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和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疾病。这两种疾病都会给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上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很多人都无法分清楚什么是睡眠障碍,什么是抑郁症。其实这两种疾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它们在致病原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抑郁症会出现失眠,嗜睡、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临床症状。这种临床症状和睡眠障碍比较类似。因此睡眠障碍和抑郁症非常容易被人们混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两者的一些区别来判断。那么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区别有哪些?
睡眠障碍和抑郁症在致病原因是有一定区别的。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器质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因素有关。脑干的尾部是身体的睡眠中心。各种刺激性病变可引起过度睡眠。抑郁症也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遗传和环境或压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睡眠障碍和抑郁症在临床症状上也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睡眠障碍分为睡眠过多和睡眠不足。睡眠过多患者会在刚睡醒后会出现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睡眠不足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有些患者在睡梦中会有梦游症、说梦话、夜惊、做噩梦、磨牙、不自主笑等症状。
而抑郁症患者相对来说临床症状就比较简单了。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心境低落、思维缓慢、意志活动减退、认知 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临床症状。抑郁症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癔症,这种情况患者会出现逃避某种责任或义务的行为,而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的倾向。
在生活中不管是睡眠障碍还是抑郁症,对人体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带患者去医院进行检查。如果一旦确诊,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睡眠障碍可以通过中医进行调理,缓解症状。而抑郁症则需要服用抗抑郁或焦虑的药物进行治疗。
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区别有哪些相关阅读
睡眠不足吃什么好
人体要想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睡眠充足是前提,但是很多的人们忙于工作总是不能很好的休息,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调理建议我们从饮食上进行调整,注意科学安排自己的饮食。那么睡眠不足吃什么好?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睡眠不足怎么调理吧。
1、土豆
吃土豆其实是很不错的选择,因为食拥适量的土豆能诱发睡眠色氨酸的干扰作用,能帮助睡眠不足的人士更好更快的进入到睡眠中,因此在晚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土豆。
2、杏仁
杏仁中含有大量的色氨酸,这种物质能帮助我们拥有良好的睡眠状态,另外在杏仁中还含有一些肌肉松弛剂,在我们睡眠的时候,能让我们更好更轻松的进入到睡眠状态。
3、蜂蜜水
在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时候,加你一可以给自己泡上一杯蜂蜜水,也可以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的蜂蜜。因为蜂蜜中含有葡萄糖,能促进大脑停止进食素的产生,让我们更好更快速的进入到梦乡中,缓解睡眠不足的现象。
4、龙眼肉
