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近些年,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骨髓瘤,或MM)已经上升为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瘤的居第二位的血液恶性肿瘤。然而,由于万珂、雷那度胺和沙利度胺等新的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MM患者的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有的生存10年以上。已可视为一种像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

MM是一种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可能因为腰腿痛、骨痛、骨质疏松或截瘫等骨病就诊于骨科;或因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就诊于肾科;或因为反复肺炎等就诊于呼吸科;或因为贫血就诊于血液科;或因为各种原因就诊于中医科或理疗科。几乎每个MM患者均有一个曲折的就诊历程。

在与美国医院骨髓瘤专家的交流中发现,我国的MM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大部分已发展至该病的较晚阶段,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为截瘫或尿毒症,中国MM患者的晚期阶段的高发病比例甚至让美国专家难以置信。

事实上,这些患者在发展为有症状的MM而来医院就诊前,其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已经出现了异常,不同程度表现为生化化验中的球蛋白总量升高,但无临床表现,这一阶段称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英文缩写为MGUS。这些MGUS患者在经历了数年甚至20多年才发展为无症状多发性骨髓瘤,又称冒烟型骨髓瘤(SMM),进而进展为典型的症状性骨髓瘤。因此,MGUS又称为骨髓瘤的祖先阶段,SMM为连接MGUS与MM的桥梁阶段。我国关于MGUS及SMM这些骨髓瘤早期阶段的研究几乎为空白。为此,我们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用化验空腹静脉血和24小时尿的方法启动了骨髓瘤的早期筛查工作。

此外,在临床中发现,MM的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这2个指标与骨髓瘤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有关,白蛋白越低、β2微球蛋白越高,生存期短,故预后越不好。此即MM的国际预后分期(ISS分期)。近几年又发现,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和P53缺失等基因异常的患者病情进展快且容易耐药,预后不好,故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已将此2项指标纳入了2015年新的修订的MM国际预后分期中,即R-ISS分期。

在MM治疗中,新的肿瘤靶向药物在疗效提高的同时,对MM病情缓解的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在MM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其体内的微小残留病(MRD)这一反应体内肿瘤负荷的量是109,患者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其体内的MRD仍有大量肿瘤残留。经继续干细胞移植巩固和随后的维持等治疗,达到MRD阴性时,其MRD是102以下。研究发现,MRD阴性患者较阳性者,生存期长,预后好。因此,MM中微小残留病的引入,对MM的疗效和缓解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疗后使患者MRD转阴也成为以后患者更长生存期的追求目标。

此外,在我们化疗打击骨髓瘤肿瘤细胞的同时,肿瘤细胞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演变出新的肿瘤亚克隆,以新的伪装躲避打击。因此,设计出更多的新药不断消灭肿瘤早期或晚期的肿瘤亚克隆,避免其耐药和逃逸,防止复发,也会是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抗肿瘤药物设计和研究的更长远目标。

因此,作为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我们刚刚结束的“B淋巴浆细胞肿瘤新进展学习班”在骨髓瘤方面有3个亮点:(一)关注骨髓瘤的早期阶段,如我们已经启动了MGUS和无症状骨髓瘤阶段的早期筛查;(二)多学科联合:骨科、肾科及血液科等科室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及合作,才能使骨髓瘤患者早期诊治;(三)骨髓瘤治疗中微小残留病的引入对骨髓瘤的缓解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推动骨髓瘤治疗至更高水平,更长地延长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造福患者及家属。

