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瘀阻疼痛、肺痈、肠痈、肠燥便秘。
【桃仁的注释】
(1)桃核:《大观》、《人卫政和》作“桃核人”。《成化政和》、《万历政和》、《商务政和》、《纲目》、《孙本》、《顾本》作“桃核仁”。《新修》、《本草和名》、《森本》作“桃核”。又《顾本》将“桃核”列在中品,但桃核条中无“补虚羸”作用,应入下品。
(2)血闭瘕:“血”,《新修》原脱,据《千金翼》、《证类》补。“瘕”,《纲目》、《顾本》作“癥瘕”。
(3)好色:《证类》、《纲目》、《图考长编》、《孙本》、《顾本》作“好颜色”。《新修》、《森本》作“好色”。从《新修》为正。
(4)桃枭:《艺文类聚》、《初学记》作“枭桃”、“枭”,《成化政和》、《万历政和》、《商务政和》、《孙本》、《问本》、《周本》作。
(5)微温:《森本》无此二字。《证类》、《纲目》、《孙本》、《顾本》有此二字。
(6)下血瘕、寒热、积聚,无子:《纲目》注为《别录》文。“积聚”,《大全》、《孙本》作“积寒”。
(7)辟:《证类》、《纲目》、《孙本》、《顾本》作“邪恶”二字。《新修》、《森本》作“辟”。
桃仁
【桃仁的译文】
桃核仁味苦,性平。能消散淤血,治疗女子经闭、腹中肿块,可祛除邪气,
杀灭小虫。桃花能祛除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使人脸色健康润泽。桃凫(指桃树上的干燥果实,至冬而不落的干瘪桃)性微温,能治疗痨病,并可杀灭其传染源。桃毛主要功能为消散淤血肿块,解除恶寒发热,邪气积聚成病及不孕等症状。桃蠹(《别录》云:“食桃树出也”,即为生长在桃树上的虫子)能驱除各种秽恶邪气。
【桃仁的形态分布】
3-147桃
蔷薇科桃。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粗糙。具线状托叶1对,宿存;叶互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齿。花单生,花梗极短,花瓣基部具短爪,粉红色或白色。核果,密被短毛。花期4月,果熟期7?9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种仁入药。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
桃仁
【桃仁的药材特征】
3-148桃核仁(桃仁)
药材种子长卵形,扁平,长1.2?1.8cm,宽0.8?1.2cm,厚2~4mm。顶端尖,中部膨大,基部钝圆而偏斜,边缘薄。种皮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纵皱,自基部合点分出多数脉纹。尖端一侧有1棱线痕(种脐)。种皮薄易剥,内有富油质的子叶2片。气微,味微苦。
饮片称蝉桃仁,将桃仁置沸水中蝉至外皮微皱,捞出,放在冷水中浸漂,搓去种皮,晒干。表面白色,富油性。
桃仁
【桃仁的附方】
桃仁散: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桃仁(焙)、红花、当归、川牛膝等份。为末,每服15克。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