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泽泻的药名】
泽泻
【泽泻的别名】
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
【泽泻的药性】
甘,寒。归肾、膀胱经。
【泽泻的用法用量】
煎服,5?10g。
泽泻
【泽泻的应用】
1.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尿少,痰饮眩晕 本品淡渗,其利水作用较强,治疗水湿停蓄之小便不利,水肿,常与茯苓、猪苓、桂枝配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本品“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与厚朴、苍术、陈皮配用,如胃苓汤(《丹溪心法》),本品泻水湿,行痰饮,常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同用,如泽泻汤(《金匮要略》)。
2.热淋涩痛,遗精 本品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用治湿热蕴结之热淋涩痛,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3.高血酯症 本品利水渗湿,可化浊降脂,常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可与决明子、荷叶、何首乌等药同用。
泽泻
泽泻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医徒从老医师那里学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老医师告诉医徒,要想更上一层楼,须到外面游历,积累更多的经验,方能成为一名大医。于是医徒开始了他的游医生涯。
这一天,医徒来到一个湖区,他发现这里的居民多患水湿之疾,当地的大夫多用茯苓、白术治之,然效果不佳,患者多服药之际有所好转,且见效颇慢,断药后即复发,
而该疾疗程长,患者多因经济或疗效不佳等原因不能坚持用药,医徒认为凡是问题终有解决的办法,他决定解决这个难题再去他地。他想,大部分患者是因为不能承担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的,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廉价的药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他开始研究本地盛产哪些药材,经过数十天的收集,他发现该地盛产一种水生植物,它善利水渗湿。医徒采了一些单独煎水给一些患者喝,其中病情较轻者效果很好,而水湿症重者效果不佳。医徒令重症者自愿买茯苓、白术等其他利水渗湿之品一起煎服,见效颇佳,待症状减轻后再仅用泽泻及一些当地能采集的草药调服,该法不仅水肿消的快,花钱也不多,患者可自行采集遍地都是的泽泻长期煎服。
这一方法得到了周围郎中的认可,他们请医徒为这种药草取名,医徒道:“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就依其功用而取名泽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