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黄柏的原文】
黄檗(1),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⑵、黄疸⑶、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⑷蚀疮⑸。一名檀桓⑹。生山谷。
【黄柏的注释】
(1)黄蘖:《新修》、《证类》、《纲目》、《孙本》、《森本》、《顾本》作“蘖木”。《本草经集注》、《图考长编》作“黄蘖”。《森本·考异》云:“《长生疗养方》作黄蘖。”
(2)结气热:《证类》、《品汇》、《纲目》、《孙本》、《问本》、《周本》、《黄本》、《顾本》、《图考长编》、《本草经疏》、《本经疏证》脱“气”字。《新修》、《千金翼》、《森本》有“气”字。
(3)疸:《本草经疏》作“瘅”。《黄本》作“疽”。
(4)阴阳:《证类》、《品汇》、《纲目》、《千金翼》、《本草经疏》、《本草经解》作“阴伤”。《顾本》作“阴阳伤”。《新修》、《森本》、《孙本》作“阴阳”。
(5)疮:《孙本》、《问本》、《周本》、《黄本》作“创”。《狩本》无“疮”字。
(6)一名檀桓:《纲目》作“根名檀桓”。
【黄柏的译文】
檗木味苦,性寒。主治五脏和肠胃中热邪结聚而出现的病症,如热结于胃肠,则会腹痛、大便燥结等;能治疗黄疸和痔疮;能止住腹泻和女子非经期少量流血,还能治疗女子外阴溃烂肿胀等妇科炎症。
【黄柏的形态分布】
2-138黄檗(关黄柏)
芸香科黄檗。落叶乔木。树皮有深沟裂,木栓层很发达,内皮鲜黄。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下面仅中脉基部有长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果为浆果状核果。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主产于吉林、辽宁。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谷溪流附近。药用部位为树皮,称关黄柏。全年可采。
2-139黄皮树(川黄柏)
芸香科黄皮树。落叶乔木,高10?12cm。树皮开裂,内层黄色。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不对称,上面仅中脉密被短毛,下面密被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毛。果为浆果状核果。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生于山上沟边的杂木林中。药用部位为树皮,称为川黄柏。全年采收。
【黄柏的药材特征】
2-140檗木(黄柏、黄柏片、黄柏丝)
药材:板片状或浅槽状,厚2?6mm。外表面黄褐色、黄棕色或黄绿色,平坦或有纵沟纹、纵裂纹,可见皮孔及灰褐色、灰白色粗皮。内表面暗黄、淡棕色或黄棕色,有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饮片:微卷曲的细丝或方块,厚2?6mm,宽2?3mm,长约3cm。切面深黄色或鲜黄色,纤维性,呈层片状。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偶见灰白、灰褐色栓皮。盐水拌炒为盐黄柏,深黄色,有焦斑,味苦微咸。黄酒拌炒为酒黄柏,微有酒气。置锅内武火炒炭为黄柏炭,外表焦黑色,内部褐色。
【黄柏的附方】
1.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柏、苍术为末服。现制成丸剂服,名为二妙丸。(《丹溪心法》)
2.栀子柏皮汤:治伤寒身黄,发热。栀子10克,甘草3克,黄柏6克,水煎服。(《伤寒论》)
3.治细菌性痢疾、肠炎:黄柏10克,蒲公英15克,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