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是怎样造成的

慢性乙肝形成的原因极为复杂,一般与患者自身体质比较差、预防意识淡薄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在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父母属于男性乙肝患者或者是携带者等也是造成慢性乙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一旦确诊为慢性乙肝患者要积极主动的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诱发其并发症发生。患了乙肝积极的进行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在平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更有必要性。而想要预防该种疾病的发生,要了解关于乙肝的一些基本常识。那么,慢性乙肝是怎样造成的?
  一、体质较差
  慢性乙肝的发病和患者自身的体质有关,如果患者自身的体质较差,在受到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时,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无法将这些病毒排出体外,很容易感染该种病毒。而当慢性乙肝病毒持续的在患者体内繁殖,其相应的临床表现会逐渐的明显。
  二、预防意识淡薄
  很多人对于乙肝的预防意识比较淡薄,不仅没有定期到相关的部门接种乙肝疫苗,而且经常性的在外面吃饭,当外面餐厅所用的餐具未消毒时,通过唾液传播这一方式有可能会致使健康者感染慢性乙肝病毒。另外,经常性的去一些非正规的修脚或者是扎耳洞等相关门店,其使用的工具如果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也有可能会感染上乙肝病毒。
  三、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
  首次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相应的研究发现,若是一些宝宝在未出生之前或者是刚刚出生之后感染乙肝病毒,没有及时的发现,会逐渐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将近有18%左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儿童期已经感染乙肝病毒。
  四、家族性传播
  在我国慢性乙肝发病率过高与家族性传播有一定的关系。家族性传播主要包括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妇婴垂直传播等方式,一般以母婴传播方式最为常见。如果母亲属于慢性乙肝患者或者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子女出生之后,未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有可能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慢性乙肝是怎样造成的相关阅读

详解乙型肝炎的性传播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血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由于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新生儿一旦被乙肝病毒感染90%以上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因此一直被大家所关注。

而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感染者都是成人,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5%左右的人可能转为慢性,而且又可能通过乙肝疫苗预防,因此被忽视。最近,我连续遇到两位女性因性传播感染的急性乙型肝炎,而且都正在怀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精液、宫颈液中都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在性生活时,病毒可能通过性器官的损伤处进入体内,使人感染。但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性传播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在性乱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较大。意大利的一项14年急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调查显示,其中性乱人群占25.1%;温哥华2000-2003年的调查显示,6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性乱人群及男-男同性恋者占14%~21.9%,与HBsAg阳性者性接触而被感染者占9.4%,其中仅1例(1.6%)为与HBsAg阳性的家庭成员性接触而感染。

我国一项调查显示,夫妻双方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HBsAg阴性,3年后未接种乙肝疫苗者仅有4.54%的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阳性),而接种了乙肝疫苗的人无1例HBsAg阳性。

我国昆明的一项1598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未接种乙肝疫苗的配偶调查显示,74.41%曾被乙肝病毒感染,但只有5.83%的配偶HBsAg阳性,其余被感染的配偶均为感染后病毒被清除的表现(HBsAg阴性,抗HBs阳性或/和抗HBe及抗HBc阳性)。

尽管这些调查显示,大部分感染者的配偶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自发性清除病毒,不会成为慢性感染者。但其中有20%~27%可能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而且大多发生在新婚1年内,因此是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发生的主要因素。

乙型肝炎性传播的预防主要是加强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及时发现男性配偶中乙肝病毒的感染,女性接种疫苗后再怀孕。接种乙肝疫苗后配偶间乙型肝炎的性传播几乎为零,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性传播。

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吗

刚刚有一位准备生育的乙肝女孩给我来信,说网上有医生说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她非常害怕,不敢生育。上面写着:“假如是早期妊娠怀孕头3个月得了急性病毒性乙肝,有可能引起胎儿畸形。乙肝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以轻易引起染色体畸变。”别说这段话连语句都不通,就说这位医生的观点根本毫无依据。

医生应该怎样说话?应该怎样回答病人的问题?医生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懂装懂,不能信口开河,不能毫无依据乱说。不懂装懂,信口开河,毫无依据乱说很有可能伤害病人、延误病情,也会失去病人的信任。

妊娠期HBV感染,无论是慢性感染还是急性感染,都不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异常,也不会增加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不会引起胎儿畸形,但由于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低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率增加,甚至发生胎儿死亡。

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可以造成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但妊娠不同时期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不同。在新生儿没有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的情况下,妊娠早期和中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代出生后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大约10%;但妊娠晚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代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达70%~100%。

没有按时打乙肝疫苗要重新开始吗

上周四,我出完门诊下班的时候,被一位医院职工叫住。他告诉我:他的孩子出生时打了一针乙肝疫苗,等到打第2针乙肝疫苗时,因为全身湿疹严重,防疫站医生不给打疫苗。现在1个月过去了,第2针乙肝疫苗还没有打。他问我:第1针乙肝疫苗是不是白打了?是不是需要重新从第1针开始接种3针乙肝疫苗了?

