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哪些症状

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时,可根据患者体内病毒的活跃性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肝患者两种情况。前者大多无明显症状,而后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乙肝表面抗原作为乙肝五项检查中的必查项目之一,当其检查结果为阳性时,多表示患者体内已感染乙肝病毒,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那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哪些症状?
  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存在下列明显的不同之处:
  1、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因此其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查结果为阳性,但是由于体内的病毒活跃性较低,因此大多无明显症状、体征也无明显的变化,甚至部分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也为正常。但是由于病毒依旧存在一定的复制性,因此,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进行乙肝复查。
  2、慢性乙肝患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其体内的病毒不断的增殖,不仅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查结果呈现阳性,患者还会因肝细胞的受损,而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还有的患者会在检查时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此类患者需要通过坚持抗病毒治疗予以缓解。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哪些症状相关阅读

男性乙肝患者的妻子为何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夫妻间乙肝病毒感染的机会高达90%;大多数成年人免疫功能较强,会把病毒清除,真正因性传播而感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几率只占5%~6%。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乙肝的性传播,因为乙肝病毒感染不仅有可能危害夫妻双方的健康,还有可能再传染给下一代。因此,男女青年在结婚前应该进行婚前检查,检测乙肝五项,发现一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如抗HBs阴性,应先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或20微克),待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抗-HBs后再结婚。

婚前和孕前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妻子尤为重要。因为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仅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性传播,而且在女性怀孕后还能通过胎盘把抗体转移到胎儿体内。有研究显示,母亲接种乙肝疫苗后,60%的新生儿出生时体内就可以检测到对乙肝病毒的抗体。

孩子一出生就有对乙肝病毒的先天性免疫力,再加上出生后接种3针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因此,男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妻子在婚前和孕前应该检查乙肝五项,对没有抗体者,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

今天,我一位刚刚怀孕的乙肝妈妈来信说:她一直服用替诺福韦治疗,HBV DNA已经检测不出了,但还是“大三阳”,e抗原阳性。她到当地妇产科建档,医生告诉她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很高。她来信问我:妇产科医生说得对吗?乙肝的哪项指标与传染性关系最大?

自从发现乙肝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后代,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就一直被医生们关注。最初,医生们注意到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与母亲体内的e抗原有关。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宝宝母婴阻断失败率高于e抗原阴性母亲所生的宝宝。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e抗原状况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

医生们发现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母婴阻断失败的病例大多发生在母亲血液中乙肝病毒DNA含量在≥106或≥107拷贝/毫升的乙肝妈妈身上,她们所生的宝宝母婴阻断失败率常常可高达20%以上。因此,医生们想到给乙肝妈妈服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降低乙肝妈妈体内的HBV DNA水平,减少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风险。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

这位来信的乙肝准妈妈服用替诺福韦治疗,HBV DNA已经检测不出来了,尽管她的e抗原还是阳性,只要她坚持治疗,孩子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婴传播的风险很小。

乙肝对妊娠的影响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估计3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的。

在没有接受乙型肝炎疫苗预防的情况下,乙型肝炎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大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70~90%,“小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10~40%。在我国,有8%的孕妇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50%以上为e抗原(+)的“大三阳”感染者。因此,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重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不会造成胎儿畸形。但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儿或新生儿后,病毒往往很难清除,导致感染慢性化。科学家们发现,年龄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发展成慢性病毒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

胎儿在子宫内感染,出生后几乎100%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则有90%的孩子转为慢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很快下降,<2岁时为75%~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成年以后,绝大多数人都能抵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清除病毒或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只有2%~6%免疫力低下者才会转为慢性感染。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的重要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是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最主要的措施。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成功率。”

但是,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仍有大约10%的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 IU/ml)的母亲所生后代母婴阻断失败。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晚期(孕28周)以后。这些高病毒载量的母亲如果在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可以有效地降低母亲血液中的HBV DNA水平,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率。

