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疲劳吃什么好

心理性疲劳的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可以根据以上特点来诊断。下面为大家介绍预防心理性疲劳可以吃哪些食物?以下介绍的食物可以多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可提神
  人体有三分之二是由水构成的,许多人体的基本功能都依赖于这种简单的物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说“疲倦是最高的脱水信号”也就并不奇怪了。在一日之晨喝上一大杯水,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如果你觉得白水比较难下口,可以试着调制符合自己口味的加味水,或者在果汁里添加一些橙汁柠檬汁,做成提神水。
  2、摄入富含镁的食物,保持能量
  矿物质界的无名英雄镁元素对能量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缺镁的情况很少发生,但是多摄入一点镁元素,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提神效果。坚果和种子,甜菜和菠菜等绿叶蔬菜都富含矿物质。不要忽略豆腐,豆腐也是富含镁元素的。
  3、吃菊糖抗贫血,精力更充足
  从能量棒到燕麦片,很多食物的配料单上都有菊糖。这种纤维天然存在于小麦、大蒜、洋葱、洋姜中。菊糖不仅可以让你饱腹感更长久,还有助于保持常态(处理便秘无疑是件耗精力的事),而且还可以促进身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因此也有助于抗贫血。可以试试烤姜片,把它加在汤里。人们认为它们还富含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益生菌。我们都清楚,即使一点点小病,也会使人的精力暴跌的。
  4、选择全谷类食品,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
  碳水化合物是大脑能量的来源,但在碳水化合物为脑灰质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缓慢消耗持续的能量。通过维持血糖含量,这些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并有助于之后的睡眠。地瓜和燕麦片等全谷类食品中都也含有碳水化合物。错过某一餐不吃会使人没有精力,想要不疲劳,补充营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吃早餐!吃上一大碗燕麦粥,来为大脑和身体提供能量吧。
  5、瘦蛋白质更健康,有效抗抑郁
  汉堡之类的高脂肪食品会让你觉得饱足却精力下降,消化这类食物就需要很多能量。选择瘦蛋白质,摒弃那些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吧。蛋白质是肌肉的基本组成成分,而且其中含有的氨基酸对神经传导物质有显着影响,有助于保持敏锐度。吃富含欧米茄-3的鱼类来摄入瘦蛋白质吧。
  这种必需脂肪酸可以抗抑郁,抑郁会耗光能量。太疲劳要补充双份营养的话,就试试咖喱汁清蒸鲑鱼吧。

情绪性疲劳吃什么好相关阅读

不想做自己想做别人的人有心理障碍

老师们教你努力奋斗,教你向英雄人物学习,教你向成功人士看齐。时间长了你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以为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读名牌大学,毕业了就会有好工作、好收入,就会有幸福生活。那是别人忽悠你。听了歌星的歌很喜欢,整天学着唱,以为自己就会变成歌星。看了本英雄传,学着英雄的事迹做,就以为自己是英雄了。听富翁讲了堂课,就去寻他的自传,看完就以为自己也可以像他一样成功了。那是你自己忽悠自己。

时刻记得自己就是小Q,不用硬撑着要学做大H,做不了大H,还非要做大B,连大B也做不了,还干脆做大Y、大X。但无论如何就是不肯做小Q。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愿做的人,又如何谈得上将来会有“成就”呢?这是心理障碍的经典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与众不同的身体和智力条件,有与众不同的生长和生活环境。所以,奉劝你谁也别去做,做回自己,惜心自爱,就是自信、自尊的表现,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因此,做人一定要做回自己:

第一,如果你不能或不敢做回自己是,是你的自信不足,胆识太少,应多锤炼,长见识;

第二,你不做自己,拼命学别人,是你在埋怨上帝,上帝一定惩罚你,让你生不如死;

第三,你想努力做回自己,但没有做好,是技术问题,上帝会宽恕你,快向智者请教;

第四,有人不准你做回自己,是他们的错,你可以不听,上帝会教育他们。

七种病态心理介绍

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且平时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

