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日常常见疾病,多是一种精神与心理的疾病,抑郁症就是表现情绪比较的低落,面部脸色不是特别好,对于各类事情没有特别的兴趣,心理和精神都会比较的紧张,也会比较的沮丧,比较的悲观厌世,会有危险的肢体行为和自杀的举动,需要及时的注意和治疗。

抑郁症是比较严重的精神与心理的疾病,患有抑郁症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也要特别的慎重,但是对于抑郁症大多数人不是特别的了解,认识也是不够彻底,那么,什么是抑郁症呢?
  抑郁症一般都是情绪比较的低落,这类抑郁症人群所表现出来的都是面部没有什么表情,内心的东西也不愿吐露出来,经常的会憋在心里,自己的体验和心理都不愿意表达出来,都是藏在自己的心理,日常也会经常的沮丧,也会表现出的绝望,即使遇到非常不错的事情,也没有兴趣,表现出高兴的一面,内心有很大的抑郁情绪,习惯用外在尽力的掩饰,这类人群都需要注意,都是抑制症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的进行治疗与缓解。
  抑郁症是让人感到非常的沮丧,对于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趣,感觉自己没有一些价值的存在,有时候感觉自己非常的无助,也会非常的没用,总是把任何事情都会变得非常暗淡,也会出现思考方面的障碍,在工作、学习方面都会逐渐的下降,容易钻牛角尖,容易夸大自己的罪过或者错误,让人非常的担心,也会形成非常严重的抑郁疾病和心理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与了解。
  抑郁症在兴趣与精力方面都会逐渐的消退,对于往常的东西也是没有太大的感觉,感觉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也没有兴趣,这都是抑郁症的症状,而且身体上也会逐渐的感觉到乏力,即使什么都不干也会很累,比较的疲劳,逐渐的疏懒,干什么也会力不从心,一定要特别注意,这都是抑郁症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的进行治疗。

什么是抑郁症相关阅读

勿把“老年抑郁症”当成“老年痴呆”

你家中的老人是否经常情绪低落?他们健忘、失眠、吃不下,同时不愿参与活动。请别掉以轻心,老人很可能是患上老年抑郁症。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

被孤立者、孤独者、失业者或刚遭遇哀伤事件的人,都是老年抑郁症的高危险群。此外,20%的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也会陷入抑郁状态,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健忘问题有别于痴呆症

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也可能出现与老年痴呆症相似的健忘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分别在于痴呆症患者是真的忘记一切,而抑郁症患者只是坚信自己已忘记。

举个例子,如果问老人痴呆症患者他吃的是什么早餐,他一定说错,或根本答非所问。但如果问老年抑郁症患者,他会对医生说“不知道”或“我记不起来了”,如果医生强调他一定记得,最终他说出来的答案会是完全正确的。

痴呆症患者因为头脑逐渐失去功能,所以走在街上会完全没有方向感,甚至会时常迷路或走失,但这种事情并不会发生在抑郁症患者身上。

因年老体弱产生无力感

抑郁症是指一种不寻常、持续的严重抑郁情,这种极度悲伤的感觉同时会产生一连串生理上的不适,包括失眠、没有胃口、体重减轻、长期感到疲倦及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患者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并经常有头疼、背痛及腹痛的症状,专注力也大幅度下降。

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较高,是因为老人在退休后会寂寞及产生无力感(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加上收入骤减(或完全没收入)、体力渐渐不支、健康出现问题及老友一个个去世。

装笑也能治抑郁

美国一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工作一向很出色。有一天,他感到心情很差。但由于这天他要在开会时和客户见面谈话,所以不能有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神情表现。

于是,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这种心情“装扮”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随后不久,他就发现自己不再抑郁不振了。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在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规律:装着有某种心情,模仿着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心情。

有些人通常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这么做果真是好办法吗?

