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随血脱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大出血时所引起阳气虚脱的证候。多由肝、胃、肺等脏器本有宿疾而脉道突然破裂,或外伤,或妇女崩中,分娩等引起。
病因
常由外伤、或肝胃、肺脏器本有宿疾而脉道突然破裂,或妇女血崩、产后等突然大量出血所致。
临床表现
大量出血(如吐血、鼻衄、咯血、便血、崩漏、产后大出血、创伤出血等)的同时,见面色苍白、神情淡漠、甚至晕厥、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气少息微,舌淡,脉微欲绝。。
症情分析
气血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大量出血,则气无所附,而随之外脱。气脱阳亡,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不能温煦四肢,则四肢厥冷,不能温固肌表,则大汗淋漓;神随气散,神无所主,则为晕厥;血失气脱,正气大伤,舌体失养,则舌淡,脉道失充而脉微欲绝。若阳气浮越外亡,脉见浮大而散,证情更为险恶。
常用中药
人参。
常见病
血证、崩漏、产后血晕、血厥。
预防调护
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若出现头昏、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芤或细数等,应及时救治,以防产生厥脱之证。
转归预后
本证虽因大失血而致血脱在先,但此后元气随之亡脱,病势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