究其原因,是这种人在社交中心理状态不佳,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种心理状态,实际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态心理,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二、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三、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五、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这种贪图财利,沾光别人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七、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根据病情症状特征辨别心理疾病

躯体是物质的,从本质上说躯体疾病就生物疾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现代科学仪器,进行系统检查,对躯体的正常与否作出质化和量化的描述,从而提供正确诊断的依据。

而心理疾病因为它是精神心理的问题,是非物质的,因此它的表现就没有那么直接、那么具体了。给人的感觉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当前也还没有一种有效的仪器对心理疾病进行测试。测谎器可以算是一种心理仪器,但也不适用于心理疾病的诊断。

对心理疾病我们只能靠临床中的经验,总结它的规律,辨别它的特征,进行诊断。所以说心理医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经验科学。在临床中,我经常需要到临床各科进行会诊,每一次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位患者到底是躯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

这是首先必须确定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进一步研究他是何种疾病。最后确定诊断,确立治疗方向。所以,认识心理疾病的特征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据。

心理疾病都有共同的症状特征,这是我们辨别心理疾病的实质性依据,是诊断的首要条件。

一、症状散乱无系统性

依据统一机体的原理,任何刺激都可能触发身体各部分发生反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们常说:“一处有病,全身不适”。这就使得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而无系统性可言。如果患者的症状包含两个以上系统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心理疾病的可能。

 二、症状飘逸无规律性

刺激反应引起人的生物反应,包括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同时又可以引起心理反应。因此,心理疾病从总体来看,其症状可以在心理和躯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两者兼有。这就使病情和病状变得更加复杂,如云彩般飘浮不定,无明显的规律可言,令人难以捉摸。

三、症状起伏无时限性

一般而言躯体疾病多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感染―发病―治疗―康复。而心理疾病则多是由多个周期或多个时段组成,症状发作多与生活事件等心理刺激因素有关。症状起伏,发无定时,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心理疾病可以即时发生,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抑郁障碍等。也可以中断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病。

四、症状变幻无预感性

心理疾病还具有症状变幻不定的特征,表现为断断续续,时好时坏,或此起彼伏。一会儿这里不舒服,一会儿那儿又痛。病情不仅与心情有密切关系,有时甚至与天气变化也有关。难于预测。

五、症状性质无固定性

非心理疾病的症状性质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一般来就,那儿有问题,那儿就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而心理疾病症状性质很不稳定,如腹部有一个包块,不久又消失了。本来确定为颈椎病,不久复查病灶好像又不见了。明明是“高血压”的,有时忘了服药,一测血压又不高。化验检查单,有时“阳性”,有时又“阴性”。临床中发现这类情况,应注意心理疾病的可能。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只要我们掌握了使自己成长的方法,最悲惨的事最后也会变成好事。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愤怒,愤怒是最真实的情感,如果愤怒不能表现或发泄出来,将会埋藏在体内,通常导致疾病或身体机能失调。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愤怒,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指责同一件事,当我们感到愤怒,又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表现出来的时侯,就会把它埋藏起来,然后导致了怨恨、痛苦和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发泄愤怒。

我们可以用许多积极的方式发泄愤怒,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使你愤怒的人坦诚地谈,把情绪释放出来,你可以说:“我很生你的气,因为……”当我们愤怒得想指着谁大骂时,说明愤怒已经积蓄很久了。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和别人说,那么,另一种方法是,对着镜子里的人说。

找一个安全不受打扰的地方,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如果你做不到,就看着自己的鼻子和嘴,看着自己和伤害你的人,回想你愤怒的时候,让愤怒自然宣泄,告诉镜子里的人,你为什么愤怒,表现你所有的愤怒,你可能会说:

“我生你的气因为……”

“我受到了伤害因为你……”

“我很害怕因为你……”

请释放你的感觉,如果你想用身体来发泄,就找几个枕头来,打枕头,不用害怕,表现你的愤怒,不必觉得羞耻或有犯错的感觉,请记住,感觉反映了我们的思想,感觉是由某种思想引起的,我们何时能释放感觉,就能为美好的事物腾出空间。

