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中阻吃什么药?
湿热中阻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参苓白术散、木香顺气丸、清胃黄连丸、牛黄解毒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1.龙胆泻肝丸:该药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症状。但孕妇及脾胃虚寒者禁用此药。
2.参苓白术散:该药主要由人参、茯苓、山药、砂仁、桔梗等成分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肢倦乏力、咳嗽痰多等症状。但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此药。
3.木香顺气丸:该药主要由木香、砂仁、槟榔、厚朴、苍术、陈皮等成分组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浊内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但对该药过敏者禁用此药。
4.清胃黄连丸:该药主要由黄连、栀子、石膏、玄参、地黄等成分组成,具有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所导致的牙龈肿痛、齿缝出血、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症状。但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此药。
5.牛黄解毒片:该药主要由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等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火热上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服此药。
。
体内湿气重吃什么药
身体出现湿气重,这种说法是源于中医的的观点。身体如果湿气重的话,会很容易造成风湿病的出现,这样对患者的关节健康会有很大的威胁。那么,体内湿气重吃什么药呢?治疗湿气重,可以利用中药来祛湿。
祛湿的中成药有: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祛湿吃什么药
具有祛湿效果的药物有很多,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中药材,如茯苓、玉米须、藿香,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香砂六君丸、藿香正气颗粒、香砂胃苓丸、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中成药。
一、中药材:
1、茯苓: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的症状,也能够起到祛湿气的作用;
2、玉米须:具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黄疸的情况,祛湿效果较好;
3、藿香:具有化湿、止呕、解暑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呕吐、暑湿或湿温初起的症状。
二、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药物组成是木香、砂仁、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状,也能够治疗湿气重引起的脘腹胀满等症状;
2、藿香正气颗粒:属于解表祛湿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暑湿感冒引起的头痛身重胸闷、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的症状;
3、香砂胃苓丸:药物组成是木香、砂仁、苍术(炒)、厚朴(制)、白术(炒)、陈皮、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甘草,属于温中除湿剂的处方药,具有祛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引起的呕吐、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4、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等成分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以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也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引起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症状;
5、健脾丸:具有健脾、开胃、消食的功效,通过增强脾脏功能起到祛湿效果,可以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脘腹胀满、肠鸣、腹泻等病症。
除了以上药物具有祛湿效果的药物外,还包括午时茶颗粒、胃肠宁片、消炎利胆颗粒、木香顺气丸、理中丸等,患者在用药前需要前往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通过望、闻、问、切等检查,并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湿热阻滞吃什么中成药
湿热阻滞一般是指湿热蕴结于体内,患者可以吃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丸等清除脾胃实热的药物进行治疗。若存在肝胆湿热的情况,则需服用龙胆泻肝丸、消炎利胆片等药物。
一、脾胃实热
1.黄连上清片:主要由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等多种中药材制作而成,具有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因上焦内热引起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的症状。
2.牛黄解毒丸:该药物是由人工牛黄、石膏、冰片、桔梗、甘草等多种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作用,可用于三焦郁热导致的口鼻生疮,牙龈肿痛,目赤、咽喉肿痛。
二、肝胆湿热
1.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为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等,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常用于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肋胀痛、口苦等症状。
2.消炎利胆片:此药物由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等药物组合而成,具有清热、利胆以及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改善急性胆囊炎所引起的尿赤、口干口苦、胁肋疼痛、纳食减少、乏力疲倦等表现。
除上述药物以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鸡骨草胶囊、当归芦荟胶囊、安宫牛黄丸等药物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和热气。
建议此类患者日常适当进食薏米、冬瓜、绿豆等食物辅助排湿热,同时注意保持情绪舒畅,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以上就是“治疗湿阻的最新药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