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有哪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缺血性的皮肤改变和肌肉改变,出现皮肤苍白干燥、下肢的汗毛脱落、肌肉萎缩等情况;二、出现间歇性跛行和静息性疼痛;三、出现坏疽,先有花斑,后脚趾头变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有哪些相关阅读

腿部动脉血管堵塞怎么办

倘若腿部出现了动脉血管堵塞的情况,首先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包括抗凝药物、对症用药以及溶栓药物等等;其次就是手术治疗,不过这种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最后就是介入治疗,包括粉碎末治疗、导管抽吸以及溶栓治疗等等。

现实生活之中,有一些患者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腿部出现了动脉血管堵塞的情况,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多的伤害,也影响了他们的活动能力。那么,腿部动脉血管堵塞应该如何治疗?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1、药物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抗凝药物、溶栓药物以及对症用药。抗凝为基础治疗,无论深静脉血栓处于哪一阶段,抗凝治疗均非常重要。浅静脉血栓也叫浅静脉炎,抗凝治疗不适必须的,是可以选择的;抗凝药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抗凝药物等。无论在深静脉血栓还是浅静脉炎,溶栓治疗均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一般在新形成的深静脉血栓时应用。效果不确切,而且要注意溶栓治疗的副作用,即出血可能。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纤溶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等。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或介入治疗。无论深静脉血栓或浅静脉炎,如果出现严重肿胀,可给予改善静脉循环的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亦即切开取栓术。不过,手术治疗这种方法,通常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复发几率通常是相对比较高的,临床上已较少应用,不作为常规可选择方案。在股青肿或者股白肿发生时,往往需要考虑切开取栓,以改善动脉继发性灌注不足肢体面临缺血坏死的可能。
  3、介入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血管腔内治疗,通常包括导管溶栓治疗以及导管抽吸,还有粉碎术治疗,此乃属于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比较有效果的,建议可以考虑借助这种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从字面意思讲,“跛行”是指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步态,在下肢关节或肌肉损伤的患者常可见到,患者的跛行是持续的,而“间歇性跛行”就意味着走起路来不总是瘸,间歇的瘸,好一阵坏一阵。事实确实如此,临床工作中常见到有些病人在刚开始走路的时候,没什么异常,但连续走一小段距离(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就出现下肢不适症状,出现一瘸一拐的步态,严重的患者需要停下来进行休息,而患者休息一小段时间(数分钟)后,不适感就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了,又可以继续正常走路,但再走一段又会跛行,如此反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一个症状学名词,在门诊就诊时可能常听到医生提及。但是有的人对于这样的疾病显然比较陌生,对于其中的一些相关知识了解的很欠缺,以至于自己发生都不知道,会诱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那么一起来了解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有多种疾病可能影响到下肢引起间歇性跛行,可按病因把来间歇性跛行分为三类: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胸椎管狭窄症)以及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不同病因导致的间歇性跛行的一个直观的区别是跛行时的具体症状不尽相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下肢纵向条带状区域的放射性麻痛,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整个下肢的无力、发沉、发僵、步态不稳,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下肢远端袜套样区域的发冷、麻痛、无力,伴外观苍白。
  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以后,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确诊,在确诊的基础上才能明确适合的治疗方法。如果怀疑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可查腰部MRI或CT,如果怀疑是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可查颈椎或者胸椎的MRI或CT,如果怀疑是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则可查下肢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具体选作哪些检查项目应由专科医师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患者不可自作主张,因为医生在做出每一项决策时都会参考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下肢乏力行走后酸胀是怎么回事