发泄愤怒后,尽量原谅使你愤怒的人,原谅将给你带来自由,只有你,才是原谅唯一的受益者,如果不原谅,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我暗示不好的事,这样并不能使你好起来,释放愤怒和重复愤怒是有区别的,你可以说:

“对,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过去了,虽然我不赞同你的做法,但我知道,以你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你已经做得做好了,我释放你,你自由了,我也自由了”。

重复这段话几遍,直到你能摆脱愤怒。也许,你还想处理其它愤怒的事,就请让你的感觉顺其自然吧!我们还可以对着枕头大叫、踢打床和沙袋、写信,然后把它烧掉、在车窗紧闭的车里大叫、打网球、高尔夫球、踢球、锻炼、游泳、来回跑、用不熟练的手把你的感受写或画出来,这种写和画的创作过程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宣泄。

在我的研习班里,有一位男士告诉我,每次他会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对着枕头大叫,发泄对父亲的愤怒和不满,5分钟过去后,就开始累了,每30秒钟他就会停下来看看,还剩多少时间。

我曾经用敲打床来发泄愤怒,那会产生很多噪音,所以我不能那样做了,我的狗会很害怕,它以为我在生它的气,后来我发现,在车里大叫,或在院子里挖坑也能很好地发泄愤怒。

把感觉释放出来后,你会更具有创造性,我建议,用比较安全的方式发泄,不要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记得连接你身上至高的力量,进入心灵的深处,找到解决愤怒的方法,想象愤怒从你的身上离开,这对治疗很有帮助。向别人献上爱,看到爱抚平了你们之间的不和谐,你愿意看到和谐。有时,愤怒往往说明你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请认识愤怒,才能解决愤怒。

许多人告诉我,当他们面对让自己愤怒的人,把愤怒发泄出来后,就好象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感觉很愉快,我有一个学生,她不能释放愤怒,实际上,她知道自己的感觉,却不能公开地表现出来。有一次,她踢东西、大喊大叫、大叫喜欢酗酒的女儿的名字、大叫母亲的名字,大叫所有人的名字,随后,感觉就象卸下了包袱,从那以后,女儿来看她时,她久久地抱着女儿,她已经能够用爱来代替愤怒了。

也许,你会让愤怒控制你的生活,我称之为”习惯性愤怒”,一有不愉快发生,你就愤怒,你超越不了愤怒,这样的习惯使你象个任性的孩子。请问自己以下问题,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我为什么总是选择生气?我在做什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制造出让我愤怒的事?

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吗?这是我所想要的吗?我在惩罚谁?还是在爱谁?

为什么我总是这样?什么样的思想导致我遇到这样的挫折?

我做了什么,使得别人老让我生气?

换句话说,你为什么把愤怒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有必要生气吗?我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公正、公平,你没有权利愤怒,而习惯性愤怒对你的身体没什么好处,因为愤怒会积存在身体里。想想看,你大部份时间在想什么,坐在镜子面前十分钟,问自己:”你是谁?你需要什么?什么会使你幸福?我要做什么才能让你幸福?”现在,请为自己努力吧,请在你的内心建立一个充满爱、积极乐观和愉快的模式。

人们在开车的时侯常会被激怒,对胡乱开车的人经常表现出愤怒,很久以来,因为其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我也感到很沮丧。因此,我的解决办法就是,上车后向自己的车子献上爱,然后自我暗示,周围都是些很棒的驾驶员,我身边的人开车开得都很好。因为我这样相信和自我暗示,所以在路上,就很少遇到开得不好的,他们都去找那些攥紧拳头大喊大叫的人了。

你的车子就象你身边的人和事一样,能反映出你自己。因此,向你的车献上爱,向马路上所有的人献上爱,我相信,车的每个部位就象你身体的每个部位一样。

例如,我有一个同事,她觉得自己看不到生命的方向,她不知道生活会走向哪个方向,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有一天,她发现车子前窗的玻璃,裂成了一片片。另外一个很熟悉的朋友,觉得自己”陷进去了”,然后就发现自己的车胎瘪了,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我知道,乍一听,会觉得很荒谬。而我觉得很有趣,这两个人所说的话反映了他们的心里状况,这些心里状况反映到了车上。”没有任何方向”意味着,你前面什么都看不见,挡风玻璃就是个很好的比喻,车胎瘪了刚好对应了”陷进去”。下次你的车出问题时,这些损失说明了什么?想想看,是否能和你当时心里状况联系在一起,得到结果也许会让你感到吃惊。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写一本书,叫”医治你的车”。