龙眼肉是一种具有补血益心的食物,该食物在补气血的同时有可以补血,能缓解健忘、失眠、惊悸等的现象,尤其适合一些中老年人。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注意要调整好自己的饮食,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5、香蕉
香蕉除了含有丰富的复合胺之外,还含有让肌肉放松的镁,所以在晚上睡觉前可以吃一根香蕉,让自己的睡眠更加的舒适。
6、牛奶
睡前喝上一杯牛奶是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进入睡眠,这个相信大家也都是了解的,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能发挥镇静的作用,帮助大家大脑更好的进入到梦乡。
微弱的灯光也会影响睡眠
据国外报道,上床睡觉前最好关掉电脑和电视的屏幕灯,因为科学家最新发现,深夜电脑屏幕和其他电器发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弱的光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理节律,让我们早晨起床变得更难。
这项最新研究发现,与我们之前认为的相反,帮助我们看到物体的眼睛细胞还可能参与调节生理节律,并且可能对于我们设计治疗睡眠紊乱或者季节性抑郁的光疗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之前有研究显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眼睛中有几种特殊的非成像细胞。这些细胞在眼睛的位置与用于视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位置不同,而且它们含有视黑素,这种色素吸收蓝光以进行某种光调整程序,如重新设置睡眠——醒着的周期,释放激素让大脑警觉。
这些含视黑素的眼睛细胞让很多人相信,只有蓝光才会刺激非视觉效应,并使用蓝光开发出多种治疗装置和技术,例如阻断蓝光的蓝光盒和特殊眼镜的使用。现在,研究显示,其他种类的光可能和蓝光的功效一样或者比蓝光更好,这取决于光照条件。
在研究中,他们让正常人照射两种不同波长的光,一种是色彩视觉细胞感应的光(绿光),另一种是非成像蓝光受体细胞感应光(蓝光)。与所期待的结果不同——非成像反应仅由蓝光细胞引起,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在暗淡的光线下,或者在短暂的时间内,绿光和蓝光效果一样好,这表明成像的视感细胞和视锥细胞能在调整生理节奏体系中起作用。
因此,在预测光对我们的生理节律、激素和警醒状态的影响时,改良光疗法应该不仅考虑蓝光,还要考虑其他可见波长,尤其是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或者短时间内。
睡眠不足的危害知多少
睡眠时间不够,仍要保持清醒?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来几杯咖啡。可惜的是效果不够持久,喝多了效果还会打折扣。上世纪90年代有一种叫做莫达非尼的药曾风靡一时,也被称作聪明药,号称完胜咖啡因。
其实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药,用于治疗嗜睡症,但大部分都用来保持熬夜时的头脑清醒,例如学生考前抱佛脚,士兵不分日夜地作战。后来发现该药的效果也就和几杯咖啡差不多,只是半衰期短一点,价格还贵,作为处方药一般人还买不到。因此撼动不了咖啡因的王者地位。
遗憾的是,这些东西并不能缓解睡眠不足的危害。研究睡眠剥夺的实验中,可怜的大鼠被迫数十日不能睡觉,结果21天后大部分都挂掉了。对于人的睡眠剥夺实验当然要仁慈得多, 在一项研究中,只让志愿者们保持清醒了29个小时。结果发现,他们体内的白细胞水平,相比起正常睡眠的人显著增加,就像受伤了一样。睡眠会影响人的免疫力,这结果并不意外,人们常说“一觉治百病”呢。
不过并不是只有上述高强度的连续睡眠剥夺的危害值得警醒,堤溃蚁穴,硅步千里,可不要小觑了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 几个包括8个国家的40多万人的长达25年的研究发现,每日睡眠少于5小时的短睡者,患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甚至癌症的风险会增加。熬夜之害,饮再多咖啡,吃再多聪明药,也无济于事。
随着人们对睡眠过程的了解不断深入,有人在睡眠各个阶段上做起了文章,既然深度睡眠似乎更有利于消除疲劳,用来增强慢波睡眠的药物也应运而生,服用这些药物后,即使只睡5个小时,效果似乎也和正常睡眠8小时差不多。不过,有的药因为高发的精神副作用,试验被叫停。
哪些习惯影响睡眠质量
我们熬夜,很晚入睡;我们在深夜还大吃大喝,没意识到这些行为对睡眠节奏的扰乱;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坏习惯导致了我们的睡眠质量不好,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如此恶性循环,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我们的生活质量也直线下降。下面睡眠的不良习惯,你中了几个呢?
