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气滞的症状:
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智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的证候。
肝郁气滞又称作肝气郁结症,简称肝郁症。本症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在现代的医学中,很多疾病,如急性的肝炎,慢性肝炎,中期肝硬化,脂肪肝,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都可因肝郁气滞导致胁痛腹痛。
肝郁气滞的症状相关阅读
血瘀月经少怎么吃
血瘀月经少怎么吃:
血瘀月经量少吃什么药物或者食物应该结合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第一,血瘀的患者往往都会有月经的痛经,月经的量少,或者月经即使来,颜色也比较暗,甚至能看到血块,这类患者一般建议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可以喝玫瑰花、月季花等;
第二,如果没有特别的疾病,可以用一些OTC药品,就是非处方用药,比如说益母草冲剂这样促进宫缩,促进活血化瘀,促进活血,止痛的药物;
第三,血虚也常常伴发在血瘀之后,因为血瘀日久,往往耗伤阴血,同时这些病人气血不足,它又容易导致气血阻滞不通,又并发血瘀,气血不足的患者就要用一些滋养气血的药物,比如说是一些阿胶这些药食同源,还有像桂圆肉、大枣这样养阴血的食物,还有像来源比较可靠的血豆腐补益阴血,对患者都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出汗很多怎么办
出汗很多怎么办:
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的一个代谢途径,不出汗也不可以,但是出汗过多也不行,因为你出汗过多会耗伤人体的津液,同时津液耗伤的同时会导致气的耗伤,所以出现过多的出汗就需要进行中医的调理。出汗过多在临床上常见的是两种类型:
一种是自汗,就是你稍微一动就出汗,或者甚至你坐在那里不动你都在不停的冒汗,这类患者往往是由于气虚的缘故,在临床上给这些病人用一些补气的药物,往往他的病情就能够迎刃而解;
另一部分患者可能是在睡醒之后,然后突然会出一身的汗,这部分患者的出汗就叫它盗汗,盗汗的原因常常是因为阴虚的原因,这部分病人就需要服用一些滋养肾阴、敛汗生津的药物,比如说临床常用的六味地黄丸就比较适合这类患者。
气血不足怎么调理
气血不足怎么调理:
气血不足,它的调理应该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饮食方面,饮食方面我们就讲要补气,补气一般我们常用的比如说像山药,还有百合或者是太子参或者是一般的五谷类和牛羊肉,这些一般都是药食两用的,这是从补气的角度。
另外补血,补血一般讲红枣,还有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说猪肉、肝类,这些补血都比较好。
但是我们讲气血不足,我们也要注意几个方面,因为气血不足,它包括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那么通常补气要配补血,补血要配补气,所以需要气血互相兼顾,不能单补气或者单补血,只有相互相互联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是什么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外治手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体的就是把一些中药材,根据病情选取的中药材先给它打成细末,然后再用醋、黄酒、蜂蜜,调成膏状做成药饼,再用胶布来固定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它的作用:第一,药物刺激皮肤可以透皮吸收,有药物的效应;第二,贴在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刺激穴位,起到调整机体机能的一个作用。它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的疾病,内服而外的疾病都可以用穴位贴敷来治。
气血不足的调理方法
气血不足可通过药食同源的食物调理气血,补血食物可用大枣、阿胶;补气食物可用山药、茯苓;补血药物可用旱莲草、桑寄生;补气药物可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通过服用药膳粥及代茶饮也可调理气血,此外补气血不仅靠补还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