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猝死

一、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二、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现心慌是房颤作祟;如果房颤伴发心脏传导疾病;也很容易进展为室颤。室颤发作后;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因此;频繁心慌发作也应及时就诊。

三、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这部分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四、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五、不明原因的疲乏

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伴有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猝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发生。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常出现疲劳;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据统计;超过70%的女性在确认患有心脏疾病之前的几周会感到极度疲劳。

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卧床静养。心肌病多是遗传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觉;出现症状时多已发生心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如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发猝死。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胸闷时;应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发生。

六、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有些卒中起病急骤;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肢体瘫痪、血压增高;这种情况下;患者若及时就诊可挽救生命。但有些脑卒中起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并不在意。一旦进展;可能引发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及时就诊。做到早期识别;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七、疼痛

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若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因为心肌缺血疼痛在传递至大脑中枢神经时;会同时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因此;出现这些疼痛的转移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就诊。

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八、反复胃肠道症状

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不少人生前并没有胃病病史;这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之一;肠胃不适是因为心血管出现异常。动脉由于脂肪沉积物堵塞将会减少甚至阻断血液传输给心脏;而这会引起心绞痛。

当出现了上述症状时;及时休息可以缓解不适;且如果是心脏病的发病征兆;上述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会一直反反复复。因此;一旦出现反复发作的肠胃不适的话;需要将心脏的问题考虑在内。

九、出汗

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部位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最好停止活动休息;及时服用药物;必要时应立即拨打120。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性突然出汗的话;这常常是心脏疾病发作的信号。对女性而言;感觉更像是更年期里的潮热或是盗汗;但过度出汗同样应警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信号。

如何预防猝死相关阅读

心率减速力数值正常值

心率减速力数值正常值是临床用于筛选和预警高危猝死的诊断参考。

心率减速力数值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国内并没有明确的医学心率减速力的正常值范围的参考标准,并且缺少大样本的心率减速力值检测的临床研究。

低危值:DC值>4.5ms为低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使心率减速的能力强。中危值:DC值2.6~4.5ms为中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减速力的能力下降,患者属于猝死的中危者。高危值:DC值≤2.5ms为高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对心率调节的减速力显著下降,结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显著下降,使患者属于猝死的高危者。

另外对于心率减速力的检查,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1.患者戴上记录盒之后,可进行日常各项活动,如上班,散步,简单家务等;

2.要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接触强烈的磁场和电场,以免心电图波形失真,干扰过多而影响诊断报告;

3.监测全程要求患者记录日志,按时间记录活动状态和有关症状,一份详细完整的生活日志对于正确分析动态心电图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动态心电图常常受监测过程中病人的体位、活动、情绪、睡眠等因素的影响。

青年人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很多青年人都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日夜操劳,容易成为亚健康人群,而近年来,猝死离人们越来越近,所以预防心脏性猝死,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有针对性地预防可以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控制和治疗原有的疾病,养成及时就医的习惯定期体检。

猝死往往是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可以没有任何征兆,或是有一些细微的征兆但被忽视了。很多青年人都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日夜操劳,容易成为亚健康人群,而近年来,猝死离我们越来越近,突发猝死要采取急救措施,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下面一起看看青年人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平衡饮食,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人体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血液会向胃肠道集中,可以造成心脑的相对供血不足,这也是“饱了发困”的原因;降低胆固醇、防止肥胖;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器官老化。
  2、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生气可以诱发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要愉快乐观,争取实现心理平衡,参加适当文体活动。
  3、有针对性地预防可以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
  例如,清晨刚刚起床的时候,是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最为活跃的时刻,最易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因此,活动不要过于激烈,起床的时候,从平卧到坐起,再到站立,都应该“慢半拍”。上厕所解大便用力的时候,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和猝死。所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有冠心病的人,应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解大便用力,必要时预防性使用硝酸甘油。
  4、控制和治疗原有的疾病
  积极治疗如冠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与猝死相关的原有的疾病。
  5、养成及时就医的习惯
  尤其是在秋冬季,当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立即去就医,最好做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再制定治疗方案,如此就能再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6、定期体检
  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自觉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发现一些具有发生心脏猝死潜在危险的患者。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猝死是一个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造成 猝死原因有很多,如猝死家族史病、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抽烟酗酒熬夜等生活不规律、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冠心病或者心脏器质性病变等。