1.戴饰物睡觉
一些女性在睡觉时不摘卸饰物,对身体十分有害。一些饰品是金属制作的,长期佩戴对皮肤有所磨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中毒反应。一些有夜光作用 的饰品会产生放射性辐射,量虽微弱但长时间积累可导致不良后果。佩戴饰物入眠不利于新陈代谢,这也是戴饰品的局部皮肤容易老化的。
2.睡前饱餐
睡前吃得过饱,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正如中医所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3.睡前饮茶
茶叶中含有咖啡碱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使人兴奋,若睡前喝茶,特别是浓茶,中枢神经会更加兴奋,使人不易入睡。
4.睡前饮酒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年轻女性的夜生活较为丰富,特别是一些职业女性的应酬较多,常会伴着微醉入睡。据医学研究表明,睡前饮酒入睡后易出现窒息,一般每晚两次左右,每次窒息约10分钟。长久如此,人容易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
5.睡前剧烈运动
睡前剧烈活动,会使大脑控制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呈现极强烈的兴奋状态,这种兴奋在短时间里不会平静下来,人便不能很快入睡。所以,睡前应当尽量保持身体平静,但也不妨作些轻微活动,如散步等。
6.睡觉戴乳罩
乳罩白天对乳房起保护作用,但晚上戴乳罩入睡则会诱发乳腺癌。研究发现,每天戴乳罩超过12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比短时间戴乳罩或不戴乳罩者高20倍以上。这是由于乳房长久受压,淋巴液回流受阻,有害物滞留乳房所致。
7.枕头过高
从生理角度上讲,枕头以8-12厘米为宜。太低,容易造成“落枕”,或因流入头脑的血液过多,造成次日头脑发涨.眼皮浮肿;过高,会影响唿吸道畅通,易打唿噜,而且长期高枕,易导致颈部不适或驼背。
8.枕着手睡
睡时两手枕于头下,除影响血液循环.引起上肢麻木酸痛外,还易使腹内压力升高,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返流性食道炎”。所以,睡时不宜以两手为枕。
9.对着风睡
睡眠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受凉生病。古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生卧露下。所以睡觉的地方应避开风口,床离窗、门有一定距离为宜。
10.坐着睡
有些人吃饱饭往沙发一坐,打开电视沏壶茶,够舒服的。可能工作太累了,看着电视就睡着了,这就使第二大隐患出现了!因为坐着睡会使心率减慢,血 管扩张,流到各脏器的血液也就少了。再加上胃部消化需要血液供应,从而加重了脑缺氧,导致头晕.耳鸣的出现。有人说中午就歇一会儿,谁还带个被子去单位 呀,找个地方一呆就得了。事儿是省了,可身体却会提出抗议。
11.带妆睡觉
一些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睡觉前不卸妆。皮肤上残留的化妆品堵塞毛孔,造成汗腺分泌障碍,不仅容易诱发粉刺,而且时间长了还会损伤皮肤,使其衰老速度加快。
最后,要想走出亚健康,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就改掉以上的各种影响睡眠的恶习哦!
老人别坐着打盹
午后,老人喜欢闭目养神,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打个盹。殊不知,却暗藏着健康隐患。
老人为啥爱打盹?从生理方面看,随着年龄增长,脑细胞逐渐老化、减少,且通常不能再生,大脑慢慢退化、萎缩,造成脑神经之间的交互联系减少,容易出现反应迟钝、思维缓慢等问题。有些老人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也会经常打盹。不要坐着打盹。很多老人打盹时头耷拉在沙发上,顺势歪过去,这样万万不可取。由于老人颈椎不如年轻人柔软,打盹时一点头一抬头之间极易扭伤脖子;坐着打盹时间长了,站起来时身体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
所以,老人犯困时最好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打盹醒来不可猛然翻身或站起来,先平躺一会儿,再扶墙或借助其他物体逐渐侧身起来。另外,不宜在风口打盹,睡眠中体温下降,极易受凉感冒。白天犯困,打盹+午睡。老人白天如果犯困,可打会儿盹,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20分钟即醒,属于“积零成整”的储备精力方式,能补充脑力,振奋精神。中午可午睡一会儿,时间在1小时左右。
怎样能睡得更好?受生理原因、慢性病、起夜等因素影响,很多老人白天嗜睡,晚上睡不好。建议老人最好晚上10点前入睡,睡眠时间保证在7小时左右。研究显示,白天适当晒太阳可治疗睡眠障碍,老人每天应晒2小时左右太阳;如果不便外出,白天也要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每周进行4次30~40分钟的耐力训练,如快速行走、打太极拳等。不要在床上读书看报、看电视或者听收音机。上床20分钟后仍睡不着,起来做些单调的事情,有睡意再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