同时,也给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个醒,如果体检的生化或肝功能化验中发现球蛋白高;或出现腰腿痛、严重骨质疏松;或尿中出现不明原因蛋白尿;或出现贫血,特别是上述表现叠加或合并出现,应想到骨髓瘤这个病,也去血液科就诊,帮助明确下诊断,不要漏掉了多发性骨髓瘤——这个“隐形杀手”。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常用的靶向新药有硼替佐米、雷那度胺、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疗效好,副作用小,不会产生脱发、恶心吐等。雷那度胺既能调节免疫还能抑制肿瘤细胞。沙利度胺可以抑制血管新生,肿瘤不往远处侵润进展。传统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可能会引起脱发、恶心吐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烧了怎么办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免疫功能会下降,它是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容易发烧,而且大部分都是感染性发烧,发烧后随之病情也会加重。这时要分清发烧的具体原因,是否伴随感染。一般超过38°5以上就需要处理。但是注意解热镇痛药会损伤肾脏,尽量少吃。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骨痛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都会有骨病。有些病人并不是瘫痪,而是非常疼动不了,可以临时加一些吗啡缓释片减轻疼痛,然后再做治疗。也可用些激素类药物控制病情。另外双膦酸盐的作用是阻止破骨细胞破坏骨质。这三种结合很多病人骨痛都能解决。

多发性骨髓瘤卧床患者如何预防褥疮

多发性骨髓瘤卧床患者在家里不能动,对患者和家属的压力都很大,褥疮护理就非常重要。首先要弄清病人瘫痪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治疗。对于卧床患者护理也很重要,对患者进行按摩、翻身等等,最重要把原发病控制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时机进行手术

骨髓瘤是造血来源恶性肿瘤,属于浆细胞克隆性病变,可导致溶骨破坏、肾损害、高钙血症和贫血等终末器官损害。首先诊断病人患的什么病,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并且脊柱发生骨折,这时要先进行手术治疗。基本在化疗两个疗程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后再去做手术。

(0)

相关推荐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11-25
    13
  •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B淋巴细胞分泌的浆细胞异常,属于浆细胞性疾病。好发人群主要是以老年人为主,常常会出现以骨痛为主要表现,贫血、感染与肾功能不全并发的症状。其主…

    11-23
    11
  • 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容易发生贫血

    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血细胞逐渐减少,这个时候就会引起患者贫血的表现。骨髓瘤细胞分泌一些造血的抑制因子,造血会受抑制。另外骨髓瘤病人80%会发生肾损害,之后会产生促红细胞生成…

    11-28
    10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误区

     一、减少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方法 以MM中老年多见,骨痛为MM最常见症状,接诊此类患者应及时行X线或CT检查,如有骨质破坏需完善血清蛋白电泳及尿M蛋白、轻链检查。对骨痛伴贫血或反复…

    11-25
    15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

    10-27
    12
  •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作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四大核心症状英文缩写为CRAB,即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骨质病变。围绕四大核心症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呕…

    10-04
    12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骨髓涂片、血清M蛋白、骨骼的X线(或CT或MRI)检查确定诊断,依照增多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类型将MM分为不同类型。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临…

    11-23
    15
  • 哪些因素预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会较长

    预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较长因素包括:一.临床分期:分期越靠前预后相对越好,生存期也较长。二.预后:预后不良因素越多,病人的生存期就越短。三.细胞遗传学指标:17号染色体缺失的基…

    11-28
    18
  • 多发性骨髓瘤哪些可以进行骨髓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骨髓移植,一般来讲就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患者通过诱导化疗后身体体能、心肺功能得到部分缓解,在这情况下医生即可采取动员方案,将干细胞采集出来,进行自体移植从而…

    12-03
    28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怎么治

    多发性骨髓瘤出现肾损害的治疗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减少骨髓瘤细胞数量及其M蛋白的产量,可以采用全身化疗、放射治疗、骨髓移植、血液净化等方法;其二是全身支持疗法及其诱发因素的防治。第一,…

    11-24
    14
  • 骨髓瘤肾损害的预防

    多发性骨髓瘤预防肾损害:第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有把异常的骨髓瘤细胞消灭,产生的小分子蛋白减少以后,对肾脏的影响才会小一些;第二,治疗时可能会出现高尿酸,这时要进行水化,让水…

    12-13
    18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话,必须积极进行治疗,一般的话都会进行化疗,…

    11-17
    2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