这位职工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也常常碰到一些乙肝妈妈这样问我:孩子因病没有按时打第2针或第3针乙肝疫苗,是否要重新开始打3针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9年发布的《乙型肝炎疫苗的立场性文件》中指出:“如果孩子出生后因疾病等原因3针的乙型肝炎免疫程序中断,重新开始接种时不需要从第1针开始重新开始,只要继续完成第2针或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即可;如果仅仅第3针被推迟,则应尽早接种。”

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记忆功能”。在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后,虽然产生的抗体不多,中断第2针或第3针疫苗接种后,抗体也可能很快降低,但免疫功能是可以“记住”第1针疫苗的刺激的。所以,第1针乙肝疫苗不会白打,只要继续完成第2针或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免疫系统会很快发挥作用,产生大量抗体。

艾滋病与乙肝的传播有哪些不同

乙型肝炎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但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这两种病毒抗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正常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可以产生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感染病毒后,95%成年人的免疫系统会自动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将病毒清除。只有5%左右免疫功能下降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但是,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则不同,婴幼儿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

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常常不能认清乙肝病毒这一入侵之敌,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耐受”,不能产生抗体清除病毒。有研究发现,年龄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的“免疫耐受”越强,越容易导致感染慢性化。所以,尽管乙肝病毒也能够通过性传播,但夫妻间传播的几率较小。

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有了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性乱人群等)都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型肝炎。

只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肝疫苗则仍有部分孩子被感染,还需要在出生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使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得到抗体,高病毒复制的乙肝妈妈在怀孕晚期最好再服用几个月的抗病毒药物,降低病毒复制水平,才能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而艾滋病毒感染则不同。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人类免疫系统能够产生清除病毒的有效抗体,也没有能够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在献血者、孕期都严格筛查艾滋病的情况下,性传播和不安全注射就成为艾滋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了。在同性恋人群中,尤其是男-男同性恋,是艾滋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有人统计,在男-男同性恋中,68%~100%为肛门-阴茎性行为(肛交)[1]。肛门黏膜与阴道黏膜有明显的不同。阴道黏膜由复层磷状上皮细胞组成,有较好的弹性,再加上阴道黏膜可分泌许多阴道液,不仅有润滑剂的作用,还含有一些免疫因子,可以保护阴道黏膜免受损伤。而肛门只是一个大便的排出通道,肛门和肛管表面的黏膜很薄,血管表浅,摩擦后很容易受到损伤。再加上肛门和肛管内有粪便污染,更容易导致感染。

因此,几乎所有肛交的同性恋者都存在轻重不同的肛门疾病,如:痔疮、肛裂、肛周疱疹、肛门乳头瘤病毒感染、肛门癌等。所以,艾滋病更容易在男-男同性恋中传播。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0)

相关推荐

  • 慢性乙肝感染妇女可以怀孕吗

    慢性乙肝感染妇女如果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正常,可以正常怀孕。但是,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且症状表现比较明显,需要长期的服用抗病毒类药物改善病症,最好是不要怀孕。慢性乙肝属于比较…

    10-23
    11
  • 慢性乙肝是怎样造成的

    慢性乙肝形成的原因极为复杂,一般与患者自身体质比较差、预防意识淡薄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在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父母属于男性乙肝患者或者是携带者等也是造成慢性乙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12-05
    12
  • 慢性乙肝病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的治疗原则,首先要要求患者长期服药,并且还需要服用强效且具有低耐药性的药物,避免长期服药带给身体其他负面影响。其次在治疗疾病上,要多加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需听从医嘱…

    08-20
    13
  • 慢性乙肝是怎么传播的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比较强,所以导致乙肝的传染性比较强而治愈性比较难,成为慢性乙肝。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可以预防患上乙肝。慢性乙肝消化道呼吸道传染性低,一般通过血液传播、性生活传播和母婴…

    08-20
    13
  • 慢性乙肝如何传染的

    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传染途径也是比较多的。慢性乙肝会通过血液传播,通过唾液传播,还会通过性接触而传染。另外最常见也最多的一个传染方式就是母婴传播。 慢性乙肝是一种具有传染…

    11-07
    22
  •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扩散,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减少体内乙肝病毒的扩散感染。同时,还要防止病情迅速恶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调整身…

    08-20
    14
  • 慢性乙肝怎么治

    慢性乙肝怎么治:   慢性乙肝怎么治?   1、一般治疗,乙肝患者要注意合理休息,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如果症状比较明显,或者病情比较严重时,可以卧床休息。注意戒烟戒酒,适当的吃一些…

    11-29
    12
  • 慢性乙肝女性患者可以生孩子吗

    慢性乙肝女性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因为目前虽然对于乙肝没有根治的治疗方案,这还是可以通过干预治疗的手段隔断录音传播这条传播链,比如在怀孕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补清就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

    08-29
    7
  • 慢性乙肝怎么治疗

    通过慢性乙肝这个名字就可以发现这种疾病发病时间比较长,而对于这种疾病在治疗还是需要根据其治犯病原则来采取相应的治疗,如抗病毒治疗、保肝降酶、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方法治疗。虽然这目前…

    10-31
    12
  • 吃什么对慢性乙肝好

    患有慢性乙肝者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注意饮食才可以让疾病更好地痊愈。可以多吃一些豆制品,在这一些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能够保护肝脏。同时也可以多饮用绿茶…

    08-20
    10
  • 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区别

    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区别:   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区别?乙肝是指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的携带者和乙肝患者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但两者的…

    10-08
    13
  • 慢性乙肝孕妇可以抗病毒治疗吗

    慢性乙肝孕妇可以在孕期选择抗病毒治疗这一方法,抗病毒药物种类有很多,患者可以选择安全性比较高的抗病毒药物,既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又能够改善慢性乙肝的各种症状,只是在选择抗病毒药…

    10-04
    1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