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危害

糖尿病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以并发症为主要危害的进展性疾病。因此,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推进,并发症会逐步出现,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造成损伤和危害,引起致死、致残。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多方面,从血管神经到组织器官都会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三种并发症是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会导致糖尿病眼底病变,造成视物模糊、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最开始会出现蛋白尿,之后肾功能逐步下降,最终会透析、出现尿毒症。
  大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心梗、脑梗,致死致残。神经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引起患者四肢感觉的异常、致糖尿病足,危害巨大。

糖尿病危害相关阅读

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5%葡萄糖静滴吗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U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注射液?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的。

一般我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有些药的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就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

而有些治疗药由于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

譬如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葡萄糖注射液?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 g 大米(按 75% 转化为糖)大概也是75 g葡萄糖左右,而一瓶 250 ml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 12.5 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如何冲兑葡萄糖?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 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 5 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1. 空腹血糖在13.9mmol/L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素为3:1的比例配,例如:5% GS 250ml+ RI(普通胰岛素)4 单位,500 ml 配 8 单位胰岛素;

2. 如果血糖更高就要相应多用一点了,比例最高可达 2:1;

3. 如果血糖很高就用 NS +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包括皮下、静脉),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13.9 mmol/L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一般 4 g 糖加 1 U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胰岛素与其他药物的关系

至于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不提倡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由于胰岛素为多肽结构,易受理化因素影响,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且输液瓶材质可能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多摄入,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输液作为溶媒。但是,因这类输液存在价格较贵,且与很多药物都有配伍禁忌,不是药品说明书常规推荐溶媒,因此临床目前较少使用。且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果糖代谢的产物为乳酸,过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并不适用于肠外营养中的能量供应。

加湿器应用不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提醒,加湿器不是杀菌器,务必要定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使用加湿器注意事项,关节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气加湿器。

潮湿的空气会加重该类病人的病情。若该类病人确实需要使用加湿器,应与专科医生商量沟通,确定合适的湿度,以稳定原发病的病情。最好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加湿器应每天换水,而且最好一周清洗一次,以防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不能直接将自来水加入加湿器。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对加湿器的蒸发器造成损害,所含的水碱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自来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随水雾吹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如果自来水硬度较高,加湿器喷出的水雾中因含有钙镁离子,会产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内空气。根据天气情况、室内外的温度调节加湿器的湿度。

室内的湿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即40%~60%。因此,使用加湿器的家庭,不妨同时买一个湿度计,定期观察室内空气的湿度情况,加湿器平时还要及时加水、定期换水、注意清洁。

天气好的时候,开开窗户通通风,大自然的空气总是很纯的。但是,强调通风,并不意味着要整日门窗洞开,要合理选择通风时间。据研究测试,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昼夜有两个污染高峰和两个相对清洁的低谷。两个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两个相对清洁时段是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此时可酌情开窗。

一日之内开窗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习惯、室内污染程度以及天气情况进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间为例,在无风、室内外温差为20℃情况下,大约十几分钟就可达到空气交换一遍。若室内外温差小,交换时间相应要延长。冬季天冷,但每天开窗换气也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最多30分钟。

不同时段血糖自我监测的适合人群

国外大规模糖尿病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降低和延缓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

但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血糖控制达到上述标准的比例很低,即使在城市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也只有25%左右。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没有进行科学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糖化血红蛋白常常被看作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医师评估糖尿病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手段。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是由全天24小时的血糖决定的,因而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一次血糖监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果根据一次血糖测定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

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

那么,我们通常选择哪些时点?各个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如何掌握呢?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自我检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每周监测1-2天全天五个点或七个点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每天7个点的血糖为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有下列情况时应加强监测:

①开始使用胰岛素(尤其带胰岛素泵者)治疗的患者。

②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③ 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④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⑤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⑥ 怀孕的糖尿病患者。

⑦ 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甜味剂吗

“甜”味作为“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一在人们的生活饮食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却是一个忌讳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原本喜甜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深恶痛绝,有的甚至因为不能吃糖而厌烦,进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

如何解决这个令人痛苦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大肆横行”的原因。甜味剂是指有甜味口感,但不属于糖类,使用后不会引起血糖波动而且也不增加使用者热量的物质。

正是有了甜味剂,才使糖尿病的无糖或代糖食品五花八门、争奇斗妍,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甜味剂。目前我们使用的甜味剂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仅含微量或不含热能的人工甜味剂:

味精: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500倍,它既无热量又不会升高血糖,但其安全性至今仍有争议,婴儿或孕妇食品应禁止使用糖精。

阿斯巴甜:是由天门冬氨酸及苯丙氨酸合成物,它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其热量与蔗糖相同,但由于甜度很高,按正常使用量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物中,美中不足的是阿斯巴甜在高温或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解而导致甜味丧失。因此烹饪时您应当在最后菜出锅时再添加。

甜菊糖: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热量相当于蔗糖的1/300,物理性能稳定,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

二、含有一定热量的人工甜味剂:

木糖醇:是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多聚戊糖经水解后的木糖,再加氢还原成木糖醇。可用来代替蔗糖,其甜度为蔗糖的0.9-1.1倍,热量相当于葡萄糖,其在体内的代谢与胰岛素无关,不会增加血糖浓度。但有研究表明过多食用木糖醇可升高血中甘油三酯,引起冠脉粥样硬化。

山梨醇:甜度为蔗糖的0.6倍,热量稍低于葡萄糖,用后在血液中不会转化为葡萄糖,其代谢不受胰岛素支配。

麦芽糖醇:甜度与蔗糖接近,摄入后不产生热量,也不会对血脂有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甜味代替物多种多样,无糖食品大量充斥着当前市场,身为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和使用呢?

