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鸣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肠鸣的中成药一般有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木香顺气丸等。
1、参苓白术散:
具有健脾和胃、益肺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固、纳差纳呆等引起的腹泻和脾胃气虚。还可用于脾失健运引起的肠鸣音、腹胀频繁。
2、附子理中丸:
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腹部冷痛、温压、肠鸣、胀气频繁、经期腹痛、手脚不温、大便稀等症。
3、木香顺气丸:
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膈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腹泻、经常胀气等症。建议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吃生冷食物,可以经常做腹部按摩。
肠鸣吃什么中成药好
肠鸣一般是指肠鸣音,如是湿热中阻导致的肠鸣音,可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葛根芩连丸进行治疗。如是脾虚导致的肠鸣音,可用四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如是脾肾阳虚导致的肠鸣音,可用四神丸进行治疗。如是饮食积滞导致的肠鸣音,可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进行治疗。
1、湿热中阻:湿热中阻的患者会出现口黏、脘腹疼痛、大便稀溏、舌红苔黄腻等症状,多见于急性胃肠炎、痢疾等患者,在出现腹泻时可伴有肠鸣音,可使用枫廖肠胃康颗粒、葛根芩连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枫廖肠胃康颗粒有清热祛湿、化滞的作用,葛根芩连丸含有葛根、黄芩、黄连等药材,可清热止泻,减轻肠鸣音;
2、脾虚:脾虚气滞或脾胃虚弱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面色萎黄、面色苍白、腹胀纳差、气短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如辨证为脾气虚弱,且出现肠鸣音不适、腹泻等,可使用四君子丸、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四君子丸由人参、白术、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香砂养胃丸可温中和胃,调整消化液的分泌,参苓白术丸可健脾利湿,使用上述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脾功能,待脾功能恢复正常后,肠鸣音可逐渐消失;
3、脾肾阳虚:脾肾阳虚的患者会在晨起时出现不适的肠鸣音,需立即入厕,且会出现腹泻、腹痛的情况。可使用四神丸进行治疗,可温肾散寒、涩肠止泻,多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导致的泄泻,在脾肾功能恢复后,肠鸣音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4、饮食积滞:如是由于饮食不洁、好食肥甘厚腻、暴饮暴食引起饮食积滞,可会出现嗳气、反酸、脘腹胀满,同时有腹部肠鸣音的情况,可使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进行治疗。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能够促进食物消化,在食物被消化后,肠鸣音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吃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促进症状缓解。
治疗肠鸣音的中成药都有什么
治疗肠鸣音的中成药都有健脾丸、鸡内金片和山楂片等。肠蠕动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3至5次每min是正常人肠道消化蠕动的正常频率,但是饥饿、肠炎、肠道功能障碍和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肠道蠕动增加会加重肠鸣。因此若肠鸣音明显增加,应根据引起肠鸣音增加的原发疾病,如胃肠炎或肠道功能障碍。
脾胃虚弱腹胀肠鸣吃什么中成药
脾胃虚弱且伴有腹胀肠鸣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香砂和胃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多种药物进行调理和改善。脾胃虚弱其实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因为饮食习惯不良引起的,尤其暴饮暴食或者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有可能引发腹胀、肠鸣等多种现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口服药物对症治疗。
第一、香砂和胃丸:香砂和胃丸能够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有效缓解脾胃虚弱引发的多种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肠鸣便溏等。同时服用此药物还可以减少胃液分泌,对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都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除此以外,香砂和胃丸还可以起到利胆的作用,通过增加胆汁分泌来降低胆囊压力。
第二、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同样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开胃消食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便溏、脘腹胀满、四肢乏力等,都具有很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人参健脾丸中含有人参,而人参则属于一类补药,不存在虚性体质的患者,不建议随意服用。
第三、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对于阳气不足引发的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思饮食等,都可以口服这类药物进行治疗。另外附子理中丸还能起到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通过增强胃肠动力和蠕动功能来改善消化不良的现象。
脾胃是身体之根本,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消化不良,之后便会影响机体对营养正常摄取,久而久之还会出现身体乏力、面色苍白、免疫力下降等多种现象,对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来对症治疗。同时还应该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不可暴饮暴食,也不可过多进食肥甘厚腻的食物。
以上就是“治疗腹鸣的中成药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