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带下、胃痛泛酸等。
【牡蛎的原文】
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⑴,女子带下⑵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⑶,延年⑷一名蛎蛤。生池泽。
【牡蛎的注释】
(1)鼠瘘:《品汇》误作“鼠痿”。
(2)带下:《医心方》作“下血”。
(3)鬼:《孙本》作“气”。
(4)年:《黄本》、《问本》作“季”。
牡蛎
【牡蛎的译文】
《本经》说,牡蛎味咸,性平,主治外感寒邪所致的作冷发热症状,以及温疟之后体弱畏风的样子,(温疟即以先热后寒,热重寒轻,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临床特征的疟疾)能解除惊吓发怒等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治疗手足拘挛,不能伸展自如或肌肉迟缓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能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破溃后流脓,久不收口以至形成瘘管,也能治疗女子白带异常,赤白相间的病症。长期服用,能强筋壮骨,阻止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并能延长人的寿命。
综上考证,古之牡蛎与今所用牡蛎相同。基原为数种牡蛎的贝壳。
【牡蛎的形态分布】
1-263大连湾牡蛎
牡蛎科大连湾牡蛎。贝壳中等大,近三角形。右壳较平扁呈盖状,壳顶的鱗片趋向愈合,其他各区有稀疏的同心鱗片,鳞片起伏成水波状,壳表无显著放射肋,壳面淡黄色,间有紫色条纹或斑点;内面灰白色,有光泽。左壳凸,自壳顶部射出强壮的放射肋数个,肋上的鳞片坚厚竖起,壳面黄白色;内面凹入如盒状。分布北方沿海。栖息在低潮线下或潮间带的蓄水处,生活在盐度偏高的近岸海水中,大量群聚海底。贝壳入药。全年采收,除去肉,贝壳洗净晒干。
牡蛎
【牡蛎的药材特征】
1-264牡蛎、煅牡蛎
药材:来自大连湾牡蛎贝壳的药材略呈三角状,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鱗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来自长牡蛎贝壳药材呈长片状,大型,长达10?50cm,宽4?15cm;右壳鳞片层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饮片:打成碎块,或煅制入药。煅牡蛎内外均呈类白色,无光泽。质穌脆,易碎。
牡蛎
【牡蛎的附方】
牡蛎散:牡蛎、白术、防风各15克,水熬服。止盗汗自汗,风虑头通,(《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