有时,我们不太理解身体和心灵的联系,现在,是时候了,我们需要敞开自己的思想,了解身体和心灵的联系,你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让你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愤怒不是什么新鲜事,没有人能避免愤怒,重要的是,通过认识愤怒,把力量使用在好的方面,如果你生病了,请不要烦躁,不要对自己生气,请向生活献上爱和原谅。能够向病人献上爱和关怀的人,也会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能很好地对待自己、朋友,甚至你的家庭,你会感到筋疲力尽。请把你的感觉释放出来,当你学会了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你会发现,生命将会出现很多美好的改变。

怨恨导致各种疾病

怨恨是埋藏已久的愤怒,它积存在体内,通常在身体的同一个地方,在体内沸腾并吞噬身体,最后导致肿瘤和癌症,因此,压抑和积存愤怒不利于身体健康,现在,请把你的愤怒释放出来吧!

很多人成长在不允许表现愤怒的家庭,特别是女人,通常被教导说,不能生气,生气是件恶劣的事,只有父母或某人才能生气。因此,我们会积存愤怒,而不是释放它。现在我们该明白了,是我们自己抓住愤怒不放,和其他人无关。牡蛎在沙粒上一层层地积累方解石,最后变成美丽的珍珠,同样的道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积存情绪伤害自己,就象在自己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同样的电影,如果我们要自由,要摆脱这些情绪,就请超越它们。

一般来说,”他让我不幸福”的思想是导致女人患子宫囊肿或肌瘤的原因。生殖器能很好地证明我们是男性还是女性,通常在两性关系中,我们的情绪会漫延到身体的器官中,至于女性,将会积存在女性的器官里,慢慢伤害这些器官,最后变成肿瘤和癌症,我们需要努力解决被隐藏的愤怒,我收到一位女士的来信说,她不能改变愤怒的模式,导致她第三次患上了癌症。我告诉她,她对自己的痛苦很自以为是,对她来说,让医生把肿瘤拿掉,比学会原谅要容易一些,她最好两样都能做到,医生可以把肿瘤拿掉,只有我们才能防止它再出现。

有的人宁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模式,最后就真的死了,我还注意到,很多人宁死也不愿意改变饮食习惯,最后他们就真的死了,如果这些人是我们所爱的人,并且我们知道,他们还有其它选择,我们将会感到非常不安。不论我们选择什么,都是合适的、毫无指责的,就算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也会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离开。

生活中出现了失误,不必指责自己,不用产生犯错的感觉,没有谁做什么是”错”的,每个人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理解已经做得最好了。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特定的生活经历,更高的自我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成长,我们没有走错路,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我们在无尽的旅程中走向永恒,在生命轨迹中不断循环,我相信,这次生命历程中不能做的事,在下一次生命历程一定可以做到。

躯体化及其意义的探讨

因为躯体不适而反复看医生、反复检查,但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在临床上每天都会碰到很多,她们属于躯体化障碍,文章介绍了对躯体化概念的理解,并对躯体化的动力学意义、文化对躯体化的影响等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躯体化;心理动力学;退行;继发性获益。

一、概述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以不同形式表达她们的存在和存在的艰辛,生病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知道有身体的疾病,也有心理的疾病,身体疾病可引起心理的反应,心里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身体的反应,二者是相互影响的。那么有一些躯体症状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它们主要由心理情绪问题引起,或者说心理情绪问题用躯体症状来表达,这就是所谓躯体化的问题。

躯体化一词是本世纪初创用的,当时是指”根深蒂固”的神经症籍以引起躯体性失调的那种假设过程。后来描述为躯体化是籍以躯体症状表达精神不适的一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即社会人际关系造成的,是表达与应付社会和个人烦恼的手段。也称它是个体在心理应激反应下,一种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和症状的倾向,这种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证实。