多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当然,情绪、行为的改变也不是说变就变、想变就变的“瞬间”现象,而是有一个心理变化的内在过程。心理学家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了某种情境,并感受某种情绪时,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果真会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等因素的不同,情绪变化的程度和时间也不一样。情绪有了变化之后,伴随每一种情绪的外在表现,生理反应也会出现变化。

研究认为: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他真的也会愤怒起来,表现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同时,他的心率和体温(心率和体温都是愤怒的生理反应指标)也会上升。

为了调控好情绪,不妨偶尔对自己的心情进行一番“乔装打扮”。

肥胖的婴儿不易患抑郁

人的很多性格和素质在娘胎里就确定了,如果这样说也许您觉得有点唯心,但是一项科学研究表明的确如此,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如此。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就合出生时的婴儿胖瘦有关系。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胖婴儿相比,出生重量不足的婴儿长大后更可能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人实施的这项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里的发育情况对将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出生时的体重较轻。他说:“我们发现即使是那些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相比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出生时的体重也更轻。这是一种“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出生重量的减少,长大后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健康调查和发展医学研究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该委员会的调查工作是世界上最长期的健康调查之一。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是通过跟踪调查1946年出生于英国的4600多个婴儿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获得的,时间跨度有40多年,采集年龄为13、15、36、43、53岁。

此外,该研究还有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心理问题越严重的人在婴儿时期学会站立和走路的时间越晚。

不过,研究人员也强调,不是所有体重轻的婴儿长大后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教授说:“出生体重不足不一定会成为一个问题。但如果是因为胎儿在妊娠过程中遭遇不利条件而导致的出生重量不足,那就是一个问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是出生时的婴儿体重,因为婴儿体重反应了子宫中压力的大小。如果怀孕的妇女情绪低落,则体内血液向子宫的流动受到限制,那么胎儿获得的营养相应减少,最终导致出生体重不足。”应激激素会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这就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和应激反应,结果使得孩子的心理发育不良。

教授进一步说,“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大脑中处理压力的部位在子宫中就发育不良了。如果这种理论成立的话,你会发现,那些出生重量不足的人在烦心事面前更加容易陷于抑郁或焦虑。”

警惕:“抑郁”幽灵正在招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80后、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抗抑郁药销量以倍数翻滚着直线上升,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比这个问题更严峻?

令人心碎的抑郁

资料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从生到死有76个人会患上最少一次抑郁症。那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可能患病。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在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的,他们没有能借助任何正常的方式,只是在艰难的过程中自己熬过去的。先进的治疗技术惨败给了无知,令人心碎!

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抑郁障碍的“未治率”高达95%。调查中,听说过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名称的人,分别为80.8%、51.9%、36.6%。在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人中,认为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不足一半。这组数字表明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与我们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极不相衬。与畸高的自杀率不无关系。

什么人最易患上抑郁症

1、曲高和寡:特别聪明、爱钻牛角尖、自恃过高的人易患抑郁症;

2、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易患抑郁症;

3、受社会限制:高层管理人员、机密要员、明星艺人易患抑郁症;

4、高风险:证券期货、赌博和设赌人员易患抑郁症;

5、生活单调:退休和孤寡老人、下岗人员、家庭妇女、在押监犯、孤儿易患抑郁症;

6、面临考试:升中、大考、考研、晋升人员易患抑郁症;

7、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恶性疾病、残疾易患抑郁症。

8、婚姻感情:遭遇感情挫折打击的人易患抑郁症;

9、追求至高:对艺术境界要求完美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易患抑郁症;

10、特殊妇女:产后妇女、患慢性妇女科疾病的人易患抑郁症。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类以心境(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它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但却不单纯表现为心理问题。除了心灵痛苦外,还能让患者感到各种各样的躯体上的痛苦症状,甚至在有些时候可以表现为躯体症状更加明显,而掩盖了抑郁情绪的隐匿性抑郁症,因而常常被误诊为各种各样的“神经官能症”,比如心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等。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绝大多数。据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统计:世界范围内,女性遭受抑郁症困扰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全世界的女性中,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女性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日前,哈佛心理健康研究报告对女性易患抑郁症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1、基因因素:遗传因素提高了女性患抑郁症几率的50%。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

2、女性更容易紧张:根据对30个国家超过30000的人群的调查显示,女性更容易抱怨说她们正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极度紧张的特殊状况,比如性列待、家庭暴力,等等。

3、经前期紊乱:大约2%-10%的女性患有月经前焦虑精神障碍,这是因为这些人对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的高度敏感性造成的。

4、妊娠、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大约10%~15%的母亲在生育后头6个月患有抑郁症,在妊娠期间患抑郁的女性比率甚至更高。

