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毒性中药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肝毒性中药有苍耳子、何首乌、艾叶等。具体分析如下:
肝毒性中药有苍耳子、何首乌、艾叶、苍术、蒲黄、罂粟、商陆等。这些中药可能使肝脏产生肝毒性作用,从而损伤肝脏功能,具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消瘦、四肢无力等。所以使用肝毒性中药时,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用药,以免损伤肝脏。如果已发生损伤。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护肝片、六味五灵片、复方益肝灵片等药物改善病情。除了中药外,还有部分肝毒性中成药应引起重视,比如安宫牛黄丸、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
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服用其他滋补类药物,以免出现药物成分相克损伤人体健康。
最伤肝的五种中药
最常见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药物包括何首乌、番泻叶、苦参及白果、艾叶等。
1.何首乌
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未经炮制,通常含有蒽醌衍生物大黄酚,这种物质有一定的毒性,造成肝脏损伤,也会刺激肠道充血。
2.番泻叶
番泻叶具有泻下作用,可治疗急性便秘。但如果长期过量用药,其代谢产生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3.苦参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湿疹和慢性阴道炎的病情,但这种药物仅适合在湿热蕴蓄下焦的情况下使用,如盲目用药,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也不利于病情恢复。
4.白果
白果是银杏的果实,能润肺止咳及平喘。但未经炮制的果仁中所含的银杏酸和苦杏仁苷具有毒性,可引起肠胃不适,也容易造成肝中毒。
5.艾叶
中医认为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的作用,但艾叶中含有挥发油和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出现肝硬化。
容易导致肝损伤的中药有哪些
容易导致肝损伤的中药常见有雷公藤、黄药子、蓖麻子。
1、雷公藤:中药在服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对肝脏形成损伤,雷公藤中的二萜类药物成分可能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药物用量过大容易引起急性肝损伤。
2、黄药子:黄药子中有薯蓣皂苷等成分,药物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服用可能会对中枢神经、肝、肾形成一定的伤害,容易导致肝细胞受损。
3、蓖麻子:引起肝脏受损的中药也包括蓖麻子,荨麻疹属于泻下药,其中蓖麻含有毒蛋白,易产生肝脏中毒。
除上述药物外苍耳子、蜈蚣等中药也可能会损伤肝脏。患者不能擅自乱用药物,需要遵从医嘱辨证治疗。
对肝脏有伤害的中药?
对肝脏有伤害的中药有:附子、半夏、何首乌、五倍子等。
1、附子:性味辛,甘,热。归心、脾、肾经。主要功效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临床上有很多附子中毒的案例,这是因为附子本身同样含有乌头碱成分,虽然经过炮制之后能够治疗关节疾病,但仍然具有毒性,如果直接使用附子泡水,食用之后的附子可能对肝肾造成严重的损伤,可能会导致肝衰竭。
2、半夏:半夏属于常见的药物,具有危化寒痰以及燥湿的效果,能够辅助治疗咳嗽痰多以及恶心呕吐。半夏属于消毒的药物,可以使用甘草来中合其毒性,但是半夏里面含有一种羟基苯甲酸会对肝脏带来一定的损伤。此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刺激性,部分人群吃了半夏之后会出现嗓子不舒服、咽喉瘙痒,因为此类物质会对咽喉黏膜带来一定的损伤,大量的服用会在肝脏里面累积,让肝细胞出现坏死,最终导致肝功能损伤。
3、何首乌:何首乌具有滋补肝肾的效果,适合于脱发、白发,及肝肾不足的人群,但是里面也含有一种蒽醌类毒药成分,超量摄入的话会对胃肠道带来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甚至会出现痉挛以及抽搐等,除此之外也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及坏死。
4、五倍子:五倍子含有的鞣质是肝毒性的来源,水解鞣质对肝脏的直接毒性较高,长期大量食用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可能出现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以上就是“易致肝毒性的药物是 中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