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室性早搏怎么回事: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由于心室内有异常起搏点提前发放电活动引起心肌去不或全部提前博动。频发室性早搏是指每分钟的早搏次数超过5次。能引起频发室性早搏的原因很多,大多数属于病理性的,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麻醉和手术等,也可见于某些药物,比如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剂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可先有频发室性早搏出现。
这些因素都可以刺激心室肌,形成多个异位起搏点或者同一异位起搏点发放的频率增快,就可以引起频发室性早搏。频发的室性早搏可以引起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有可能出现气短、胸痛甚至晕厥的发生。
频发室性早搏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良性早搏和恶性早搏的区别
良性早搏和恶性早搏的区别:
早搏指正常心跳活动以外的提前发生的一次心跳,分为房性、室性等。总体而言,早搏相对安全。在部分正常人处于特定的心理或者生理状态,比如紧张、刺激、情绪波动,以及大量饮酒、咖啡等饮食之后,可诱发早搏的发作,大多为生理性,俗称良性早搏,无需特殊处理。
有慢性、内科疾病、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的患者,发作早搏可能是疾病状态不稳定的表现,也可能由于早搏诱发心动过速,甚至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等风险,需要积极处理,给予口服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进一步通过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加强心电监护等方式,监测早搏的发生次数与频率。
早搏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早搏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总体而言,早搏对人体的危害极小,部分患者感觉比较灵敏,可以自觉心悸、心脏落空感或者是心跳骤停感。但个人差别比较大,导致每个患者的反应不一样。早搏本身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人体的影响更多来源于对情绪、紧张、刺激等改变。
根据来源,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等,不同的早搏类型,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房性早搏可以服用少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甚至可以观察治疗,对于频发的室性早搏,需要鉴别潜在的合并心血管疾病,根据合并的心血管疾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行射频消融等手术去控制与根治。
早搏的自我缓解方法
早搏的自我缓解方法:
早搏属于一种生理现象,患者首先要正视,部分正常人在情绪紧张、外界诱因的刺激下,也可以发生早搏,这种早搏称为生理性的早搏,对身体没有影响,无需特殊的关注,
部分患者早搏的数量相对较多,达到每分钟五次以上,发作频繁,自我感觉症状比较明显,可合并紧张、焦虑等症状,严重者影响生活与作息,需要服用少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早搏是什么意思
早搏是什么意思:
早搏即为心电图诊断,即为心脏除窦房结之外,心脏其他某个部位兴奋度过高,提前兴奋引起的心脏收缩,称为早跳或早搏。
病人如果自己摸脉搏就会发现脉搏正常跳动情况下,会突然停跳一下,实际上就是心跳在匀齐基础上提早跳一下,但之后会有异常停歇出现间歇。
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就是心房某个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引起心脏过早收缩;室性早搏就是左右心室某个部位兴奋性高,心脏提早收缩引起。
早搏患者一定要找到早搏原因,给予相应治疗。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心脏早搏都具有病理性原因,但大多数早搏患者没有病理性危害,但是患者如果发现早搏,一定要查明原因。
正常成人做20小时血压监测,即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都会发现有一些早搏现象,可能检查者本人一点症状都没有,但也有一些病态的早搏。如果早搏每天大于几千次,病人就会产生明显的心慌、心悸、不舒服感觉,部分患者早搏时还会引起咳嗽、嗓子发噎症状。这种情况要查明原因,因为早搏本身可能会是某些疾病的症状,比如心肌病、高血压病、心肌缺血,甚至代谢性疾病症状都会引起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