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破裂的治疗预后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在患者的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与主题之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以下是思维破裂的治疗预后的详细介绍:

1、病程经过与预后:一般起病较急、有明显诱因、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为间断的思维破裂发作者预后较好。如能早期发现及治疗,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症状可及时控制。
  2、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因素和预后: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日利亚)的思维破裂病人预后较发达国家(英国等)为好,推测可能受家庭背景、患者与家属往来、职业、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发现思维破裂病人预后与家庭经济水平和家庭成员对病人的态度有关。上等经济水平家庭中的病人,预后良好者占52%,下等经济水平者占23.4%。这种相关见于城乡两组病人,而城市更为明显。
  3、预后与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缓解率有明显提高。

思维破裂的治疗预后相关阅读

如何正确对待所面临的学习压力

1、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青少年在高中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很多人为当工程师、医生、教师或文艺工作者等而学习,有的人只为谋求一个较好的工作或较高的地位而学习。一旦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或革命的需要不完全吻合时,常会引起急剧的情绪波动。所以,家长、教师要及时引导青少年明确人生的意义,了解人活着为了什么,以提高他们对个人存在价值的认识,端正生活态度,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必须通过不断的教育才能逐步形成。智力水平、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不同,均可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父母应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学习目的明确,积极性高,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学习目的不明确,其学习往往是消极被动的,效果也不佳。为了预防学习问题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极为重要。

2、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良,与青少年发生心理障碍和神经症有关。好的学习方法强调合理用脑,长期脑力活动过度紧张,得不到及时调节与恢复,可产生头痛、头昏、失眠、注意不集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相反,大脑一直处于休息状态,缺乏必要的刺激,也不可能提高智力水平。故合理用脑,注意工作、学习与休息的合理安排,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使孩子明白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道理。告诉孩子不要因偶尔考试失败而烦恼,也不要为一次侥幸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正确对待分数,胜不骄,败不馁,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执着追求。

3、要重视全面的学习。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学好社会知识和其他有用的生活与做人的知识。下述几点尤其需要加以注意。1)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和道德修养,要从小养成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品质。让良好的作风、道德修养成为行为的准则。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展望现实社会的发展规律,增强时代感,并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3)培养健全的性格与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阶段,正是性格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家长、教师在这个时期能发挥有利影响,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实践和努力,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具体作法上要有计划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以荚雄人物为榜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不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什么叫做定势错位症

定势又叫做心向,即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之中,社会的定势能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引起定势错位症的原因有:

1、社会是个人系统,其中包含若干子系统。就社会存在而言,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国家与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都是受益者,不改革没有出路。但就局部而言,还存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有些人分不清主次,以偏概全,对客观现实做出错误推理,草木皆兵,缺乏安全感。

2、个体的社会经历也是定势错位的原因。

3、除此之外,短视、媚俗、媚外的价值观,也会导致个体丧失立场,降低道德水准、颠倒是非,去迎合一些与现状相悖的观念与行为,出现道德定势、心理定势、行为定势错位的病态心理现象。

定势错位的危害极大,对个人而言,可能会因此而丧失信心、心灵空虚、斤斤计较、算计他人、不思上进、甚至违法犯罪;就人际关系而言,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摩擦与冲突,酿成家庭、邻里及同事间的感情悲剧;从社会来看,它与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公德的衰退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纠正错位的定势,以一种健康的心态与行为去工作、学习与生活。

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志等活动。心理现象极为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地说,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人的心理无论怎样复杂,总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例如我们会见一个久别重逢的朋友,首先要互相注视、互相问候,感知对方的音容举止。经过一番叙谈后,就会引起对一桩桩往事的回忆。谈到共同关心的问题,就会引起对问题的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其中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是人们了解事物、处理问题所必需的过程,在心理学上,一般称之为认识过程或认知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决不会无动于衷,总要表现出爱和恨、喜和怒、满意和不满意等情感和情绪。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不只是为了消极地适应它,而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地改造它,这就必然要表现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意志行动。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过程各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一方面,情感、意志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正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另一方面,情感又推动了认识活动的开展和深人。意志则是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一旦产生,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社会行为。

心理过程是人人共有的,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共同体现。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和知觉。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通过记忆和思维。但是,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以看到每个人的个性的不同表现,如有的比较热情,有的比较冷静;有的比较机智,有的比较迟钝;有的爱好文学艺术,有的爱好科学理论;有的关心集体事业,致力于高尚理想的追求;有的注意个人实惠,热衷于物质生活的享受等等。人的个性正如各自的面貌,各有特点,反映出每个人在心理活动上的差异性。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既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也表现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方面。所以在心理学L,常将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统称为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方向和行为的社会意义。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效率特征和风格特征,它们一经形成,总是相对稳定、相当持久的。因此,人们可以据此来区分和刻画不同的个体。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着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感和改造世界的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无从形成的。同时,己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例如,能力不同的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可能不同;性格不同的人,情感表现可能不一样;具有勇敢性格的人,常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行为;属于怯懦性格的人。多是畏首畏尾而退缩不前等。