医生们认为,胎儿在母亲体内发育到7个月(28周)左右重要器官已经基本发育完善,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不大;而妊娠晚期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险时期,已经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后高病毒载量的母亲所生后代的母婴阻断成功率可提高到95%~99%以上,明显降低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妊娠中后期如果检测HBV DNA 载量>2×106 IU/ml,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知情同意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于产后1~3个月停药,并加强随访和监测。”

儿童乙肝用哪种药治疗更好

到目前为止,被批准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有普通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普通干扰素批准的时间较早,但因为干扰素的副作用和需要频繁注射的缺点,许多医生开始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儿童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虽然拉米夫定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很好,但由于拉米夫定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恩替卡韦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得到证实,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3月12日发布的《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中推荐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选择恩替卡韦治疗。

因此,选择恩替卡韦治疗更好。因为,恩替卡韦的抗病毒作用更强,耐药的发生率很低。近些年来,我也曾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过一些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都获得较好的疗效,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高,病毒应答也很好。

以前,我国没有提供给儿童治疗的恩替卡韦口服液。高兴是的,在最近恩替卡韦口服液也要在我国上市了。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儿童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母亲也需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帮助孩子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提高孩子治疗的依从性。二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体重增加,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0)

相关推荐

  • 有乙肝的患者能怀孕吗

    女性如果被确诊为乙肝,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或者经治疗,病情比较稳定,已经停药6个月以上的,可以正常怀孕,但如果肝功能异常,且病情较重,不建议怀孕,可以在病情稳定之后再考虑怀孕。…

    08-21
    10
  • 乙肝患者如何正确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

    治疗乙肝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病毒类的药物为主。治疗乙肝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药物以及一些中成药,不同类型的药物都有其优点和弊端,患者在服用时要根…

    12-14
    13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   保肝治疗会根据该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判断,如果该患者的肝功能谷丙…

    09-06
    14
  • 有乙肝的人吃什么菜好

    如果患有乙肝,建议平时可以多吃芹菜、胡萝卜、蘑菇、荠菜、菠菜和豆腐的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尤其是芹菜和菠菜中的叶绿素,可以使乙肝患者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同时具有很好的…

    12-05
    25
  • 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区别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它们的发病体不同,乙型肝炎病原体是DNA,RNA是丙型肝炎的发病原体,这两种疾病都会导致人体的器官受到损伤,因此,不管是哪种肝炎都比较严重,需要患者注意防范。当发…

    11-04
    11
  •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能不能传染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血液、性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情况,比如接触了过多乙肝患者的体液,而自身在饮食的过程中存在胃溃疡或消化道黏膜破损的情况,…

    11-05
    34
  • 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有哪些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来说,是需要及时服用药物来进行处理和治疗的,一般现在常用的就是干扰素和核苷类的药物,都是比较有帮助的,而干扰素主要是通过注射的方式来进行,而核苷类的药物是通过口服的…

    12-16
    14
  • 乙肝抗毒药物有副作用吗

    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它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副作用比较大,会出现发热、骨髓造血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继发血糖代谢的异常,但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就相当于提高…

    11-24
    17
  • 乙型肝炎病毒为什么会是引起慢性肝炎

    一般来说,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划分,首先,如果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时候,一般是在肝细胞内生存的,而如果是在免疫清除期的时候,一般…

    12-16
    12
  • 乙肝是怎么得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

    09-19
    14
  • 乙肝疫苗第三针可以推迟多久

    乙肝疫苗第三针可以推迟多久主要是看第二针疫苗有没有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的滴度是不是符合要求。如果第二针疫苗已经产生了抗体,而且滴度也足够,第三针推迟2~3个月是可以的,但如果第二针未能…

    08-20
    37
  • 乙肝抗毒药要吃多久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服药指南从一年、一年半修改到两年、两年半,再修改到出现停药指征,四年、四年半,它是目前国内指…

    09-17
    1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