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寒湿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寒湿之邪蕴阻肠道所致,以腹胀冷痛喜温,腹泻,便质清稀,畏冷肢凉,苔白滑,脉弦紧或濡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食物中毒、痢疾、暴泻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病程中可见本证。
病因
寒湿之邪蕴阻肠道所致。
临床表现
腹胀冷痛喜温,腹泻,便质清稀,畏冷肢凉,苔白滑,脉弦紧或濡缓等。
常用中药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姜汁等。
针灸疗法
1、食物中毒
取穴天枢、上巨虚、中脘、气海、阴陵泉、针灸并用。
2、痢疾
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内庭、曲池等穴。
3、暴泻
取足三里、天枢等穴。
常见病
1、食物中毒
临床上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散寒除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或胃苓汤加藿香、木香等。
2、痢疾
临床上多见于暴痢中,腹痛下痢,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痞,口粘不渴,舌苔白腻或白腐,脉濡缓。治宜温化寒湿,方用胃苓汤加减。若兼表证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者,可用人参败毒散加减。
3、暴泻
临床上见泄泻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食少呕恶,或兼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温化寒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