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是肺癌治疗手段,效果优于放、化疗和靶向治疗。有下列条件可手术治疗。一,无远处转移,肝、脑、骨骼、胸腔外淋巴结等实质脏器。二,癌组织未向胸内邻近脏器或组织扩散。三,无严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内心绞痛发作。四,无重症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
哪些肺癌可做手术相关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几个周期合适
肺癌强调综合治疗,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进行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手术后的辅助化疗要完成多少个周期合适呢?
现有的临床试验证实,手术后进行4-6个周期的辅助化疗是合适的。
Ia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后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疗或放疗,仅仅定期观察,随诊即可。
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如果肺部肿瘤直径小于4厘米,目前的证据未能显示进行术后化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但如果肺部肿瘤直径大于4厘米,推荐进行4个周期术后辅助化疗。
另外如果是参加临床研究项目,Ib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同样推荐进行4个周期化疗。
I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以6个周期为宜。
对于IIIa非小细胞肺癌,一般认为6个周期的术后辅助化疗是合适的,个别肿瘤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率高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维持治疗。也就是说在6个周期的术后辅助化疗结束后选择有效的化疗药物进行单药化疗,3~4个星期重复。(强调肿瘤内科和胸部肿瘤外科在晚期肺癌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同,避免手术的肺癌患者过度治疗)。
肺癌患者术后要定期复查
肺癌患者术后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较高,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再次患肺癌,这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求肺癌患者术后都要进行定期检查、随访。第一条就是戒烟草!
一般来讲,术后第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持续终生。术后第一年并不是每次复查都查胸部CT,主要是复查与手术相关的项目。但有一点要强调:术后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胸部CT复查,有助于发现肺部微小病灶转移。一旦查到有问题,就要及时治疗。尤其是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人,更要进行定期复查。
术后需要进行辅助化疗的病人,一般是21天一个疗程,需完成4-6个周期术后辅助化疗。每次化疗期间都要常规进行一些检查,如果发现了复发,就及时处理。
目前肺癌根治性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的病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远处转移,如骨转移、脑转移和腹腔脏器转移。如果出现了骨转移,就按照骨转移的治疗方法,防治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如病理性骨折和骨痛的治疗,并进行全身化疗,或二线治疗。
定期随访检查的另一个好处是患者能及时的从医生那里得到关于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新技术、新药物的治疗。
定期随诊检查最少应持续5年以上。
肺炎性假瘤—肺癌
病理检查见右上肺内肿物,大小6x5x3cm,边界不清。切面灰白色。显微镜下见正常肺结构消失,被肿瘤组织所代替。肿瘤组织细胞丰富,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的低分化腺癌,术后已行化疗三个疗程,因朋友到北京出差,而请求携带病理切片到大医院会诊。经阅片后发现此例为肺炎性假瘤,立即通知病人停止化疗。
随诊至今,患者身体健康。
炎性假瘤是一种病因不清的非肿瘤性病变,常在肺内形成包块。它是由各种炎症细胞及间叶组织构成,其中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及梭型间叶细胞。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在不同的病变中的数量不等,甚至在同一病变的不同区域,其细胞成分也不相同。
临床上炎性假瘤并不常见,男女均可发生,患者年龄从1~70岁,但年轻人多见,大多在30岁左右。今一半的病人无症状,其余可有肺及胸部的有关症状,如咳嗽、咯血、呼吸短促及胸痛。有的可有发热。病变可发生于任何肺叶,X线常表现为孤立的、界限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包块。较大者肿块界限不清,偶见钙化或空洞形成。
大体实性结节状,位于肺周边实质内,也可见于气管或大支气管内,有的可占据整个肺叶,有时可扩展至纵隔、胸内筋膜或横膈。类似病变也有发生在叶间裂者。
镜下:实性包块,肺之基本结构消失,在包块的边缘部分见病变向邻近的肺实质的间质扩展,使有些肺泡或细支气管散在其中;肺泡上皮增生明显,肺泡间隔内由成团成片的来源不明的肿瘤细胞占据,瘤细胞可有异型性、分裂像。间质可见增生、透明性变,其中的肿瘤细胞表现呈“浸润性”生长。
做到五点不得肺癌
肺癌,因为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堪称“第一杀手”。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肺癌120万例,每30秒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而在肺癌的防治中,预防远远比治疗更重要。
从现在开始戒烟
据调查,现今有超过10亿的吸烟者,约5亿将被烟草杀死。流行病学数据证实,吸烟是引致肺癌的罪魁祸首。每天吸烟20根、烟龄超过20年的人,患肺癌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0倍。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处于被动吸烟状态,这样的女性患肺癌几率比常人高出6倍。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氨化芳香族化合物、亚硝胺等。对吸烟者来说,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越早越好!
从环保入手
肺癌的高发可以归因于其巨大的“生存空间”。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导致了气暖设施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另外,室内装修后残留经久不消的化学物质苯,都给肺癌的诱发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预防肺癌,我们需要从环保入手。如选择符合标准的汽油、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改善室内的通风环境,减少室内有毒物质的浓度、在雾霾天做好防护措施。这些都对预防肺癌有帮助。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肺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常在路边吃煎、炸食物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倍。这是因为少数路边摊可能用劣质油,经反复高温加热的油冒出的烟中,有害气体浓度很高。
肺癌的饮食预防宗旨,就在于利用食物的营养成分来干预癌前病变,预防肺癌发生和分化,在饮食方面也有一定的禁忌。比如:宜多选择高蛋白、营养全面、高维生素、低脂低盐的;忌烟、忌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等;少吃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很多癌症都是吃出来的,因此我们提倡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另外,每日吃两次水果,可以降低肺癌发病率,减少患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春、秋季节天气干燥的时候,除了正常饮食外,一天要喝1500~2000毫升的水。
重视并坚持每年体检
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感冒后咳嗽持久不愈,突发痰中带血或鲜血丝,固定部位反复发生肺炎,这些都是肺癌早期的危险信号。50岁以上的人,如果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吸烟的年数大于400(肺癌的吸烟指数),就属于肺癌高危人群。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吸烟者应该定期接受肺部CT检查,先进的CT成像技术有助于医生发现处于肺癌早期的患者。如果及时切除癌变部位,多达92%的患者能存活10年,CT检查通常只要花20秒钟,从多个角度对肺部拍摄约600幅图片,便于医生更仔细地观察肺部,在微小病变表现出症状之前及时治疗。另外,痰细胞学检查也是有效的早期诊断肺癌的方法之一。
肺癌高危人群尽量每年做胸片正侧位检查,对怀疑有问题的病例,再进行普通CT扫描,甚至用螺旋CT详细检查。如此坚持体检,可早发现、早治疗。
注意劳逸结合
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在发病前的不良心理因素是肺癌发病的重要致病危险因素之一。也就是说,肺癌发病与以下几种心理因素有关:精神长期受压抑,情绪不佳;人际关系紧张,如家庭内部、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不能自我调节情绪。因此,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个健康舒适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多运动,增加身体抗击癌症攻击的能力。可以每天早上采取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锻炼自己的呼吸肌,可以改善肺功能,加大呼吸幅度,有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
肺癌脑转移有哪些症状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癌脑转移的常见症状有头疼、呕吐、视力障碍、单侧肢体异常或无力、幻嗅、偏瘫或踉跄步,甚至精神异常等,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头疼: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
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此外,还有偏瘫或踉跄步。
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据近年文献记载,肺癌脑转移瘤不作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只有4周,单纯外科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5个月。我院放疗科在采用现代放疗技术治疗肺原发病灶的同时,对脑转移也进行积极地放疗、伽玛刀治疗,明显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