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是常用的清热苦口良药,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眉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
黄连又称为王连、元连、川连、雅连、鸡爪连;其性寒,味苦。
黄连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伤寒、菌痢、消渴、吐衄、热盛心烦、痞满呕逆、热泻腹痛、肺结核、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等症。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一:抗微生物及抗原虫
黄连或小檗碱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炭疸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等也有效果。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二:对平滑肌的作用
小檗碱对血管平滑肌能起到松弛的作用,对其他平滑肌如子宫、膀胱、支气管、胃肠道等都有兴奋作用。在妇产科应用上有意义。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三:对乙酰胆碱等的作用
小檗碱能抵抗肾上腺素及其同类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甲氧胺等引起的心律不齐、心率变慢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黄连的用量与贮存
内服,煎汤,1~3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黄连又称为炙黄连、吴茱萸、制黄连、黄连炭等,每一种名称都代表着不同的黄连制法。置通风干燥处保存。
黄连的食用禁忌
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者慎服。
黄连
黄连的食用方法一:黄连白头翁粥
原料
川黄连10克,白头翁50克,粳米30克。
做法
将川黄连、白头翁洗净,入砂锅,水煎,滤渣取汁。另起锅,放入粳米,加清水500毫升,煮至米开花,然后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用法
每日3次,温热服食。
功效
川黄连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白头翁有凉血止痢、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二者搭配使用,可以清热解毒、凉血,专治中毒性痢疾等症。
黄连的食用方法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原料
鸡子黄2枚,黄连10克,阿胶7克,黄芩、白芍各2克。
做法
将黄连、黄芩、阿胶、白芍分别洗净,阿胶除外,其余药材,放入煮锅内加水8杯,浓煎至3杯,去渣后,加阿胶烊化;再加鸡子黄,搅拌均匀,煮熟即食。
用法
每日分3次服。
功效
有清热育阴的功效;常适用于热邪入营、伤耗营阴心液、发热不已、心烦不得卧、脉细数等症。
黄连的选购秘诀
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味极苦的为佳。
黄连
黄连的主要成分
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同时还有黄柏酮、黄柏内酯等。
黄连的性状特征
黄连多分枝,稍弯曲,形如鸡爪,外表黄褐色,栓皮剥落处呈红棕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形如连珠,顶端有残茎或叶柄。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中央髓部是红黄色,偶有空心。嚼之睡液可染成红黄色。
润透切片为黄连片,边缘暗黄色,附细小须根,片面金黄,味苦,黄连片加酒炒为酒连,颜色略深,微具酒气,以吴茱萸煎液拌炒为吴萸连,暗黄色,有吴茱萸气味。以姜汁拌炒为姜黄连,色泽较暗,略有生姜 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