躯体化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演化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且体验成为躯体症状。换言之,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表达的则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从临床上看,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临床类型,躯体形式障碍还包括疑病性神经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临床类型。其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不适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疾病基础的再三保证。躯体症状的出现和持续出现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患者时常拒绝探讨心理病因,认为其疾病是躯体性的,要求进一步检查。由于结果常使患者失望,易引起医患关系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心理动力学对躯体化的认识、躯体化的医源性慢性化问题、中国文化与躯体化以及有关躯体化的诊断要点。

二、心理动力学对躯体化的论识

1、躯体化症状是一种退行性行为

精神分析认为,婴幼期由于心理结构尚未充分发展,不能在语言上进行交流,个体对外界的刺激主要在躯体水平上做出反应。那么遇到焦虑、恐惧时,个体会形成原始的躯体反应模式,这种反应我们可以理解为儿童的躯体行为语言,好的母亲能很好的理解婴幼的躯体语言并给于恰到好处的满足,但若婴幼儿的焦虑、紧张以及需要,长期和严重地没有得到理解和满足,那么躯体的不适和糟糕的感受会积存下来,虽然随着儿童长大语言得到发育,但那种前语言期的感受也只能永远留存在潜意识里,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遇到困境时,早先的那种躯体反应就会重现,使患者感受到一种非理智的、神经质的躯体不适和焦虑,而且会促使去找原因,产生疑心和妄想。Freud把这一过程叫做“再躯体化”,它是一个退化过程,即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

正是在这点上,躯体化也许是一种原发性障碍,症状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或是一种隐匿性障碍,部分病例可能是其人格特征。

所以我们说患者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个人和社会烦恼或精神症状转化成了躯体症状也许并不确切,它不是简单的情绪转化成躯体症状,而是早年潜抑下来的”器官语言”的激活和重现,儿童前语言期的躯体不适感和幻想,是后来形成躯体化症状的基础。

2、 躯体化症状是潜意识愿望被压抑的产物

精神分析学说把躯体化的形成看作是一种潜意识过程,借此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矛盾或冲突转换成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如用躯体化症状置换内心不愉快的心情,减轻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自罪感,表达某种想法和情绪等,所以病人用躯体化症状是为了达到压制潜意识的心理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例子来加以理解: 例一:弗洛伊德的友人、神经病学家布雷尔曾用催眠术治疗过一个年轻妇女,名叫安娜,在她护理病情危重的父亲时,发生了多种躯体化症状及精神症状:挛缩、瘫痪、神经质咳嗽、幻觉及意识模糊状态。在催眠状态中医生让病人回忆与她症状有关的、被遗忘的事件和幻想,病人在回忆中伴有强烈的情绪爆发,然后症状就消失了。 在这一案例里,与安娜病情有关的幻想,显露了她指向父亲的性的渴望,这种渴望在她照料父亲的亲密境况里被调动起来。按照精神分析观点,儿童在四、五岁期间,指向双亲的性愿望是儿童发育正常过程的一部分,即所谓的俄底浦斯情结,但这个期间的儿童式的性愿望也充满被淹割的恐惧,所以随着成长,儿童必须把这种指向异性父母的性欲压抑下去,到青春期时转向其他异性,但因为某些原因,如父母的性诱惑会造成儿童对父母的性欲固着,进入青春期后会被重新唤起。在安娜的那个年代,当时的中欧文化存在对性的严厉禁锢,所以安娜产生了严重的乱伦恐惧和负罪感,她必须把这种伤风败俗的性冲动及伴随的恐惧和负罪感“压抑”下去,结果导致了“癔症性神经症”,病人的躯体化症状正是为了达到掩盖强烈的性冲动和压制恐惧情绪的目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里发生的。 例二:笔者曾接诊一个案例,女性、35岁,公司职员,因为胸闷、腹胀、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紧张不安一年,在综合性医院做过多次检查,排除了器质性问题后而来到我的门诊,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极为友好、谦虚,她告诉我乡下的母亲一年前中风瘫痪,她接母亲到自家照看,不久就出现上述症状,因为自己患病不能照顾母亲,她不得不请了一个小保姆帮助照料,但因为有时保姆回家,只能靠她照料。她一进母亲的房间就出现上腹部痉挛性疼痛,她为此困惑不解。病人告诉我她父亲在她上小学四年级时出世,母亲一直多病,她是老大,下面一个妹妹,一家的负担都落到了她身上。接下来的多次治疗病人很少谈到母亲,只关心她的身体症状,希望医生帮她治愈后好照顾母亲,治疗处于停滞不前,大概在治疗三十多次时,病人一谈到母亲就出现胃痛、焦虑。接下来的几次出现了转机,病人对母亲有很多愤怒的情绪,甚至一度谈话不能自持,病人自懂事起就一直要照顾经常生病的母亲,可母亲因为生病变得脾气暴躁,常常责骂她,她只能忍气吞声,周围邻居都夸她孝顺。曾有一次母亲愤怒的把剩菜泼在她身上,她当时闪过一念想杀了母亲,随后感到恐惧不安,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暗暗发誓再决不让母亲生气。在病人大量暴露愤怒和表达情绪后,她的身体症状开始明显好转。 这个案例显示,病人在友好、谦虚的背后蕴藏着强烈的愤怒甚至杀母之心,因为母亲生病使她不得不压抑愤怒,并且为自己的愤怒感到自责,她的躯体症状是她回避愤怒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是用躯体症状来置换不能表达的愤怒之情。

