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

血清游离轻链(FLC)具有以下优点: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普通M蛋白鉴定更敏感能更早的发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复发;

在疾病复发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X线和MRI扫描无变化,而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是肿瘤复发的明确证据,提示该行化疗了;

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而血清游离轻链较比免疫固定电泳更能反映缓解的深度,因此在2006年国际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已将游离轻链作为骨髓瘤严格完全缓解的标准之一。治疗后游离轻链阴性的骨髓瘤患者较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但游离轻链阳性)有更长的生存期;

血清游离轻链在IgD型、轻链型、无分泌型骨髓瘤和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中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且可作为判断这些患者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血清游离轻链数值及其中κ/λ比值异常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单克隆游离轻链(FLC)检测是许多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现有的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对游离轻链鉴定和定量上并不敏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法[1]是最近应用较多的一种对血液中的游离轻链自动化定量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联合应用常规M蛋白鉴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多种恶性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率;在监测上,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其他指标能更早的对治疗及疾病的复发做出反应。在MGUS患者还可提供非常有意义的预后信息。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 FLC)最初是150年前从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被定义为本周蛋白,它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的大量增生产生的匀质的κ或λ游离分子。它出现在许多恶性浆细胞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沉积病等。通常定性、定量测定尿中FLC来判断疾病状态,由于尿液FLC的浓度很大程度的受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所以不是理想的选择。最近血清游离轻链定量的试剂盒已商品化,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2006年写入了多发性骨髓瘤及A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本文将对正常人FLC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清游离轻链代谢生理学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聚体,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它们决定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别对应于IgG、IgA、IgM、IgD轻链有κ、λ两型,每种免疫球蛋白或含κ轻链或含λ轻链。人类产κ型轻链的浆细胞大约为产λ型轻链的两倍。每种轻链的多肽链大约包含220个氨基酸,它们折叠后形成恒定区和可变区。游离轻链的产量大约比重链多40%,这是为了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合成适当的构象。未结合成四聚体形式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游离的形式分泌。这些游离轻链可以单体(22C27 kDa)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结合成二聚体(44C55 kDa) 。在正常人中,浆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有大量的FLC分子生成并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间隙。剩余的FLC通过肾小球的滤过清除,之后FLC被近端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研究表明每天有大量的FLC被肾脏重吸收(10-30 g/天)。正常人每天可以向尿液中排泄1-10mg的游离轻链,与分泌型IgA及其它的免疫球蛋白一起存在。当发生恶性浆细胞病时,单克隆的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匀质的单克隆游离κ或λ轻链分子由肾小球滤过。当滤过的FLC超过了近端小管的分解和重吸收能力后,即从尿中排泄或到达髓袢升支与Tamm-Horsfall蛋白以管型的方式沉淀下来,常造成骨髓瘤肾病。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相关阅读

患了多发性骨髓瘤怎么治疗

目前,化疗是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主要为全程化疗,给患者用4到6个疗程化疗,控制住肿瘤使肿瘤负荷降低,病人很多指标就会不同程度改善,然后改用维持治疗,消灭体内残存肿瘤细胞,使患者复发率降低,从而使疾病得到改善。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是长在骨髓里边的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很多患者会选择逃避治疗。伴随疼痛厉害、骨折、瘫痪、大小便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旦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必须进行治疗。可通过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等。

血小板减少患者怎样预防出血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骨髓里浆细胞很高,此时它产生血小板的前期细胞就会较少,通过治疗浆细胞下降,血小板造血也随之恢复。化疗也会造成血小板减少,一般两三天即可恢复。如血小板急剧下降会发生脑出血危及生命。此时需要监测血小板,防止脑出血发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时机进行手术

骨髓瘤是造血来源恶性肿瘤,属于浆细胞克隆性病变,可导致溶骨破坏、肾损害、高钙血症和贫血等终末器官损害。首先诊断病人患的什么病,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并且脊柱发生骨折,这时要先进行手术治疗。基本在化疗两个疗程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后再去做手术。

哪些因素预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会较长

预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较长因素包括:一.临床分期:分期越靠前预后相对越好,生存期也较长。二.预后:预后不良因素越多,病人的生存期就越短。三.细胞遗传学指标:17号染色体缺失的基因对很多药都产生耐药性。需要综合判断病人的生存期是多少。

(0)

相关推荐

  • 2018EHA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新药层出不穷,临床医师如何设计MM患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研究成为我们本次EHA会前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在第1天的Global圆桌会议中,首先两个欧美MM专家的讲座起到了抛砖…

    11-25
    12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误区

     一、减少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方法 以MM中老年多见,骨痛为MM最常见症状,接诊此类患者应及时行X线或CT检查,如有骨质破坏需完善血清蛋白电泳及尿M蛋白、轻链检查。对骨痛伴贫血或反复…

    09-25
    17
  •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疾病简介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

    11-23
    11
  • 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状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crab症状,可以有贫血、肾功能损害、骨质破坏、淀粉样变性、高钙血症等。骨髓瘤是一个特别容易被误诊的疾病,起病非常不典型,50%的骨髓瘤患者都存在误诊的情况。所以…

    09-27
    21
  • 多发性骨髓瘤的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

    11-23
    10
  • 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容易骨折

    骨髓瘤的病人80%到90%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骨折后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很大。骨骼新陈代谢有两方面,成骨过程和破骨过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在骨髓腔中大量增生的同时,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

    11-28
    10
  • 贫血、感染、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

    案例:患者女,64岁,2年前感觉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并且时常咳嗽、咳痰,但没有明显诱因。多次就诊于心内科、呼吸科,不能排除冠心病、肺部感染,做了改善冠脉血供、抗感染治疗后有…

    01-10
    11
  • 多发性骨髓瘤病程中如何管理自己

    病人和家属要学会自我管理。如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主食、甜食,防止血糖的升高。同时防止感冒发生,感冒后病情容易加重。平时要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等等。住院期间要随时和大夫沟通,一般三个…

    11-28
    16
  •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B淋巴细胞分泌的浆细胞的异常,属于浆细胞性疾病,往往表现是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常常会出现骨痛为主要表现,还有常会出现贫血、感染还有肾功能不…

    11-23
    14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是什么意思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它是一个恶性疾病,最常造成肾损害,这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骨髓瘤对肾脏的损害有三个方面:第一,骨髓瘤异常的骨髓瘤细胞产生大量的轻链,即大量的异常小分…

    11-25
    15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思路

    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

    01-10
    13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话,必须积极进行治疗,一般的话都会进行化疗,…

    12-05
    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