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太子参的药名】
太子参
【太子参的别名】
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太子参的药性】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太子参
【太子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9?30g。
【太子参的鉴别用药】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当用西洋参。
太子参
【太子参的应用】
1.脾虚体倦,食欲不振 本品既能补脾气,又能养胃阴。治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口干舌燥者,可与山药、石斛等益脾气、养胃阴之品同用。
2.病后体虚,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本品补气之力较为薄弱,然兼能养阴生津,且其性平偏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临床适用于小儿及热病之后,气阴不足,倦怠自汗,口干口渴,而不宜温补者。因其作用平和,多人复方作病后调补之药,常配伍黄芪、五味子、麦冬等益气固表、养阴生津药。
3.肺燥干咳 本品能补肺气,润肺燥,治肺脏气阴不足,燥咳痰少,舌红少苔者,可配伍南沙参、麦冬、知母等补肺气、养肺阴药。
太子参
太子参的故事
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吋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入夜,忽然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说:“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有病为何不去求医?”
李吋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人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近来她饮食如何?”店小二说:“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拿了一株野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里采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紫金山上!”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店小二闻言感激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
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是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他如获至宝,连忙挖了一担回家。
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太子参”。但他怕此药一传出去,大家都来太子墓地挖药,触犯王法,便没把“太子参”写进《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