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五加皮的原文】
五加,味辛、温。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治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一名豺漆。
【五加皮的注释】
[1]五加:《证类》、《纲目》、《本草经疏》、《本经续疏》、《品汇》、《图考长编》、《孙本》、《顾本》作“五加皮”。《新修》、《森本》作“五加”。又《新修》、《证类》、《纲目》、《孙本》将五加列在上品,《顾本》列在中品,《森本》列在下品。按五加条文无“久服轻身延年不老”等语,不能列入上品,亦无“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等语,不能列入下品,应入中品。
[2]温:《柯大观》注“温”为《别录》文。
[3]不能行:《纲目》作“三岁不能行”。“不”,《新修》原作“立”,据《证类》改。
[4]疽疮:“疽”,《问本》误作“疸”,“疮”,《孙本》作“创”。
[5]一名豺漆:《图经衍义》、《本草经疏》脱此文。
【五加皮的译文】
五加皮味辛,性温,主治疝气、腹痛。能补益中气,治疗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的症状;能改变小儿足岁还不能行走的状况;能治疗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生的疮肿及女子外阴或阴道内严重瘙痒、溃烂等妇科炎症。
【五加皮的形态分布】
1-185细柱五加
五加科细柱五加。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褐色,无刺或在叶柄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小叶5枚,顶端1枚较大,两侧小叶渐次较小,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末梢,花黄绿色,萼5齿裂;花瓣5片;雄蕊5枚;花柱2枚,分离。浆果状核果近球形,侧扁,紫黑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等地。生长于山坡林缘或丛林间。干燥根皮入药。夏、秋季采收。
【五加皮的药材特征】
1-186五加皮
药材
根皮呈细长筒状,长短不一,厚约2mm。外表灰棕色较光滑,内面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浅棕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以根皮厚、整齐、淡黄棕色、气香、无红毛五加片木心者为佳。
饮片
为不规则卷筒状片或细丝状,表面灰棕色、灰褐色或土褐色,内表面黄白色或土黄色,体轻,质脆。切面灰白色,折断面不整齐,易分层,中层颜色较白。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五加皮的附方】
治疗小儿迟行:五加皮25克,川牛膝12.5克,香木瓜12.5克,共为末,每服2.5克,米汤入酒2~3滴,调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