3、躯体化症状是为了得到继发性获益

一个妈妈带着10岁的孩子来看心理医生。妈妈说,最近半年来,孩子经常喊头晕、头痛,家长带着他看了许多医生,做了很多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医生在仔细询问了孩子及其家庭的情况后明白了原因。原来,半年前,孩子的父母离异,孩子被判给了母亲。孩子和父亲关系一直很好,在父母离异后,孩子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上父亲一面。但自从孩子头痛发作后,父亲每次都会很关心地跑过来,和妈妈一起陪他上医院检查,然后再陪他玩。心理医生经过分析认为:孩子偶尔的头痛使他无意中获得了好处,得到父亲的关爱,而父亲的行为又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症状,孩子便有意无意地借着躯体症状,来唤起父亲的注意,经过心理医生的悉心指导,孩子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有意无意的借着症状获得好处,是我们人类在社会生存中获得的聪明之一,通过疾病达到不上学、不上班,获许病退,得到劳保,避免指责和批评,免除某种责任和义务,寻求别人注意和同情等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并非病人完全的有意伪装,但却是在有意无意中玩着这种游戏。象玩物丧志一样,沉迷于这种游戏的后果造成不能自拔,以至于自我哀怜、怨天尤人,使个人发展受阻,发展受阻的结果使个体更加固着在玩病游戏上,那么看医生及检查和治疗就会成为他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说最先只是获得点好处,后来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疑病当中去了。

森田疗法强调的不放弃生活工作,顺其自然的去做,正是为了破除这种魔法游戏、回到现实人生中来,那么治疗也就在其中了。 由于社会文化所决定的行为准则鼓励躯体症状的表达,并能得到同情和理解,而诉说情绪烦恼常得不到倾听和支持,甚至被视为软弱无能,从而使病人发明大量的躯体化症状以达到“继发性获益”。所以躯体化成为病人对付心理、社会各方面困难处境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应对方式。

