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隆间发生骨折之后,患者会感觉到局部剧烈疼痛感和肿胀感,且有明显皮下淤血的症状,患肢关节部位活动也会受限。而在进行体征检查的时候,大粗隆部和髋部前方都会有明显压痛点。
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体的疾病,而由于粗隆部位的血流较为丰富,一旦骨折后是非常难愈合的,而且还容易发生髋内翻。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恢复时间较其它患者来说更长,长期卧床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那粗隆间骨折的症状具体有哪些呢?
一、粗隆间骨折的典型症状
1.局部疼痛
当粗隆间发生骨折之后,可能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和肿胀感,且患肢关节功能受限。同时,由于粗隆间骨折是关节囊外骨折,没有关节囊可以制约,这样下肢外旋短缩和畸形的情况就会更明显,更有患者可能外旋畸形可以达到90°。
2.局部血肿
除了患肢会有疼痛感,其局部血肿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可能会有广泛皮下淤血的情况。同时,患肢粗隆升高,局部有明显的瘀斑和肿胀,且局部压痛明显。此外,医生叩击患者足跟部位时,也会引起患处的剧烈疼痛。
二、粗隆间骨折的体征症状
1.有外伤史
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群体,该患病群体即使只有轻微的外伤,例如简单的上下床活动时,意外导致髋部扭伤的话,也容易诱发骨折。
2.常见症状
老年患者出现粗隆间骨折之后,髋部会有剧烈疼痛感,且髋关节的活动受限,不能够正常站立和行走。而对于无移位的或者移位较少的稳定粗隆间骨折,上述症状会相较于比较轻微。
三、粗隆间骨折的诊断症状
1.常规检查
在进行常规检查时,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肢髋关节肿胀,且有明显的皮下淤血。有的患者可能有90°的外旋,畸形情况也比较明显。在压痛点方面,多集中与大粗隆部和髋部前方。
2.辅助检查
对疑似有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之后,可以观察到粗隆区有明显骨折的情况,也能很好的对病情进行明确诊断和分型。
粗隆间骨折的症状相关阅读
腓骨骨折后遗症
腓骨骨折后遗症:
腓骨骨折最常见的是下1/3骨折或者是腓骨头骨折。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就会产生后遗症,使踝关节稳定性差,长期肿疼痛影响它的稳定和愈后,而且腓骨小头骨折或者是外踝骨折以后,最大的后遗症是反反复复崴脚!
但是腓骨骨折上段或者是中段骨折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发生会后遗症,因为腓骨本身它不参与体重的负重,但是参与了踝关节的形成,所以下段骨折时必须好好治疗,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创伤性关节炎症等后遗症。
所以上段中段骨折就可以不考虑手术或者是要求严格的解剖复位,但是下段骨折的时候要求解剖复位,才能达到不留后遗症。
胸椎骨折手术的适应症
胸椎骨折手术的适应症:
第一,椎体压缩1/2以上。
第二,骨折的椎体压缩大于30度角。
第三,在占椎管内1/3以上的需要手术。
第四,骨折损伤到周围神经或者是脊髓,包括大小便受到影响,甚至失禁,走路不能行走的这些情况,应当尽快手术。
总之,如果是压迫神经周围神经及脊髓有脊髓症状受损的症状,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做手术治疗,否则时间越长越影响后期的恢复。如果单纯的压缩性骨折,可以不考虑手术,卧床休息就可以,一般休息1到3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
老年人如何预防骨折
老年人骨折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比例较高,尤其是老年女性,因此对外力较为敏感。另一方面就是老年人平衡能力比较差,容易摔倒。这两方面因素造成老年人骨折的易感因素。针对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预防骨质疏松,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均衡的膳食、系统规律的生活起居和耐受得了的有氧运动;第二是防止摔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多运动,而运动则存在摔倒的风险,故应当慎重评估老年人的运动能力。
成人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成人骨折延迟愈合的因素:一、与骨折部位有关,一些部位的骨折会引起局部血供受损,进而引起骨折延迟愈合。二、骨折严重,骨折当时受的暴力大,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三、全身因素,例如糖尿病。四、治疗方式选择不当。
骨折手术后钢板需要取出吗
骨折手术以后钢板需要取出。主要原因是:一、钢板是异物,且在体内容易出现解离反应。临床发现部分病人内固定周围组织的颜色会出现改变,尤其是螺钉周围。二、钢板固定到肢体的一侧后,随着肢体活动增加,出现应力遮挡,易再次骨折,甚至引起内置物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