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患者需要做哪些预防

我们知道,引起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月经周期性精神病、抑郁症、其它类精神活性物质的依赖、老年眩晕、高血压脑病、耳源性脑脓肿、枕大神经痛、周围神经缺损、蛛网膜下腔出血、听神经瘤、中耳气压伤。因此,一旦发现,就要在未复发的情况下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下面介绍一下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患者需要做哪些预防。

1、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的发生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常见的复发先兆为:病人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胡思乱想、说话离谱等。这时就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病情波动时的及时处理可免于疾病的复发。
  2、减少诱发因素
  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病人增强信心,使病人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的环境中生活。
  3、开展社区防治工作
  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必须在社会建立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中普及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患者需要做哪些预防相关阅读

(0)

相关推荐

  •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需要做哪些检查

    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忆。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者,表现为兴奋、激越,躁动不安,言语增多,内容与发病因素有关,带有夸大色彩,夜间睡眠…

    11-15
    17
  • 抑郁症是如何分类的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

    12-19
    16
  • 要不得的“从众心理”

    在工作中医生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病人明明是专门找医生来看病,他开始很信任医生,但一旦住院接触动其他病人,就马上会改变原来的主意,对医生的建议产生疑问,甚至自作主张改变治疗方案和…

    12-02
    11
  • 预防情绪性疲劳的措施有哪些

    情绪性疲劳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情绪性…

    11-14
    10
  • 抑郁症能痊愈吗

    抑郁症能否治好,第一看症状重不重,第二看到底是为什么是焦虑,背后的能力和资源,第三个要看性格。例如一个患者因为没能升职而患了抑郁症。他认为自己资历够了,但是并没有为升职管理岗位做相…

    11-30
    12
  • 如何诊断喃喃重复自语

    颞叶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痫性放电通常起源于努叶或也叶内侧,额可起源于其他部位,由于起源、扩散途径及速度不同,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可先出现单纯部分性发作(时间可长可短),再出现意识…

    11-15
    13
  • 儿童离别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分离性焦虑症(separationanxiety)的诱发因素包括强制性的分离,如父或母的亡故、患病或父母离异。这些因素对那些有遗传素质的儿童来说,易诱发焦虑。儿童离别焦虑发生在六岁…

    11-14
    15
  •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疾病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剧烈的精神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其发病原因诸多,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是怎么…

    11-05
    31
  • 摸空症的食物禁忌

    摸空症多见于重病谵妄时,做到茶饭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摸空症的发生。那么,对于这种病症,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

    11-15
    19
  • 思维中断的鉴别诊断

    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下面介绍一下临床中应如何注意与其他症状的鉴…

    11-30
    8
  • 小便恐惧患者的饮食保健

    克服小便恐惧症的方法有反向意念法,是指只有放弃焦虑才有利于康复。要多给自己一点鼓励以增强自信。有了自信,精神上相对放松,也就避免了过分焦虑。要反复提醒自己,给自己信心使自己多跟别人…

    11-14
    12
  • 思维破裂的治疗预后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在患者的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与主题之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

    11-14
    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