什么是情绪、心境

情绪是人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反应、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情绪=内在心理状态+外在生理反应。在生理方面,人体的肌肉、血管、内脏及内分泌腺,都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以及表露出来的心理状态,就是情绪。如当情绪忧郁时,会因人体肌肉松弛而导致目光向下,垂头丧气,举步维艰,萎靡不振等,表现出内心苦闷的状态。若情绪愤怒时,则会使人体肌肉紧张而致横目瞪眼,咬牙切齿,两手握拳。烦躁不安等,其内心则表露出气恼的状态。这就是说,情绪在人的外在行动上及内在心理上都有所表现。一般认为,在人与内、外环境的适应中,情绪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情绪可因其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分为激情、心境、应激三类。

心境有时也叫心情,是一种比较微弱、缓和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忧郁、欢快等。心境不是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体验,它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以相同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心情舒畅时对许多事物都会产生欢快的情绪,而忧心忡忡时则会对许多事物产生不偷快的情绪。

引起心境变化的原因很多,如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工作的顺利或挫折。事业的成与败,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身体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如时令节气)的变化等,都可以对心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对过去的片断回忆、无意间的浮想也会导致与之相联系的心境的重现。

心境对人的生治有很大影响。积极快乐的心境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恶劣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妨碍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什么是长生不老的“金钥匙”

保持心理年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研究证实,人的平均寿命在百年以上。而有人往往还不到60岁就出现衰老,除生理因素外,还有心理因素,“60岁为老”这一传统观念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能否摆脱和走出这一误区,直接关系到晚年生活的质量。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假如你认为自己不老,你就会永远年轻;你以为自己老了,那你就真的老了。”这个道理说明,心理老化是真衰老,是从内往外的衰老。因此,人们说:保持心理年轻是“长生不老”的“金钥匙”。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年轻,内分泌系统就如同正常人一样健康。要保持心理年轻,首先要强化调整心态,克服未老先衰的心理症状。如果你的心理年龄明显老过生理年龄,就必然引起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只有勇敢地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才能焕发青春活力。

其次要学会轻松、幽默。轻松、幽默是人生快乐的一大法宝,待人处事轻松活泼一些,言谈举止多一点幽默,平时还要多结交一些年轻的朋友,自觉地从心理上加入到年轻人的行列,你的心理状态就一定会显得很年轻。

最后是要把重德轻利作为行为准则,切莫为一己之得,斤斤计较。切记,利欲熏天心、贪得无厌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心情平稳、健康长寿的!

(0)

相关推荐

  • 病理性赘述需要与哪些症状进行鉴别

    病理性赘述是指病人思维过程中的联想极易脱离中心话题,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讲话人的抽象概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说话啰嗦,抓不住重点,思维进程给人以举步艰难的印象,迂回曲折,…

    11-15
    42
  • 依赖公式化患儿的饮食禁忌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

    12-04
    10
  •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患者需要做哪些预防

    我们知道,引起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月经周期性精神病、抑郁症、其它类精神活性物质的依赖、老年眩晕、高血压脑病、耳源性脑脓肿、枕大神经痛、周围神经缺损、蛛网膜下腔出…

    11-30
    11
  • 摸空症的食物禁忌

    摸空症多见于重病谵妄时,做到茶饭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摸空症的发生。那么,对于这种病症,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

    11-15
    19
  • 信息成瘾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很多人都会从事不断收集信息的工作,但为什么不会“信息成瘾”呢?沈教授认为,工作心理决定是否会“信息成瘾”。“信息成瘾”的人工作很被动,工作目的大多停留在维持生活上,而没有把对生活的…

    11-15
    11
  • 摸空症的食物禁忌

    摸空症多见于重病谵妄时,做到茶饭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摸空症的发生。那么,对于这种病症,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

    12-20
    16
  • 走出消极情绪的心理自我疗法

    研究证实,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当你情绪低落时,不妨劝慰自己:“这几天可能正是我情绪周期处于低落的阶段,过几天会自然好起来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

    11-16
    17
  • 心理不正常才要去看心理医生吗

    不断地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咨询是针对有问题的人,是治病,所以总是聚焦在问题和疾病上。”其实做心理咨询就像感冒了去看医生一样那么普通。人感冒了发烧、头痛、咽喉痛,“心理”同样也会“…

    12-05
    18
  • 依赖公式化能预防吗

    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损害。AS患者通常是离群、孤立的,往往以一些异常的或奇怪的举动去接触别人。尽管患者知道别人的存在,但通常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会喋喋不休地向听众(通常是成人…

    12-04
    10
  • 信息成瘾检查方法有哪些

    从事与信息关联密切的人员最容易患“信息成瘾”。从日常生活上看,每天连续看电视、听广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的人都很容易引发焦虑。从职业来讲,记者、广告员、信息员、网站…

    11-27
    14
  • 情绪性疲劳吃什么好

    心理性疲劳的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可以根据以上特点来诊断。下面为大家介绍预防心理性疲劳可以吃哪些食物?以下介绍的…

    12-04
    15
  •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需要做哪些检查

    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忆。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者,表现为兴奋、激越,躁动不安,言语增多,内容与发病因素有关,带有夸大色彩,夜间睡眠…

    11-21
    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