三、中国文化与躯体化 1975年曾文星报告台大医院精神科门诊的主诉中70%有身体不适,有40%且为其唯一主诉。1986年台大的研究前者为72.9%,后者为37.2%。而在美国地区以身体症状为主诉的比率则为22.9%。近20年其他地区如非洲、印度等研究都报告身体症状与疑病症皆为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如此看来,身体症状并非华人独特的心理症之临床表症,以躯体化症状作为主诉在东西方都普遍存在。 但从上述数据看出,中国患者更习惯向医生仅陈述身体症状,希望帮助解决身体不适。因为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克制、忍让、和为贵,因此在人际互动中尽量避免直接表露爱恨之情,而西方文化尊重个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回避倒视为不正常,所以中国人习惯于压抑情感,过多的压抑会导致恐惧、妒忌、自卑等各种神经症的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是神经质的、使人没面子而羞于表达的,所以势必导致个体更强的排斥、压抑和否认,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其结果是一方面压抑的情绪导致躯体化症状,另一方面他们正好用躯体化症状堂而皇之的去求医问药,从而避免暴露内心情感和冲突。 另外的原因,虽然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社会和医疗机构在逐步重视心理卫生,心理知识借助媒体正在大量普及,但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中国,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深入人心,大量综合医院的医生和患者都不太相信谈话和交流就能治病,加上经济原因、学习工作繁忙和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心情,使人们有了身体不适(尽管可能伴有情绪问题)还是更愿意求助于内科医生,以一些较为直接、易于接受的躯体症状作为主诉,以便能在繁忙的医疗机构中得到最快捷的药物治疗。“躯体化”往往被视为一张通向医疗服务的门票。

(0)

相关推荐

  • 喃喃重复自语需要做哪些检查

    喃喃重复自语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确认。意识活动包括觉醒和意识内容两方面。当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可导致不同程度觉醒水平的障碍,而意识内容变化…

    11-10
    20
  • 如何检查癫痫引起的病理性赘述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

    12-04
    14
  • 如何预防身体变形障碍

    对于躯体的某个部分的极端不满就是躯体变形障碍(BDD),史称畸形恐怖。 躯体变形障碍属于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患者性格上往往追求完美,比较自卑,通过外在形象来获得一定的自我肯定,当无法…

    12-11
    11
  • 信息成瘾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很多人都会从事不断收集信息的工作,但为什么不会“信息成瘾”呢?沈教授认为,工作心理决定是否会“信息成瘾”。“信息成瘾”的人工作很被动,工作目的大多停留在维持生活上,而没有把对生活的…

    11-15
    11
  • 如何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引起的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赘述是指对别人让其围绕话题简述的要求置之不理,固执地按照自己预想的思路赘述下去。临床上引起病理性赘述的疾病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精神发育迟滞。专家表示,精神发育迟滞引起的病…

    11-30
    13
  • 思维中断患者的饮食

    思维中断是患者感觉到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如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饮食不加限制的话,有可能让患者的病情出现转化,可能会…

    12-01
    8
  • 降低幸福感的四大心理

    你幸福吗?幸福是我们人生最求的目标之一,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足,自信,由衷地热爱生活,就是幸福的状态。而幸福从来都不是必然的,也不是某个人赐予你的,你的幸福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当感觉到…

    12-05
    10
  • 有哪些症状体征可以帮助谊妄的诊断

    吸入氧化锌烟尘的锌中毒,在神经系统症状如痉挛谊妄及意识模糊,可发现脉速咽喉部充血两肺于哆音呼吸音粗糙等。吸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并出现呼吸困难缺氧及发组等长期吸入硬脂酸锌…

    11-05
    17
  • 断毛癖患者需要检查什么

    断毛癖患者习惯性地动手拔下自己的头发,导致秃头。心理医师指出,断毛癖常出现在幼年时期,通常肇因是焦虑或无聊。有报道拔毛癖患者与强迫症临床表现相似,及其一级亲属中强迫症出现率较高,同…

    12-04
    8
  • 情绪、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哪些疾病的产生

    七情调节不好是特别容易损害身心健康的。《黄帝内经》说“主明则下安”,意思是说心就是一家之主,是身体的司令部,是家长,一个人如果情绪好,心理调节得好,其他脏器就运转正常,身体不容易得…

    01-01
    28
  • 抑郁症是如何分类的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

    11-14
    15
  • 信息成瘾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很多人都会从事不断收集信息的工作,但为什么不会“信息成瘾”呢?沈教授认为,工作心理决定是否会“信息成瘾”。“信息成瘾”的人工作很被动,工作目的大多停留在维持生活上,而没有把对生活的…

    11-19
    1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