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鹿茸的药名】
鹿茸
【鹿茸的别名】
花鹿茸、马鹿茸、斑龙珠。
【鹿茸的药性】
甘、咸,温。归肾、肝经。
【鹿茸的应用】
1.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羸痩,神疲,眩晕,耳鸣耳聋 本品甘咸性温,入肾经,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故能峻补肾阳,益精血,宜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症见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眩晕,耳鸣,耳聋等,可以本品单用或配入复方。如治阳痿不举,小便频数,本品与山药浸酒服,如鹿茸酒(《普济方》);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等,可与当归、乌梅膏为丸(《济生方》);治疗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元气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证,亦常与人参、黄芪、当归同用,如参茸固本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2.肾虚腰脊冷痛,筋骨痿软 本品入肝肾经,既补肾阳,又强筋骨,常用于肾虚骨弱,症见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迟缓、齿迟、行迟、囟门闭合迟等,可与五加皮、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医宗金鉴》)。亦可与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等同用,可治骨折后期,愈合不良。
3.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本品补肾阳,益精血而兼能固冲任止带,宜于冲任虚寒,崩漏不止,虚损羸瘦,常与乌贼骨、龙骨、续断等同用,如鹿茸散(《证治准绳》)。若配桑螵蛸、菟丝子、沙苑子等,可治白苑子等,可治白带清稀,如内补丸(《舶科切要》)。
4.阴疽内陷不起,疮疡久溃不敛 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有托毒生肌之效,宜于阴疽内陷不起或疮疡久溃不敛,常与当归、肉桂等配伍,如阳和汤。
【鹿茸的用法用量】
研末吞服,1?2g,或入丸、散。
【鹿茸的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鹿茸的故事
故事一
在长白山地区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关东的大地上没有一条大江大河,生活在这儿的动物饱受干旱的折磨。王母娘娘知道后,就派了七仙女降临凡间,凿开了长白山天池,放出了一流清清的碧波,形成一条瀑布,流成了二道白河,救活了鸟兽们。可不料凿天池的任务过重,完工吋,七仙女都累倒了,正在这时,从森林里跑出来了一只梅花鹿,来到仙女面前,只见它泪眼婆娑,一派悲痛的模样。只见猛然间,它一头向石坨子撞去,撞断了角,口含茸血喂仙女饮用。七仙女得到了鹿茸的滋补,转眼间就变得精神焕发,辞别这只梅花鹿后及时回到了天庭。
故事二
从前,有三兄弟,父母死了以后,他们就分了家。老大为人尖刻毒辣;老二为人吝啬狡诈;老三为人忠厚老实、勇敢勤劳,受到人们的称赞。
有一天,兄弟三人相约,一起去森林里打猎。老三勇敢地走在前面,老二胆小走在中间,老大怕死跟在后边。
走着走着,树林里发出了一阵异样的响声。老大、老二都吓得躲在大树后面,蹲下来不敢动弹,只有老三无畏地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哦!原来是一只长着嫩角的鹿。老三不慌不忙,端起了猎枪,扣动扳机,“砰”一声,鹿被击中头部,倒在草丛里一动不动了。鹿是打死了,可怎么分呢?“我看就这样分吧!大哥是一家之首,就应该分头;弟弟是一家之尾,应该分脚和尾巴。”狡猾的老二说,“我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头不尾,应该分身子。”尖刻的老大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打猎还分什么我大你小!最合理的办法是,谁打着哪里就分那里,打着什么分什么。”精明的老二就极力表示赞同。
忠厚的老三争不过他们只好提着一个没有肉的鹿头回家了。按照寨规,不管谁打得野味,都要分一部分给大家尝尝。老三难办极了,鹿头上一点肉也没有,怎么分给大家呢?他想出一个办法,去借了一口大锅来,满满两挑水倒进去。然后就把鹿头放到锅里煮,由于太少,鹿角也不像过去那样砍下来扔掉了,都放进去,熬成了一锅骨头汤,把汤给寨子里的每个乡亲都端去一碗。
怪事出来了,吃了很多鹿肉的老大老二没有把身子补好,而喝了鹿头汤的人,却个个觉得全身发热,手脚有了使不完的劲,人也强壮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经验的老人想,以前仅吃鹿肉,从没和鹿角在一起吃过,所以就没起到什么作用,这次老三把一对嫩角都放进去煮了,所以效果截然不同。以后,人们反复试了几次,证明嫩鹿角确实有滋补身子的功效。因为嫩鹿角上长有很多茸毛,大家就把这种大补药叫做鹿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