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中药配方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需辩证论治,一般常用逍遥散、保和丸、半夏厚朴汤、温胆汤等治疗。
1.逍遥散:主要由 甘草、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一般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的治疗,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等症状。
2.保和丸:主要由焦山楂、茯苓、制半夏、神曲、莱菔子、陈皮、炒麦芽、连翘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功效,一般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等症状的治疗。
3.半夏厚朴汤:主要是由半夏、厚朴、生姜、茯苓、紫苏组成,具有化痰行气、降逆止呕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梅核气,咽中有类似梅核的异物感,对于一些有胃肠道不适的患者也有好的疗效。
4.温胆汤:主要由半夏、竹茹 、枳实、陈皮、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一般用于胆郁痰扰的患者的治疗,表现为胆怯易惊、心悸、心烦不眠、呕恶呃逆、眩晕等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
第一个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方子:要准备柴胡、白芍、枳实、半夏、生姜、竹茹、蒲公英、甘草、煎水服用可以舒肝和胃降逆。
第二个是要准备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煎水服用可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第三个是要准备半夏、陈皮、厚朴、枳实、茯苓、甘草、生姜、黄连,竹茹、瓜蒌等煎水服用能够清化痰湿和胃降逆。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要辨别患者的寒热虚实,辩气血辩脏腑和经络。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或者中成药内服,针灸拔罐等具体的方法要因人而异,最好面诊医生让专业的医生辨证论治后再来判断和选择性地使用。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处方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处方有很多,主要治疗还需要辨证论治。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需要胃镜检查来确诊,中医诊断归属到“吐酸”“胃脘痛”等疾病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胆脾等器官相关,多因饮食不洁、情志抑郁,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上以调和脾胃、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主要的中药处方有以下几种:1、方一: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的四逆散,适用于肝胃郁热型,患者可见情绪不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等。2、方二:由人参、炒白术、山药、茯苓、莲子、炒白扁豆、炒薏仁、桔梗、甘草、砂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热型,患者可见大便黏、溏、排便不畅、口黏、口苦等。3、方三:由黄连、吴茱萸组成的左金丸,肝火犯胃型,患者可见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呕吐吞酸、嗳气等。另外,常用中成药有胃康宁、疏肝解郁丸、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左金丸等。日常护理治疗措施以减少反流发生为主,包括:抬高床头15-20厘米,不是抬高枕头,睡前2-3小时禁食,日间进餐后避免即刻卧床,肥胖患者需减重;需戒烟、禁酒,避免排便用力,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巧克力、咖啡、辛辣、酸性食物,避免高脂肪饮食。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配方
根据中医理论将反流性食道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中药配方:
一、情志不畅型
证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治疗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g,白芍15g,乌贼骨15g,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g,甘草5g,
二、脾虚气滞型
证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反酸或反吐清水,大便不调等,治疗采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3g、柿蒂20g,白术、元胡、生姜各10g,丹参、茯苓、苏梗各15g,半夏12g,
三、肝郁化热型
证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g,柴胡6g,生地、瓜蒌各20g,石决明30g,竹茹12g。
以上就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药处方”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