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是杀虫、消积、利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
槟榔又称为宾门、白槟榔、马金南、青仔、槟榔玉,其性温,味苦、辛。
槟榔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等症。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一:驱虫
槟榔中的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对绦虫有较强的作用。槟榔碱能够使蛔虫中毒却对钩虫没有影响。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二:消除疲劳
食用槟榔可以增加心跳,冬季有御寒的功效,同时,也可以消除劳动后的疲劳感。
槟榔的用量与贮存
内服,煎汤,4~9克(如单味驱虫,可为60~9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槟榔的食用禁忌
气虚下陷者慎服。槟榔之副作用可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肠痉挛。
槟榔
槟榔的食用方法一:槟榔粥
原料
模榔、火麻仁各15克,郁李仁20克,粳米100克。
做法
先用水研磨火麻仁,滤取汁液,加入粳米煮至粥将熟。取槟榔捣碎,用热水烫郁李仁,去皮研磨成膏,并与槟榔调匀,加入米粥煮片刻即可。
功效
有理气、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胸膈满闷、大便秘结。
槟榔的选购秘诀
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槟榔的主要成分
含生物碱、缩合鞣质、脂肪及模榔红色素。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槟榔
槟榔的性状特征
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表面淡黄掠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质坚实,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型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