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目前非常安全有效。目前主要是通过内镜经鼻蝶手术,早期是通过显微镜需要把鼻腔给撑开,病人术后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表现。目前国际上都采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我是在美国的匹兹堡以及哈佛大学进行了这方面的学习,所以对整个手术问题不大,那我对肿瘤是依据它的大小,以及跟周围结构的粘连程度,同时与颈内动脉这种大血管的关系来决定它的手术风险。一般就是经鼻内镜下就把整个肿瘤就全切除。如果肿瘤侵及到颈内动脉或者是往上到视交叉以上,有可能存在切不掉的风险。那这种风险,术后也可以通过放射治疗进行弥补。但是这种情况以现在内镜的发展技术基本上不存在。
垂体瘤手术有何风险相关阅读
如何尽早发现垂体瘤呢
脑垂体瘤为良性脑肿瘤,比较常见,如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呢?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
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数目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多。
(7)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2、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3、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3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垂体腺瘤虽然“个头”不大,但危害不小
临床上的垂体腺瘤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另一类则不分泌激素。前者凭借影响激素的分泌导致患者饱受其害,而后者则凭借自己的“硕大身躯”在人体的大脑中“横冲直撞”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战场”——垂体的所处位置。垂体位于颅内的“交通要道”,其周围遍着非常复杂而精细的重要结构,包括: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海绵窦(蓝色筛状结构)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以及位于海绵窦中心的外展神经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其中,外展神经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由于距离垂体更近,因此更容易被伤及。
由此可见,在垂体部位进行的任何一项操作尽可以形容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然而偏偏有一种垂体瘤会对垂体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挤压”。
我们把这种“挤压”周围组织的垂体腺瘤称之为“垂体无功能腺瘤”。它好似一个“懒汉”,只“变胖”不干活(不分泌激素)。但和真实懒汉不同的是,当“胖垂体”增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压迫正常的垂体以及周围其他组织,从而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
1、受到压迫的影响,正常的垂体组织会出现功能障碍,正常分泌激素减少,所以这类垂体可以处于低功能状态。
2、肿瘤继续增大也会压迫垂体周边的正常结构(占位效应),可导致头痛、视野缺损等症状。
医生提示:垂体腺瘤虽然“个头”不大,但危害不小,发现后需要尽早对它进行临床干预。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肿瘤类型,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症状。
垂体瘤手术有哪些
每每谈及垂体瘤手术,很多患者谈虎变色,听到这个手术名称很多人本能的认为“一定要打开脑子,太可怕了”。实际上,现在临床上大多数垂体腺瘤已经不需要开颅,经鼻孔和蝶窦即可进行微创切除。
蝶窦是距离后鼻孔不远的一个由骨质围绕的气腔,它的骨性结构包绕着垂体所在的部位,即垂体窝。垂体就像骑马一样稳稳座落在这个蝶骨背面的凹陷之上,因而蝶骨的这一部分又叫做蝶鞍。手术过程中经过鼻孔,通过打开蝶窦进入垂体窝,医生就能在显微镜或者内视镜的帮助下,在较小的手术空间下完成手术从而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垂体位于头颅正中,位置很深,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到达蝶鞍呢?
目前临床手术中有三种基本的路径:
1、经过后鼻孔进入蝶窦,进行垂体瘤切除的手术操作。该方式为目前最常见方式。
2、另一种是沿着鼻中隔打通“隧道”到达蝶窦。
3、还有一种传统方法即唇下入路,即术中在上唇根部即上牙根处做一个切口,经过上牙龈进入鼻腔,然后到达蝶窦。
当然,凡事总难免意外,对于一些较大的肿瘤,医生也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所以临床具体情况还请遵循医生建议。
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脑垂体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居第3位。好发年龄为青壮年。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
(1)手术:垂体腺瘤手术效果良好率为60~90%,但复发率较高,国外资料在7%~35%,单纯切除者复发率可达50%。其复发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手术切除不彻底,肿瘤组织残瘤。
② 肿瘤侵蚀性生长,累及硬膜,海绵窦或骨组织。
③ 多发性垂体微腺瘤。
④ 垂体细胞增生。
(2)药物治疗:如溴隐亭治疗促泌乳素(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生长抑制素或雌激素治疗生长激素(GH)腺瘤,赛庚啶,甲吡酮治疗ACTH腺瘤,无功能腺瘤及垂体功能低下者,采用各种激素替代治疗。
(3)放射治疗:运用于手术不彻底或可能复发的垂体腺瘤及垂体癌X刀、γ刀运用于小于3厘米的瘤体。
提前的更年期垂体瘤在肆虐
四十岁正是女性才华横溢的年龄,作为儿女有了敬孝心的能力,作为母亲有了日渐长大的可爱儿女,可是提前的“更年期”却让人烦恼不已,难道真的是自己老了吗? !
我的患者:女,44岁。已经闭经、泌乳3年,视力进行性减退。头颅CT:鞍内占位,边界清楚,略高密度,向鞍上发展。
经入院检查:双颞侧视野偏盲,左眼视力0.4,右眼视力0.6.
入院诊断:垂体瘤
贺晓生教授的手术方式:开颅经右额下入路肿瘤切除
手术情况:肿瘤灰红色,血供丰富,经视交叉前间隙(即第一间隙)切除大部瘤体,经右视神经外间隙(即第二间隙)切除右视神经下残存瘤体。
术后病理:垂体腺瘤
术后半年影像复查:颅CT显示肿瘤切除,自诉视力视野明显改善。
分析:垂体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以泌乳素型腺瘤居多,典型症状为:闭经、泌乳;男性多为无功能性腺瘤,但也不乏生长激素型腺瘤(青春期前发病为巨人症,成年后发病为肢端肥大症)。除内分泌症状外,此病随瘤体增大,视神经和视交叉会受到瘤体压迫,造成双侧视野缺损,甚至视力减退。
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瘤体,术后辅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能防止或延缓此瘤的复发。对于女性泌乳素型微小垂体腺瘤(小于1公分),因视力多无损害,故常选保守治疗。如可服用溴隐亭药物,对抗泌乳素增高造成的内分泌紊乱表现(泌乳、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