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痰凝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痰浊瘀血相互搏结,以局部肿块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胸闷痰多,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乳核、喉瘖等疾病中。
病因
痰浊瘀血相互搏结所致。
病机
先成血瘀,遇阻则气机不能舒展,日久津液酿而成痰;或先有痰聚,阻滞气机,血行不畅成瘀,痰与交阻,发为是证。
临床表现
局部肿块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胸闷痰多,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
常用中药
茯苓、枳壳、半夏、风化朴消、五灵脂、蒲黄等。
常见病
1、喉瘖
临床见声嘶日久,讲话费力,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暗红肥厚,或声带边缘有小结、息肉。喉内异物感或有痰黏着感,常需清嗓,胸闷不舒。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腻,脉细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痰开音。治宜会厌逐瘀汤加减。
2、乳核
临床见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症;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治宜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预防调护
1、调摄情志,避免郁怒。
2、定期检查,发现肿块及时诊治。
3、注意饮食有节,节制肥甘厚腻及生冷寒凉之品,戒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