1.要选购正规厂家,确保无糖食品质量问题。

2.有些产品广告过度宣传无糖,但要注意看其配料表是否加入果糖等其他甜味剂。不能盲目使用。

3.即使无糖食品也不能无限量食用,无论是无糖食品还是有糖食品都要将其热量计算在每天应该摄入的总热量中。最好能够进行血糖检测,了解摄入代糖剂后的血糖情况。如果血糖很高应禁忌使用。

4.最需要注意的是无糖食品不具备降血糖作用,千万勿要听信广告,延误病情。总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少量多餐,科学均衡饮食。

糖尿病夜不能寐该怎么办

“晚上老起夜,您说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在门诊及病房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老年患者提这样的问题。想想老年朋友们,本身精力不比年轻人,睡眠本是让其精力恢复。

可是,每隔1、2个小时就1次的小便,让他们焦虑不安,睡眠更是难以保证,则小便更加频繁。久而久之对原因疾病的控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寻找引起夜尿增多的病因,以及如何正确应对,是多数老年朋友想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明确什么是夜尿增多。夜尿增多是指夜间尿量或排尿次数的异常增多。一般来说健康人每24小时排尿约1.6升,正常人排尿次数昼夜比约为:青少年3~4:1,中老年1:1,70岁以上的老年人1:3。如果夜尿量大于一天总尿量的1/2或昼夜排尿次数比值减少都为夜尿多。

针对糖尿病患者,引起夜尿增多的原因主要有:

1、高血糖引起的高渗利尿;

2、肾小管损伤;

3、男性前列腺增生;

4、女性盆底肌松弛;

5、泌尿系感染;

6、神经源性膀胱。

以上几种原因,各有不同表现:如高血糖所致者,除夜尿增多,多数伴有口干、多饮症状加重,以及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肾小管损伤可伴有血压升高;前列腺增生除夜尿增多可有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淋漓等;盆底肌松弛所致者,多数女性有多育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夜尿增多同时可伴有子宫脱垂,咳嗽等使腹压增加的动作可引起溢尿;泌尿系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可有畏寒、发热;神经源性膀胱则可有排尿不尽感等表现。

因此,糖尿病患者当出现夜尿增多时,首先需明确是否有血糖控制不佳。若排除,则需进一步明确有无以上几种可能,可做简单的自我询问,大致判断可能的原因,去医院专科就诊,明确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的细节的改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夜尿增多的问题。譬如:减少睡前喝茶、咖啡或饮水过多;需服用利尿剂的应在晨起时一次性服用,而不要在下午或晚上服用;治疗便秘的药物应在睡前服,使患者保持晨起有一次大便。

静脉输液应尽量避免下午或睡前进行;养成2次甚至多次排尿的习惯;增加盆底肌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此外,适当服用安定类药物或中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老起夜的习惯。

(0)

相关推荐

  • 糖尿病脚痛怎么办

    糖尿病脚痛怎么办:   糖尿病人脚痛需要区分进行处理,首先要检查有没有破溃或者是脚的皮肤有没有感染,如果没有感染破溃,甚至皮肤是完整的情况下,如果是脚痛就要检查一下下肢循环的情况,…

    12-05
    14
  •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的患者适合吃一些含糖量比较低,升糖指数比较低的水果,例如柚子,橙子,猕猴桃等。避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例如香蕉,柿子,桂圆,石榴,杨梅,荔枝,葡萄,杏,梨。这些水果含糖量都是比…

    10-07
    13
  • 糖尿病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的自我疗法,首先要主要一下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粗粮,副食多吃蔬菜以及水果;其次就是要坚持锻炼,建议参加一些饭后慢走,又或者快步走;最后就是口服一些降糖药,比如磺脲类药物、…

    11-09
    13
  • 年轻人得糖尿病的症状

    年轻人得糖尿病的症状其实与中老年人的糖尿病的症状差不多,患者会特别喜欢吃甜食,体重减轻,身体没缘由的疲惫无力,除此之外,口感,喝水多,尿多等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还有其他症状,…

    11-30
    30
  • 糖尿病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吃得多却容易饿。总是出现饥饿感,不怎么爱吃甜食的人,突然开始大量的吃甜食,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2、尿多。血糖…

    11-13
    24
  • 糖尿病人能吃枸杞吗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枸杞的,枸杞中所含的糖分是属于多糖,而糖尿病患者最忌讳的是单糖,适当的食用枸杞对缓解病情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11-28
    16
  • 糖尿病什么时候吃水果好

    糖尿病什么时候吃水果好: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以便于降低血糖的一个波动。比如在上午9点或9点半的时候,可以选择吃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最好是在200克的一个…

    11-15
    18
  • 糖尿病怎么治

    糖尿病怎么治:   从本质上来说,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者是胰岛功能缺陷导致患者出现以血糖升高为中心的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可能会造成很多的并发症。现代医学主张…

    12-01
    13
  •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与长期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有关,好多糖尿病人都受其困扰,非常痛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形…

    11-24
    10
  • 糖尿病主食吃多少

    糖尿病主食吃多少: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粗细搭配 ,粗粮最好占到全天主食的1/2或者是1/3;   第二,避免摄入更多的热量,不要吃油炸、油煎主食;…

    11-15
    14
  • 糖尿病神经病变能治好吗

    糖尿病神经病变能否治好,医生跟病人或家属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从病理上不会逆向。临床治疗以后,症状会明显减轻。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在内的慢性并发症治疗,可以带病延年是基…

    11-16
    12
  • 糖尿病严重吗

    糖尿病严重吗:   有句老话叫做“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所以说糖尿病是否严重,关键是其有没有造成并发症或靶器官损害。并发症越重,造成的后果越严重。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

    11-11
    1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