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五味子的药名】
五味子
【五味子的别名】
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香苏、红铃子。花椒、乌梅子、软枣子、玄及、会及、华中五味子、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南五味子、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
【五味子的药性】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五味子的应用】
1.久咳虚喘 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本品甘温而涩,入肾经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及遗尿尿频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泄医得效方》);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3.久泻不止 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藉、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4.自汗,盗汗 本品五味倶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5.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心悸失眠 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黄、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礙生秘剖》)。
【五味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2~6g;研末服,1~3g。
【五味子的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五味子的故事
很早以前,长白山脚下一个不知名的村庄有个青年叫苦娃,自幼父母双亡,靠给一个姓刁的员外放牛做杂活度日。这个刁员外根本不把苦娃当人看待,给他吃的是气味难闻的猪狗食,穿的是破烂不堪的补丁衣,还常常挨饿受冻,稍有疏忽,便是一顿毒打。几年下来,苦娃落下了一身的病,骨瘦如柴,不成人样。而刁员外却对苦娃的病置若罔闻,不但不给苦娃治病,还每H逼他干活。眼看着苦娃的身体越来越差,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他想起了过世的亲人,不禁痛哭流涕,只有默默地求告观音菩萨保佑自己。
—天,刁员外看苦娃的病越来越重,连走路都没有了力气,就派人把他拖着赶出了家门,将苦娃扔在很远的树林子边的草地上,筋疲力尽、气息奄奄的苦娃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这时有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衔着几粒种子,撒在苦娃身边的草地上。等苦娃一觉醒来,见周围长出了一株株小树,藤蔓相连郁郁葱葱,一串串红里透黑散发着清香的果子挂满枝条。苦娃正饿得难以忍受,见到果子喜出望外,便随手摘了一串塞进了嘴里,只觉得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非常爽口。他越吃越想吃,一气儿吃了半个多时辰,只感到精神焕发,气顺心畅,一身的疾病也顿觉全无,苦娃的病竟然被这些野果子治好了。
自此,苦娃就在深山老林开荒种地,娶妻生子过上了舒心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他都不忘到这里祭拜这些神果树。后来,这些爬满的树所结之果的籽落地发芽长出新藤,新藤再结新果。数年后,“五味之果”长满了长白山脚下的沟沟岔岔,穷人们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吃了五味果就百病消除。
因这种果子具有“五种味道”,人们就将它取名为“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