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绞股蓝的药名】
绞股蓝
【绞股蓝的别名】
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神仙草、甘荼蔓
【绞股蓝的药性】
甘、苦,寒。归脾、肺经。
【绞股蓝的应用】
1.脾虚证 本品味甘入脾,能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可与白术、茯苓等健脾药同用。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对脾胃气阴两伤,口渴、咽干、心烦者,较为适宜,可与太子参、山药、南沙参等益气养阴药同用。
2.肺虚咳嗽 本品入肺经,能益肺气,清肺热,又有化痰止咳之效。常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咳嗽痰粘,可与川贝母、百合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肺气虚而痰湿内盛,咳嗽痰多者,亦可与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之证。
【绞股蓝的用法用量】
煎服,10?20g;亦可泡服。
绞股蓝的故事
绞股蓝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性寒、味甘、苦,有益气,安神,降血压之功效,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星火计划”中将其列为“名贵中药材”之首位。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自幼好学,能辞善赋。明朝初期,庶草荒芜,民不聊生。朱棣考核可救饥馑的野生植物414种,证实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者,分草、木、谷、果、菜五部,逐一绘图说明,取名《救荒本草》,以备荒年充饥之用。该书刊于1404年,在食疗与营养学方面有着相当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南方人参”的绞股蓝,首次被收录在此书中。
绞股蓝,味甘、苦,性寒,生于山间阴湿处,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多有生长,以农历七八月采收为宜,药用全草或根状茎。别名有七叶胆、小苦药、遍地生根等。功效可归纳为养心健脾、益气和血、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现代研究表明,绞股蓝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临床实验证明,绞股蓝不但镇静催眠、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同时在预防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搪尿病、哮喘、传染性肝炎、偏头痛等疾病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民间有句俚语“北有长白参,南有绞股蓝”,说明绞股蓝与人参功效相仿。常将其加红糖水煎服,具有一定抗疲劳、促睡眠、提高记忆力的作用。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其开发前景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