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川芎的别名】
山鞠穷、芎、香果、胡荽、马衔芎、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杜芎。
【川芎的药性】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川芎
【川芎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
【川芎的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应用。
川芎
【川芎的应用】
1.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 本品辛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本草汇言》),功善止痛,为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若治肝郁气滞,胁肋作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治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与丹参、红花、降香等;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常配伍桃仁、红花等,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本品性善行窜,《本草汇言》称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善通达气血,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常配伍赤芍、桃仁、牛膝等,如血府逐疲汤(《医林改错》);治寒凝血瘀之经行腹痛,闭经,常配伍当归、吴茱萸、桂心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行,常配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2. 头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升散,(《本草汇言》)谓能“上行头目”,既能活血止痛,又长于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治外感风寒头痛,常配伍白芷、细辛、羌活等,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治风热头痛,常配伍升麻、藁本、黄芩等,如川芎散(兰室秘藏));治风湿头痛,可配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血瘀头痛,可配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旁通络脉”,具有怯风通络止痛之功,治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配伍羌活、当归、姜黄等,如蠲痹汤(《医学心悟》)。
川芎
川芎的故事
唐代初年,药王孙思邈携徒弟从终南山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路过一片松林时,突然听到几只小鹤不断地惊叫。药王一看,只见一只大雌鹤头部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哀鸣。药王心里明白,这只雌鹤一定患了急病。正在此时,几只白鹤从头顶飞过,它们向病鹤巢中吐下几片叶子之后又飞走了,药王若有所思地命徒弟把落在地上的一片叶子捡起来保存好。次日,药王师徒再次来到松林,这时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声了。抬头仰望,只见几只白鹤又在空中盘旋,嘴里恰好又掉下了几朵小白花,药王命徒弟捡起落在地上的小白花保存好。药王向鹤巢一看,发现病雌鹤的身子已完全康复,正在跟小鹤们嬉戏。
细心的孙思邈觉得那叶子、那花不同寻常,于是留心观察起来,他发现白鹤爱飞到混元顶的峭壁古洞去,那儿长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野草的花、叶都与那日从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经过用嘴尝试,他发现,其根茎苦中带辛,具有特异的浓郁香气。
他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断定,此品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于是,他叫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给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之余,不禁随口吟道:“青城天山幽,川西第一洞,药草过仙鹤,苍穹降良药。这药就叫‘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