下肢乏力和走路后酸胀可能和腰椎间盘突出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下肢动脉闭塞症或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除此之外,某些心脑血管疾病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下肢是人体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位,日常的站立和行走都需要用到,一般的人并不会出现下肢乏力的情况,如果不是行走的时间过长,一般也不会感觉酸胀。但是有些人不仅下肢乏力,而且走不了多久就感觉酸胀无比。那么,下肢乏力行走后酸胀是怎么回事?
  1、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半都是因为腰部受伤、过度劳损等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组织中突出所致,其会对脊髓和神经根造成压迫,从而影响到下肢的正常功能,使下肢出现乏力症状,行走后也会感觉酸胀无比。
  2、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肢动脉闭塞症也是导致下肢乏力行走或酸胀的常见原因,下肢动脉闭塞症会导致下肢动脉管壁的弹性变差和硬化,管腔变得狭窄甚至是堵塞,最终引起下肢局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下肢乏力的情况,行走100米以内就会感到酸胀和疼痛,必须得停下休息片刻才能够继续行走,这种症状也被称为是间歇性跛行。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在肢体中小动脉以及浅表静脉的一种慢性炎症,如果说疾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会逐渐发展成血栓,使患肢出现血流不畅的情况。这样的话患者行走时就会感到下肢酸胀无力,甚至是疼痛。
  4、心脑血管疾病
  某些心脑血管疾病也会引发下肢乏力行走后酸胀,比如说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管收缩和全身小动脉痉挛的现象,从而使动脉管腔变窄,肢体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进而引起上肢和下肢发麻、乏力以及酸胀等症状。如果是患有脑动脉硬化,脑组织就会缺血,脑部的感觉以及运动中枢神经功能也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出现乏力、麻木以及酸胀的现象。

(0)

相关推荐

  • 动脉硬化的原因是什么

    动脉硬化的原因是什么:   动脉硬化目前广义讲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原因较多,如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引起;而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脂增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以后,…

    12-02
    16
  • 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动脉硬化简单来说就是动脉血管变硬,失去了弹性。动脉硬化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内膜下,久而久之形成的,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退…

    11-11
    9
  • 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一般50岁老年人有50%有动脉硬化,60岁老年人有60%具有动脉硬化,如生老病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所…

    09-29
    12
  • 动脉硬化吃什么好

    动脉硬化吃什么好:   对于动脉硬化,首先应该控制好饮食,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食品,避免吃高热量的食物。   油腻食物以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总热量不应该过高。脂肪摄入…

    01-05
    10
  • 动脉硬化的症状

    动脉硬化的症状: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内膜下有粥样斑块形成,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和钙的沉积,这是血管管腔狭窄或者闭塞,造成相应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不同部位的动脉硬化所出现的状况也是…

    01-07
    19
  • 动脉硬化的症状是什么

    动脉硬化的症状是什么:   动脉硬化症状较复杂。血管动脉硬化就会引起缺血症状,如果血管硬化严重,就会导致斑块形成,形成软斑、硬斑就会造成管腔狭窄,引起相应部位缺血症状。动脉硬化症状…

    12-02
    14
  • 动脉硬化吃哪些药

    动脉硬化吃哪些药:   当出现动脉硬化应该积极的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争取起到一部分的逆转。当发生并发症时更应该积极的治疗,防止其恶化,进而延长患者的寿命。   首先是一些调…

    11-24
    14
  • 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一般50岁老年人有50%有动脉硬化,60岁老年人有60%具有动脉硬化,如生老病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所…

    11-24
    14
  • 动脉硬化的原因是什么

    动脉硬化的原因是什么:   动脉硬化的原因现在尚未完全的确定。对于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类多病因的疾病,既为多种因素通过作用在不同的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

    11-09
    13
  • 主动脉硬化的治疗

    主动脉硬化的治疗:   主动脉硬化是指主动脉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血管管腔狭窄的现象。主动脉硬化可以是生理性的退行性改变,也可以是其它疾病引起了主动脉病理性的硬化。生理性的…

    10-08
    12
  • 动脉硬化的症状

    动脉硬化的症状: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内膜下有粥样斑块形成,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和钙的沉积,这是血管管腔狭窄或者闭塞,造成相应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不同部位的动脉硬化所出现的状况也是…

    11-11
    17
  • 动脉硬化的原因是什么

    动脉硬化的原因是什么:   动脉硬化目前广义讲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原因较多,如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引起;而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脂增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以后,…

    11-15
    1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