基于这些原因,女性更应该对抑郁症有足够的认识,警惕抑郁症的困扰。但是,应该明确的是,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治疗方法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如支持性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心理疗法等等,这些心理疗法只适宜用于治疗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

严重的患者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吗氯贝胺等)、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现在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有文拉法辛、奈发唑酮、米氮平。这些抗抑郁药的疗效大致相近,但是不良反应却有明显差别,如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对心脏和肝脏的影响都比较大。这些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

同时,由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特点和特殊的生理时期,在抑郁症的治疗上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治疗方法。对于更年期抑郁症,可以使用雌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作为增效剂。

对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由于抗抑郁症的药物会对胎儿或者是乳儿产生生长和发育方面的不良影响,但是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又会增加先兆子痫、早产的发病率,使得新生儿体重偏低,并可以在将来产生儿童的异常行为问题。

因此,对于怀孕期和哺乳期抑郁症女性,国外正在研究采用“强光疗法”代替药物治疗,就是每次60分钟、连续10周以上的强光照射来治疗孕期和产后抑郁症。

(0)

相关推荐

  •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

    抑郁患者在心理上首先要保持放松、别紧张着急。可以做一些令自己感到兴奋或是愉快的事情,分散一部分注意力。另外要有信心坚持,抑郁是可以治疗的。多与外界交流或多参加一些活动。平时要注意进…

    11-20
    18
  • 吃抗抑郁药的注意事项

    抑郁症的复发率比较高,所以使用药物要坚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才会有一定的效果,要严格的按照医嘱的使用药物方针,不要自行的停止使用药物。而且抑郁症的用药必须持续巩固才可以。在用药物期间保…

    12-17
    36
  • 抑郁症的自我调节方式

    抑郁症的患者主要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所以调节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避免平时的情绪波动过大,都是良好的自我调节方式。平时多参加团体活动,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自己…

    11-30
    13
  • 如何预防抑郁症复发

    抑郁症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规范治疗,药的剂量要足,不能擅自停药,特别是在巩固期,不能觉得自己见好就不用药,这样容易复发。另外抑郁症这个病和心理性格有关系,所以抑郁症的治疗是药物加心理…

    12-01
    13
  • 抑郁症需要吃什么药

    抑郁症需要吃什么药:   目前来说就这近十年医学科技的发展,就是现在抑郁症的药还是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是SSRI类,比如,“五朵金花”,现在是“六朵金花”,比如,有舍曲林、帕罗…

    11-30
    18
  • 产后抑郁能自愈吗

    产后抑郁就在身边,并不是什么陌生疾病,相信也有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得病前就要重视起来,越拖情况会越严重。产后抑郁能自愈吗?关于这个问题,自愈是有可能的,但是也需要患者与家人配合,再…

    11-29
    13
  • 产后抑郁家人如何调节

    当出现了产后抑郁的时候,家人在这段期间应该对产妇在心理方面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避免和减少精神方面的刺激。并且当产妇出现了心情不佳的时候,应该及时的进行疏导安慰,重视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

    11-19
    15
  • 抑郁症是不是中医说的郁证

    从临床表现来看,抑郁症跟中医的郁证症状有相同之处。但从临床病理机制来看,抑郁症并不是郁证。抑郁症主要是显著的持久的情绪低落,社会功能下降为临床特征的精神性症状。中医所指的郁证是更年…

    11-14
    20
  • 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本质区别。抑郁症主要表现有三大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食欲下降等。诊断抑郁症时必须符…

    10-07
    10
  • 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本质区别。抑郁症主要表现有三大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食欲下降等。诊断抑郁症时必须符…

    12-17
    13
  • 轻微抑郁症患者如何自我调整

    在前期有一定的抑郁状态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控:一是饮食。一些饮食可以很好的帮我们做一定的调节。二是运动。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激素,让人释放快乐的因子。三是扩大社交圈,接触…

    12-01
    14
  • 老人抑郁症怎么办

    老年人患抑郁症在家有很多注意事项。其一要在医生帮助下进行;其二家庭支持系统一定要建立,尤其是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患者就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一定不能离开家人的视线,严防自杀、自伤行为。…

    11-15
    1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