猝死的诊断是建立在患者已经死亡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病人没有死亡,就没有猝死的诊断,也就意味着,如果一旦发生猝死,其就已经死亡,能够抢救过来的,就不称之为猝死了。猝死是一个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那么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猝死家族史病
  如果有猝死家族史的病人,需要严密警惕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因为猝死家族史的人群中,其他家庭成员再发猝死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数倍以上。
  2.生活工作压力过大
  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压力过大,是现代人群容易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多和压力过大人群交感神经系统张力过高等有关,减少压力来源可减少猝死发生。
  3.抽烟酗酒熬夜等生活不规律
  抽烟、酗酒、熬夜、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现代人常有的猝死重要诱因,不良生活习惯从各个方面和机制影响我们的各个脏器,一旦时间较长,极易发生猝死。
  4.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
  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病人,其较正常人群更容易猝死,其多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恶性重症疾病的发生。
  5.冠心病或者心脏器质性病变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死因,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最容易发生猝死的人群,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脏器质性疾病的人群,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等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和减少猝死。
  上面说了猝死的因素,积极预防的话,有家族史或者亲属有猝死病例的更需要注意休息,做好深度体检。生活中预防高血压,高血脂,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和保持体重,作息要规律,该休息就休息。猝死不是突然发生的,是慢慢亚健康不断积累,最后身体系统崩溃的结果,所以珍惜健康,从你我做起。

猝死的前兆是什么

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身上。是的,即使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也不代表猝死不会找上你。但猝死还是有前兆的,一般的前兆有胸部疼痛反应、心慌、心动过缓、晕厥、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无力等。

死亡象征着人类生命的终结,死亡分为很多种类型,有自然死亡、意外死亡、疾病死亡和受到巨大创伤导致死亡等等。但是猝死是最可怕的一种疾病导致死亡,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身上。是的,即使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也不代表不会猝死。但猝死还是有前兆的。当有以下症状时,就千万要注意去看医生了。
  1、胸部疼痛反应
  胸部疼痛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另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如果发现胸闷、胸疼发作的次数比以前多了,提示有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2、心慌
  如果出现心慌是心脏出现异常的表现,虽然多数心律失常不会出现猝死,但如果频繁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便有可能猝死。
  3、心动过缓
  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心率<50次/分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脏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
  5、不明原因的疲乏
  如今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非常大,容易出现疲劳,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便应该警惕猝死的发生,该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
  6、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无力
  如果出现眼前发黑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应该警惕有无脑卒中的发生,应该及时就诊。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需要时刻对身体不适保持警惕,及时发现猝死的上述前兆,一旦发现必须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也许猝死真的意外来临时,痛苦的时间只有几秒钟,但是家人的痛苦呢?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

(0)

相关推荐

  • 内耳眩晕症如何预防

    内耳眩晕症包括两个疾病:梅尼埃病和耳石症。预防内耳眩晕,要从平时做起,不能够过度的熬夜,不能够过度的劳累,不能过度的着急上火。对有骨质疏松的病人,要多晒太阳、多运动,吃一些补钙的药…

    12-27
    51
  • 怎样预防冠心病

    怎样预防冠心病:冠心病的预防其实一个是说如果我们有遗传病史,那么基因这部分我们改变不了,那要从生活习惯上来改变。比如说要控制吸烟,应该说对于冠心病来讲,烟是不能够限量的,一定要戒烟…

    01-01
    48
  • 为什么会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目前认为可能和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因素有关。在大部分的病例中病因不明确,所以没有办法预防。但是有一些医源性的卵巢早衰,比如巧克力囊肿,也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11-20
    9
  • 预防冠心病

    预防冠心病:冠心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控制吸烟,对于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戒烟,只有戒烟才能对冠心病的危害起到一定的逆转作用; 第二,如果患者本身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

    11-20
    20
  • 如何预防宫颈癌

    预防宫颈癌,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不要吸毒、吸烟、酗酒;注意性卫生,注意经期卫生;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保持干净清爽的床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积极运动;要穿着…

    11-15
    9
  • 怎么预防泌尿系结核

    泌尿系结核的预防和结核病的预防一样,小时候要注意打卡介苗,不要去人比较多比较嘈杂的地方,家里如果有亲戚朋友得了结核病尽量少与他们接触,如接触要做好隔离保护措施,如果已经得了肺结核,…

    11-27
    8
  • 子宫肌瘤的预防

    目前子宫肌瘤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正确指导下用药,个人切记不要轻易用药;第二、控制豆类和蜂王浆类的食品的摄入;第三、育龄和绝经后的妇女定期…

    11-04
    15
  • 怎样在手术后预防切口疝

    手术后预防,医生应该更好地缝合、选择更加结实更好的缝合材料;从病人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营养均衡,然后不要出现低蛋白、低营养血症、不要出现伤口里边的出血、不要出现术后腹压增高的一些情…

    12-01
    13
  • 如何预防耳石症

    耳石症的发生率很高,通常在50岁左右的人群比较常见,首先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另外一定要劳逸结合,避免工作压力过大,平时多注意身体锻炼。同时适当的补钙也有助于这方面的疾…

    11-21
    10
  • 怎样预防褥疮

    褥疮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是内在因素,包括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等。第二是外在因素,包括床铺不平整、体位不当、局部湿润。要对有褥疮的患者正确进行评估,并且采取有效的措…

    12-03
    11
  • 怎么预防胰腺癌术后复发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上的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术后复发有非常大的概率。首先,需做三到四周的评估,指标达到后开始考…

    12-06
    14
  • 三叉神经痛发作怎么预防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找不到病因,是通过所有的检查手段,都找不到患者有器质性的病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一…

    11-20
    1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