在生活中有很多异常表现,对家长是可以通过这些表现来判断其是否真的患有强迫症。患有强迫症的会表现出强迫意向、强迫检查、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仪式动作、无法控制自己等表现…

    11-17
    14
  • 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

    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   强迫症和患者的遗传因素、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社会因素,比如工作,生活上的压力等,都有密切关系。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性格特点:过度追求完美,特别在…

    12-22
    1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