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又叫骨肿,主要病基是湿热瘀虚。初期以湿热瘀虚为主,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中期以瘀湿虚为主,治疗原则以活血破瘀、祛湿通络为主。后期以瘀虚为主。在治疗的原则上,采用益气健脾、活血通脉的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中药治疗方法相关阅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什么
肢深静脉血栓是什么:
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多种,比如高凝状态、血液瘀滞状态、静脉损伤,都会引起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这种病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之后,容易引起肺栓塞,又称为PE。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以及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也不同。
第一,突然的下肢肿胀。特别是单侧下肢肿胀,非常有诊断意义。
第二,疼痛,因为下肢静脉血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所以引起疼痛。
第三,因为血液回流障碍引起浅静脉曲张,容易导致皮炎、色素的沉着和瘀滞性溃疡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之后,主要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第一,主要的症状是肿胀。因为血液回流障碍,造成血液瘀滞、下肢肿胀。
第二,疼痛。
第三,Homans征,将足急速背屈时,出现小腿肌群被牵拉伸长,可以出现疼痛。肌群主要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第四,Neuhof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也会引起局部疼痛。
第五,患者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体表变化,会出现皮肤色泽变深,温度变低,感觉缺失以及足背动脉减弱,包括胫后动脉和腘动脉的减弱。
第六,浅静脉曲张。
第七,肺栓塞。肺栓塞主要有三大体征,包括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型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第一,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周围型。是指有可能在膝关节以下形成单侧或双侧的深静脉血栓,会造成单侧和双侧肿胀、疼痛等。
第二,髂股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又称为中央型。是指在膝关节以上,出现单侧的肿胀、疼痛。
第三,股青型,又称为混合型。是指全腿各个部位的深静脉都会出现深静脉血栓。
除此以外,还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主要是因为下肢的静脉瓣损伤,造成下肢深静脉的压力增高。主要会表现出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瘀积性溃疡。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分3期:
第一,急性期。在形成血栓的14天之内,称为急性期。
第二,亚急性期,是血栓形成15到30天。
第三,慢性期。是指血栓形成大于等于30天。
针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相关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几种:
第一,一般处理。主要包括抬高患肢,避免大幅度活动。
第二,抗凝治疗,也是首选治疗。抗凝治疗主要给予静脉低分子肝素、肝素钠,或者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第三,溶栓治疗。如果出现严重的静脉血栓,可能会给予溶栓治疗。
第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排在溶栓治疗之后,一般也不采取。
下肢深静脉血栓怎么治
目前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以抗凝为主。如果病人出现腿部的肿胀、疼痛或局部浅静脉怒张,可以通过超声判断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可能,一旦确诊,应立刻给予抗凝治疗,且贯穿始终。除抗凝治疗外还有溶栓治疗、手术吸栓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